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偶逢少年同窗

2016-05-14艾诗人

诗潮 2016年6期
关键词:白菊桑榆草书

艾诗人

晴川一别卅年余,笑眼纹深似草书。

辨得其间三五字,风中驿道雨中车。

【朱照之荐评】此作写阔别邂逅情景。首句点明上次离别地点、时间,人生不过百年,更况一别即是三十余年,不仅切中题目,也为下面“岁月沧桑”埋下伏笔,引出了纵横交错的皱纹似“草书”,这不是一种洒脱的草书,而是一种让人痛疼纠心的草书。因草书潦草难认,又因阔别太久面生,或又因作者已人老眼花,故下笔“辨”字,反衬出岁月之无情,刻画出人世沧桑。结句看似得来容易,实为不易,极其深沉。此作语浅情深,能给读者带来深刻的画面感。

咏万石莲寺中红梅

陈伟强

山寺庭前一树梅,疏疏淡淡破寒开。

东风不管沙门律,自把胭脂抹上来。

【朱照之荐评】佛门自有清规戒律,乃六根清净之地。陈伟强先生却用戏谑调侃的眼光看待眼前的一草一木,以诙谐的笔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寺中红梅,所以笔下的“东风”“梅花”都活了起来,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富有生气、生机、疏狂、任性,充满了幽默、活泼的喜剧气氛。

江南曲四首选一

袁维胜

古刹云松失晓昏,寒山冷罄碧苔痕。

春风不待僧相许,直率花香破寺门。

【朱照之荐评】可与上首诗互参。结句“直率”“破”将转句“不待”补足。

清江品茗

酒风石雨

问月亭前水一湾,露花风树影团团。

不知春色藏多少,小勺分来仔细看。

【朱照之荐评】此作洋溢着奇趣,重在转结二句想象丰富,大胆夸张,超出平常,出乎人们意料却又合情合理。这样的奇趣来自于诗人新颖离奇的想象和大胆的艺术夸张,以此深刻地表现出在清江品茶时的独特感受和发现,从而使读者产生眼前一亮的艺术感受。

辞故乡

潘乐乐

去去车孤麦地黄,桑榆一线渐迷茫。

平原莽荡愁无着,解送愁人只夕阳。

【朱照之荐评】出发的孤车、金黄的麦田、渐行渐远的桑榆、辽阔无际的平原,无不渲染离乡的愁绪,而这乡愁在一马平川上却无处遁藏,尤其在一句中点出的麦子黄了,那是农忙收割的季节,诗人却只身离乡,便使愁上加愁,而所有的愁没有人来解,夕阳偏又来徒增苍凉,诗中虽言“解送”,实则正话反说,更加勾勒出无限的乡愁。

中秋月

张智深

桂魄盈盈带露寒,神州无处不凭栏。

可怜一片中秋月,多少相思补得圆。

【朱照之荐评】谈及张智深先生七绝,我第一个念想便是推送他的《望黑龙江东故国领土》:“关山遥望朔云中,铁马王师梦已空。唯有西风心不死,年年吹雨过江东。”但前期已推送过,便推送此首。若说《望黑龙江东故国领土》是刚烈的,则《中秋月》是阴柔的,但两首之中有一个共同体,便是深情。这诗中充满了无处不在深沉的幽怨,结句更是奇思妙想,把无形的情绪用有形的物刻画出来,让读者更加直观、深刻地进入到诗中。

过卢沟桥

王志滨

晓月微茫上石桥,风轻云静卫城高。

春深犹恐群狮睡,遥对燕山唱大刀。

【朱照之荐评】一二句白描晓月、深宵、石桥、高城在春深的静谧中,或也托有当下处于和平年代、百姓安居乐业的含义,或无此托,读者不得而知,但不免会使大家进行思维发散,甚至超出作者原本的创意,这便是诗的魅力所在。转结以群狮(或只是指桥上的石狮、或喻华夏已醒的雄狮)于形象而庄严,庄严中又带有几分理趣的画面中呈现出“铭记历史、居安思危”的道理,浑然一体,毫无牵合之感,仿佛如盐之溶化于水一样,无痕却有味。

咏人雾中窗上划字

醉卧长安

水痕依约透灯光,姓字书成玉指凉。

此意须防人晓得,揩时又恐泪淋浪。

【朱照之荐评】此作缠绵悱恻、情真意切。在窗上哈气写字乃平常事,以平常事入诗,又写得极其深刻,非有真情或功力深厚不逮。写上思念的人,又怕别人看到,擦去又怕成泪滴般流下,也可解读诗人因舍不得擦去而泪流满面,但前面一种解读更揪人心。孟依依《雾中窗上划字》“无意君名书许多,待将揩尽复轻呵。既于窗上揩来易,心上镌痕揩得么?”可与这首诗互参。

闲居春暮

李兼善

有客招游亦出户,兼旬泛览或扃扉。

啸宜频引孤抱恶,园渐不宽新叶肥。

【朱照之荐评】一二句切题“闲居”,转句抒发情怀,四句写景作结,以“园不宽”“新叶肥”来曲笔道出春暮,颇得宋诗味。

重阳赋白菊

朱照之

庭前时菊倚风黄,间有孤株冷似霜。

合是赏花人去后,便无情绪着新妆。

【朱照之荐评】此作以无理之说来释有理之事,以孤寂的白菊来喻人、诉情。赏花人是谁,不同际遇的读者或可解读出不同的喻意。

猜你喜欢

白菊桑榆草书
汉 蔡琰 草书我生帖
What does ageing mean?
莫道桑榆晚 夕阳别样红——记“全国老有所为楷模”、侨眷王培华
会有吃不完的胡萝卜吗
会有吃不完的胡萝卜吗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重阳席上赋白菊
追梦桑榆霞满天
草书与翻译
小白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