APP下载

依法治国背景下我国法律有效运行中的道德建设探析

2016-05-14屈景红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5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探析

【摘 要】法律运行是法律的制定、执行、适用和遵守的过程,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活动。在当前我国依法治国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的大背景下,我国法律有效运行中的道德基础显得相对滞后,由于道德缺失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本文在分析道德缺失对法律有效运行产生的影响基础上,探析提高我国法律运行有效性的道德建设路径。

【关键词】依法治国 法律运行 道德基础 探析

依法治国是为了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并把其作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这是我们党对也是对法治和德治关系的深刻把握。《决定》还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由此可见必须坚持坚持法治与德治“两手抓”。但我们也看到在我国法律运行的实践中,从立法到执法、司法再到守法整个过程中,道德建设相对于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形成而言,显得相对滞后。道德建设的缺位甚至导致各种违法犯罪现象屡屡出现。众所周知,道德主要靠人们内心的自律,而法律是需要外在强制力实现。因此,法律运行中的道德建设显得尤为困难。

1道德缺失影响了我国法律运行的有效性

1.1在立法道德领域,公平正义原则彰显不足

2011年吴邦国委员长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国用了30多年走过了西方300年的立法之路,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法律大国。但是立法领域不能仅仅注重效率优先,还应该看公平正义这一终极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从我们的立法实践来看,公平正义这一道德精神还不能充分弘扬和彰显。法律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的价值目标,而不能是效率为先兼顾公平。例如我们立法领域所强调的权利意识等都是对效率目标的追求,而缺乏对公平正义目标的追求。

1.2在执法道德领域,执法不严或钓鱼执法现象存在

执法是法律运行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执法者的道德素质深刻影响着法律的执行。总的来看,我国执法者大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但依然有部分执法者缺乏职业道德甚至基本道德,由此滋生了执法不严甚至执法腐败等现象。例如在质量监管、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执法活动中,由于执法者道德品质不高导致执法不严甚至纵容等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监管不力、姑息纵容可能会降低违法成本,甚至使部分违法者成了漏网之鱼,严重损害了行政执法的权威性。此外,由于部分执法者道德素质低下导致钓鱼执法等执法犯法现象存在。

1.3在司法道德领域,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司法作为适用法律解决纠纷的活动,公正是其本质要求和终极价值目标。只有做到司法公正才能形成司法公信力,才能使公民产生对司法的敬畏之心和信任之情,从而认同司法判断、服从判决结果。而影响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就是司法者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总体而言,我国的司法道德建设成就卓著,不仅制定了法官检察官道德规范,而且还涌现出一批优秀法官、检察官。但是我们仍然看到部分司法者职业道德意识不强,甚至特权主义思想存在,在办案过程中办关系案、人情案甚至金钱案,导致了司法不公甚至司法腐败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的司法公信力以及公民对法律的敬畏。因此只有让司法者将公正无私的道德准则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格才能保证司法公信力、杜绝司法腐败。

1.4在守法道德领域,食品安全违法、不正当竞争等现象依然存在

我们在看到我国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部分公民的法治意识淡薄,法治精神缺乏,甚至一些公民知法犯法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法律运行中的守法环节的道德建设状况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守法领域的道德缺失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公民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影响及经济利益关系驱使而导致的一些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等违法犯罪现象。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领域,假冒伪劣甚至有毒有害食品充斥着整个市场,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这里面既有生产者、经营者受利益驱使导致诚信缺失、道德沦丧而做出的违法行为,也有监管部门道德意识不强对这些现象姑息纵容的结果。此外还有一些商家违背公平诚信的道德观,为了经济利益敢于突破法律界限,通过虚假宣传、恶意抢注商标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得利益的现象存在。

2依法治国背景下提高法律运行有效性的道德建设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被称为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探索法律运行有效性的道德基础,应该结合这“十六字”,寻求有效的道德建设路径。

2.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法律运行的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它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进行了界定。尤其是社会层面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层面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都应该体现在法律运行中。要以此统领法律有效运行的道德基础,才能逐渐改变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领域的道德缺失现象。

2.2加强科学立法,彰显道德公平

只有制定公平的法律才是科学的法律,法律的公平性是科学立法的核心要求。《决定》指出,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针对我国法律有效运行中在立法领域的道德缺失导致的公平正义弘扬不足的现象,我们在今后的立法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民主,注重公平,要使公平正义原则贯穿到立法的全过程。例如教育立法方面,针对上学难、教育不公等现象,我们应该完善教育立法,做到开门立法。在立法中,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以此保障公民公平的受教育权,逐渐消除教育不公带来的“贫困代际传递”。

2.3完善政治制度,保障严格执法

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我国的法律权威。这里的执法主要是行政执法。针对执法领域的道德缺失带来的不作为、乱作为甚至执法犯法等现象,我们应该逐步完善我国的政治制度,如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机制等,以此保障执法者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此外在考核领导干部时,要注重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以便选拔道德高尚的领导干部。

2.4培育司法道德,力求公正司法

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重要的价值取向,也是法治的生命线。而且司法公正对整个社会公正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相反,如果司法不公,势必会造成公民对司法的不信任,甚至对社会公正造成致命的破坏。针对司法领域的道德缺失现象,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行为,加强监督,充分让每位公民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此外还要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对于造成冤假错案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例如“内蒙古呼格案”,内蒙古对“呼格案”所有涉案人员展开了司法调查,不管涉案人员现居何职都将依法调查、依法追责。

2.5加大违法成本,促进全民守法

法律的权威源于人民的拥护和信仰,也要靠人民维护。因此,法律运行中的守法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我们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我们每个公民都是一个独立的守法主体,都要知法、懂法、守法,逐步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公民教育整个过程中,以此促进全民守法的实现。针对守法领域的道德缺失带来的违法现象,我们要加强守法活动中的道德建设,要降低守法成本,维护守法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大违法成本,使违法者不敢再次以身试法。例如针对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惩罚,应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使违法犯罪者不敢轻易触法。此外还应通过逐步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制度,健全信用体系,降低守法经营的成本,增加违法谋利的惩罚力度。

总之,只有对法律有效运行的道德基础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才能在此基础上加强道德建设,推动法律的有效运行,破解有法不依的社会难题,从而提高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怀林.《法律运行伦理追问的依据和向度》.《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第4期。

[2]龚怀林.《道德视域中的法律运行》.《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3]刘云林.《法治建设道德支持的依据及其维度》.《道德与文明》,2005 年第 2期。

[4]向仕明.《论守法的道德基础》.《法制与社会》,2009 年第3期。

[5]陈晓雷.法律运行的道德基础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D],2013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法律有效运行的道德基础研究》(编号:2015-QN-01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屈景红(1985—),女,汉族,河南许昌人,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本科,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法学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探析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VR阅读探析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基于CAD/CAM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HTTPS探析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依法治国与公民权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