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邢台市水文水资源特性分析

2016-05-14郭文霞

中华建设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河量平原区邢台市

郭文霞

【摘 要】通过对邢台市地表水资源年际变化和年内分布特征分析,由于各流域地形、地貌、流域形状和流域面积、流域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果,邢台市地表水资源无论是年际变化,还是年内分配上,存在较大的区域性和地域性。分析和研究这些变化特征,掌握其变化规律,对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提高地表水资源的利用率,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地下水;地表水;水污染;暴雨洪水;水资源保护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5-26-690

【Abstract】By Xingtai City interannual variations and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ear, due to the watershed topography, basin shape and drainage area, watershed vegetation and other factors affect the outcome, whether it is surface water Xingtai City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r during the allocation, there is a large regional and regional.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ese variations and grasp the variation of the rational use of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has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Groundwater;Surface water;Pollution;Storm flood;Water conservation

1. 流域概况

(1)邢台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位于东经113°45′~115°50′和北纬36°45′~37°48′之间。西靠太行山与山西接壤,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毗邻,北与石家庄、衡水两市搭界,南与邯郸市相连。区域东西长约185Km,南北宽约80Km,其状略呈马鞍形,面积12456Km2,占全省总面积的7%。

(2)流域内共有行洪排沥河道20条,自北向南分布有洨河、北沙河、午河、泜河、李阳河、小马河、白马河、牛尾河、七里~顺水河、沙河~南澧河、沙洺河、留垒河、滏阳河共13条大小河流,分别汇入大陆泽和宁晋泊。这些河道除留垒河外,均发源于西部山区,上游支沟源头繁多,流域形状多呈扇形,且多为季节性河道,平时基流很少,甚至干涸,汛期洪水暴发,河水陡涨陡落,历时很短。因源短流急,洪水汇集较快,各河进入平原后,坡度变缓,泥沙淤积,河道宽浅,深槽狭小。河流总趋势为西南~东北,流入衡水市。

(3)我市建成水文站10处、水位站3处、蒸发站18处、水环境监测站60处、悬移质泥沙站8处、雨量站86处、地下水位站123处,基本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的水文站网。

2. 气象水文

2.1 气象。

(1)本市地处半湿润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冬季受西伯利亚大陆性气团控制,多西北风,寒冷干燥;春季经常受蒙古大陆性气团影响,多风沙且干旱少雨;夏季受海洋性气团及太行山地形影响,炎热多雨,且易暴雨成灾;秋季为夏冬的过渡季节,一般年份降水稀少,秋高气爽。

(2)年平均气温西部山丘区为11.7℃,东部平原为12.9℃,极端最高气温42.7℃(1968年6月11日),极端最低温度-24.8℃(1972年1月26日)。日照时数一般为2600小时,日照率59%,年总辐射113~119千卡/厘米2。无霜期180~220天,日照资源丰富。

(3)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25.1mm,降水总量为65.41亿m3.降水量区域分布不均,西部山区594.5mm,并有禅房、獐獏600~700mm的两个多雨区,东部平原区497.5mm,新河、宁晋一带则不足500mm。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全市年面降水量最大最小之比为4.2倍;单站年降水量最大最小之比,山区一般在5~9倍,平原一般在3~6倍之间。降水量年内分配集中,全年降水量的75~80%形成于6~9月的汛期,而汛期的降雨又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且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

2.2 降水。

由1956~2000年降水量同步系列资料计算结果得知,邢台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25.1mm。其中,山区年降水量594.5mm,平原497.5mm。全市保证率20%、50%、75%、95%的降水量分别为656.4mm、498.8mm、399.1mm和299.3mm。

2.3 蒸发。

全市多年面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161.1mm,其中山区1045.8mm,平原区1182.7mm。西部山区900~1100mm,丘陵区略大于1100mm,平原区1100~1300mm,其中巨鹿、平乡、南宫一带为大于1200mm的高值区。干旱指数:山丘区1.5~2.0,平原区大于2.0,平乡、南宫新河一带则达到2.6~2.8。蒸发量年内分配:夏季37.3%,春季36.1%,秋季18%,冬季8.6%。

3. 流域径流

(1)全市多年平均年径流深43.6mm,年径流量5.43亿m3。其时空分布与降水相似,但变化更为突出。年径流深变差系数Cv的地区分布情况,大致是由滏西平原区向两侧逐渐递减。高值区出现在滏西平原区,Cv值在2.0以上;低值区出现在滏阳河山区Cv值在0.6~0.8之间,其它地区Cv值在0.8~2.0之间。

(2)径流年内分配的特点与降水年内变化的规律相似,但由于下垫面因素的影响,使径流的年内分配与降雨又有所不同。发源于山区的河流的全年连续最大四个月水量一般出现在7~10月,由于各河径流的补给形式和流域调蓄能力的差异,使各河水量的集中程度有所不同,一般为70~80%,其汛期的水量(6~9月)可占全年水量的70%左右,一些源短流急、植被较差的小河,汛期水量可占全年水量的80%左右,如西台峪占81.1%。发源于平原地区的河流,径流多集中在7~8两个月以内,其径流主要来源于汛期较大降雨,全年水量几乎全部产生于汛期的几场甚至一两场暴雨,非汛期一般没有径流,故地表径流的年内分配比降雨的年内分配更为集中。

(3)径流的多年变化规律受降水的多年变化规律及下垫面因素的影响,年际变化程度比降水更为剧烈,有相当一部分河流枯水年份产流量很少甚至不产流,因此其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比值很大。从年径流最大与最小的比值来看,路罗川为33.1倍、泜河西台峪站为88.7倍。全市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为0.083。山区和平原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分别为0.21、0.021。

(4)流域内暴雨洪水暴涨暴落,枯季径流几乎为0。建国以来发生了“63.8”暴雨洪水为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63.8”暴雨洪水情况见表1

4. 流域地下水

4.1 地下水位的年内变化,主要受降水和开采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即每年均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段:(1)水位下降期,多自3月以后开始下降,5~7月为低水位区,最低水位出现在6月底7月初,这期间降水稀少,农田灌溉频繁,开采量远远大于补给量,地下水位下降速度较快。(2)水位回升期,7月份进入雨季,降雨补给集中,灌溉减少,水位开始回升,上升速度一般也较快。(3)相对稳定期,10月份,由于开采量增加,降水减少,水位上升速度变缓或略有下降。

4.2 由于长期过量开发利用地下水,邢台市平原区平均地下水位埋深由1980年的7.13m,发展到2000年的18.79m,平均年下降速率0.56m/a。1980年以来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变化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1980~1990年,地下水位平均下降速率为0.38m/a,第二阶段1991年~1996年,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为0.62m/a,第三阶段1997~2000年,地下水位下降速率0.36m/a。太行山前平原区地下水位下降速率明显大于全市平原区,1980年至2000年,平均下降速率为0.87m/a,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下降1.01m/a。至2000年邢台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已达590 Km2(埋深>30m),漏斗中心水位埋深52.1m。

5. 流域水质状况

(1)通过对邢台市入河排污口进行调查、分析、计算、评价,氨氮入河量最大的依次是:牛尾河、占总入河量的51.33%,滏阳河占总入河量的25.01%,泜河占总入河量的13.68%,南澧河占总入河量5.60%。COD入河量最大的依次为:牛尾河占总量的38.57%,南澧河占总量的30.72%,滏阳河入河量占总量的18.56%,午河占总入河量的3.32%。氰化物入河量最大的

依次为:牛尾河占总量的43.42%,泜河占总量的30.34%,七里河占总量的22.98%。挥发酚入河量最大的依次为:牛尾河占总量的39.26%,南澧河占总量的39.10%,滏阳河占总量的9.00%。硫化物入河量最大的依次为:南澧河占总数的37.42%,牛尾河占总数的22.82%,七里河占总数的9.58%,滏阳河占总数的8.57%[2]。

(2)污染物入河量最大的情况是:氨氮入河量邢台市区占邢台市的46.43%;COD入河量最大的南和县占全市总量的30.72%;氰化物入河量最大的邢台市区占全市总量的44.4%;挥发酚入河量最大的南和县占全市入河总量的40%;硫化物入河量最大的是南和县占全市入河总量的37.35%。

6. 结语

通过对邢台市的水文气象、降水、径流、地下水和水质分析,阐明了本市的基本水文特性以及变化规律。

(1)针对暴雨洪水的突发性和峰高量大的特点,应进一步加强防洪排涝的工程硬件建设和暴雨洪水测报、预报软件建设。

(2)针对本区域水资源短缺的客观事实,按照“全面节流、多方开源、厉行保护、强化管理、优化配置”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针,在开源、节流、保护和管理方面提出以下宏观策略和具体措施。

(3)针对水污染严重,环保和水利部门要加大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力度,从源头上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制定保护目标和保护方案,严格按确定纳污总量限制排污,把污水排放控制在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3]。

参考文献

[1] 陈望和.河北地下水[M]. 北京: 地震出版社,1999.

[2] 乔光建,张均玲.邢台地下水环境现状和保护对策[J].水资源保护,2003(1):52~54.

[3] 曲格平.环境保护知识读本[M]. 北京: 红旗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河量平原区邢台市
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中心支行
邢台市
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中心支行
邢台市
辽河保护区退耕封育措施消减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廊坊市面污染源入河量调查与分析
安阳市入河排污口调查分析与研究
桂林市城区主要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河北省平原区新近系热储回灌的可行性与前景分析
河北省平原区馆陶组热储地下热水动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