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特感受 真切体验

2016-05-14饶玉艳

新课程·小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动情作文情境

饶玉艳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习作中,“假、大、空、废”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学生怕写作文,甚至是“谈写色变”。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如果教师能为学生创设情感氛围,使学生有“独特感受,真切体验”,那么学生有“感”而“发”了,是不是就能写出富有个性化的好文章呢?为此,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利用文本中的动情之处——酝酿情感、转移情感

在读书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些文章或片段令人特别感动,令人难以忘怀。此时,在读者的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和欲望。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指导写作,把由此产生的联想用笔描绘出来,把由阅读产生的情感转向对生活的感悟,向写作转移情感。

教师只要善于把握文本的情感因素,做适当点拨,就能让学生有“感”而“发”。如,我在教学《献你一束花》这篇课文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明白了这束花所起的作用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也曾经有过失败,是什么给了自己力量,这时,很多学生都有话可说了,因为没有尝过失败的人几乎没有。学生有了感受,再让学生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次失败的经历写下来,是不难的。

二、抓住生活中的动情之处——把握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教学实践,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记得一个下午,天气突变,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第二节课,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看到几扇窗户的玻璃已经没有了,狂风暴雨肆虐地从破了的窗户口灌进来。课桌已经移开了,窗户边,盛开着一排漂亮的伞花,几乎每朵伞花下都有两个孩子,是呀,风太大了,孩子的力气那么小,狂风是那么猛烈,一个孩子是撑不住一把伞的。伞下,孩子们的头发已经乱了,湿了;衣服,也湿了……此时此刻,我感觉眼睛有点涩,心里却特别暖。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下了一朵又一朵小伞花,跟教室窗户边的伞花一样美丽……雨停了,我开始让学生口头描述这次狂风暴雨的过程,比比谁描述得形象、生动。然后我把重点引入黑板上的“伞花”上,并引导学生说出伞花出现的过程,要求说得具体。最后,我说这些伞花特别漂亮,不是因为它们的颜色漂亮,问学生漂亮在哪儿,有学生说道:“漂亮在体现了学生面对困难,团结一致的精神。”我的目的达到了。于是,那天的作业——写一篇作文,题目就是——伞花。那天的作文,学生写得特别精彩。

三、开展活动,创设情境——以事生情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作文教学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加学生对事物的感受,诱发他们的情感体验。

创设课堂作文教学的情境,在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随机应变。拿韦志成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或者以新激趣,把学生吸引过来;或者以奇动情,令学生倾心向往;或者以情动人,让学生震魂摄魄,引起心灵的震颤;或者以美启智,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作文。”(《语文教学情境论》)

因此,我常常运用课堂上的实物进行观察活动,使学生产生亲身感受。如让学生带小动物进教室,观察小动物;让学生拌鬼脸,观察人物表情;让学生表演小品,观察人物行动;通过传令,观察感受活动的全过程;参加“搬运”,体验感受通力合作,等等。

通过开展活动,营造动情的氛围,以事生情,让学生置身其中,把“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使学生充分体验,有话可说,进而愉快地作文。

文言文对小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在教学《学奕》这篇文言文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让三个学生来扮演文中的三个人物。一开始,我还担心孩子们会扭扭捏捏演不好,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三个小演员表演得非常出色,特别是那扮演“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学生,将那“三心二意”的神态、动作表演得淋漓尽致。表演结束,教室里传来一阵热烈的掌声。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兴奋得发红的小脸,我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根本不用我提示,学生都明白了。我趁热打铁,问学生在学习上是否有过三心二意的时候,几乎所有学生都说有过,接下来,我让学生说说学完《学奕》之后的感想,人人都有话可说了。于是,那天晚上,我布置的作业是——读《学奕》有感。

那篇读后感,同学们不但能联系课文谈感想,还能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感受,真正做到了“有感而发”。

四、深入大人的生活世界——感受真情

深入大人的生活,以便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情感。记得有一份报刊刊载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外国老板在招工面试时,竟让应试者回家替父母擦洗身体。某一应试者在为其母亲擦洗脚时,深切地感受到母亲的沧桑,从而燃起了对母亲由衷的爱。

为此,我曾开展了一个活动——走进爸爸、妈妈的世界。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父母的艰辛,并化作自己学习的动力,在作文中爆发自己的情感。这一活动,让学生与家长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接触。学习的结果令人欢欣鼓舞,出现了一大批真情实感之作。

五、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付出真情

1989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通过《学会关心: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号召人们“关心家庭、朋友、同行、社会、国家、其他物种乃至地球”。

只有付出感情,才会懂得珍惜。我们曾组织过以珍爱环境为主题的“绿色行动”,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优美的环境。这样,他们就敢于与破坏环境的人作斗争,用真情来维护环境的优美。如果一个人不爱惜环境,他就感受不到环境遭到破坏时的痛心;一个人不关心周围的一切,他就感受不到真情的宝贵。只有感情细腻的人,才能把细腻的感情流露于笔端。

作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富有个性化的好文章,就得调动他们的真情实感。当学生的情感充沛时,人和事就仿佛跳到了笔尖下,写起来就轻松愉快了。把事情写得感人,读者才看得有味;写得动情,读者看着也就动心了。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动情作文情境
回首十年代表路:以心换心以情动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王申勇:“格物”的精神与“动情”的演绎
孟冰 “动情”“动心”“动气”是写戏的三大境界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