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幼坚 我是一个 年轻艺术家“”

2016-05-14

财富堂 2016年6期
关键词:画框艺术家摄影

陈幼坚的人生似乎像是普通人一生的FF快进版,或者说普通人FF到生命结尾也未见得可以获得那么多的体会与成功。

20岁入广告行,30岁创办自己的公司,36岁开拓国际市场,40岁奠定了在设计界的地位,成为诸多国际大牌的御用品牌设计师,真正奖项拿到手软,荣誉多得数不清。以至于,在50岁的时候,他就曾说过:“我一步一步把人生很多东西实现了。”

有些人到了这个阶段,或会觉得空虚,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但对于陈幼坚来说,他还想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他从人生的巅峰化整为零,重新出发,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现在,相比“设计教父”这个称号,他更喜欢称自己为“年轻的艺术家”。

携新作 闯入香港巴塞尔

今年3月份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览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如果你也曾前往现场感受浓厚艺术气氛的话,也许会在日本Mizuma Gallery的展示空间内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此次受画廊邀请,陈幼坚展出了最新的艺术作品。“Mizuma Gallery三潴画廊的老板一直都很欣赏我,他知道我现在不能算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但却说看到了我的未来,这其实给了我很大压力呢。”说到这里,陈幼坚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但他这次没有给我定任何主题,让我喜欢什么就创作什么。”

其实这已经是陈幼坚第二次参加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去年他展出了一个关于”iEye爱” iPhone摄影系列的video作品,而今年他决定尝试一个不同的表达方式:集合摄影、油画、多媒材、平面设计为一体的艺术装置——四个淘自巴黎的旧画框置在一起,每一幅的内容都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却最终融合成一个整体。

“这些画框是去年我在巴黎旅游时买回来的,它们都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我觉得每个画框都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供艺术家来挑选气场相合的作品,而放置在其中的作品又能唤起另一个梦境。”陈幼坚说他一直都对画框都情有独钟,因此在买了二十多个画框回来之后,选了当中四个,就在思考如何利用它们来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

他选择了四张用iPhone拍摄的照片,都是一些十分随意的生活记录,随后将它们打印在油画布上,并进行后期创作和加工。“这张是我在巴黎凡尔赛宫观展时拍下的一个英籍印度装置艺术家Anish Kapoor的作品‘Sky Mirror,我在上面画了几个圆点,丰富天空中的画面。”

陈幼坚向我们一一解释了他作品中的含义。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黄昏下的落日,在数笔的勾勒之下演变成了一个女人的形象;随处可见的早餐面包在陈幼坚的眼中隐含中国山水的存在;悬挂着的各种钥匙在线和圈的组合下被连接在一起……每一张照片都带来不同的感觉,最后他再将四个画框拼在一起,并在每一幅上面都用印刷效果画上一段桥梁,从视觉上看就如同是零碎的拼板一样,逐渐拼凑出陈幼坚的日常生活。

他将这个作品命名为《Paris Connection》,代表着自己在浪漫之都巴黎曾经的一段生活记忆。“我并没有很刻意地去做这件事,只是非常单纯地遵循自己的内心来表达对艺术和生活的看法。”陈幼坚这样说,“现在当代艺术家那么多,而且不管我的艺术做得多好,人们还是会觉得我是在做设计。所以,我一直都希望可以寻找一个全新的创作及表达方式。”

而4月在欧洲旅行的时候,他又买了几十个画框,这些旧物都承载着历史,等待着被填充进新的梦境。他告诉我们,今后也将会继续沿用这种多媒介组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记忆和情感。

当问及这些作品在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上的销售情况时,这位设计大师又展现出了俏皮的一面:“暂时没有。但是我不着急啊,我还是一个年轻的艺术家,等成名了岂不是更能卖出好价钱吗?”

用iPhone记录眼中独特世界

在采访中,陈幼坚曾多次提到自己是一个感性的人,他总是会用各种方法来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证明曾走过的足迹。比如,摄影。

从70年代开始,他就喜欢拿着相机走在街头到处拍照,甚至于那时候为客户所做的演讲稿内的照片也都是自己拍摄的。在他看来,摄影可以捕捉一瞬间的美好,能够让人在回头看时重温当时的感动。

因此,在iPhone风靡全球之后,他就开始利用手机记录下生活中的片段。一开始只是随便拍,仅供自己欣赏,但在一段时间后他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素材,于是就启动了这个项目,将照片运用设计的手法重新排列处理,以破格的纪实形式把城市生活中的点滴以独特的角度呈现出来,形成有趣的系列分享给更多人看。

在2010年至2015年期间,“iEye爱——陈幼坚iPhone摄影展”陆续在香港、上海、米兰、北京、新加坡等地与世人见面。主题“iEye爱”正表示陈幼坚通过iPhone,把眼睛看到的喜爱的事物记录下来。

陈幼坚介绍说,“iEye爱”展览中的照片都是在出差时拍摄的,主要有三种拍摄方式:堵车时从车窗内拍摄窗外景物、在行驶的车内拍摄、在街上闲逛时捕捉到的有趣的情景或美丽的构图。因此这些照片也代表了陈幼坚生活的轨迹,以及他那与生俱来的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情感。

在常规的摄影展中,呈现的都是作品本身,很少出现摄影器材。然而陈幼坚却为他的摄影作品加上了iPhone的框架,这让观众在看到作品时的感觉,就如同是作者举机拍照的时候一样。“除了令照片拼成图案时,保持视觉上的统一外,也算是向iPhone这个革命性的产品致敬吧,它就像可口可乐的瓶型,成为当代生活文化的符号, 以及我对当下的生活形态的表达。”陈幼坚这样解释这一别出心裁的举动。这些iPhone摄影作品如此之好,甚至令我们对苹果公司至今仍未启用陈先生为其品牌代言感到不解。

而除了展现单一的照片之外,陈幼坚还利用自己的设计特长,通过重复照片产生一种图案式的视觉效果,营造出另一种阅读结构和内容的可能性,也让这些不经后期修饰的摄影作品成为展示出当代都市的急速变化,成为涵盖摄影、设计、纪实与叙事的跨界创作。

当然这些都是外界对陈幼坚艺术作品的解读,事实上对他而言,他并不在乎这个展览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摄影,设计,抑或是纪实?怎样都好,相较于这些强加上去的条条框框,这个视觉天才追求的也许更多的是那份快速捕捉生活乐趣的偶然性吧。

多重空间延续对艺术生活之热爱

陈幼坚对“27”这个数字情有独钟,这不仅是他和太太的生日日期,也是女儿结婚的日子,他将此视为自己的幸运数字。因此在2010年,陈幼坚创立了“World of 27”品牌,自那以后,除了艺术创作本身之外,他在香港、上海等地都有了自己亲手打造的空间。

2015年11月在香港开幕的Space 27是该品牌的最新项目,位于一座60年代兴建的工业大厦内,占地700平方米,分为两个展览空间和露天阳台。在设计上保留了大厦原有的外露横梁结构,并延续其工业特色,而全白的油漆墙身更突出了阳光从京都式“雪见障子”风格的磨砂玻璃趟门投射的自然光影,引人入胜,这种巧妙的东方美学应用成为Space 27的独特设计特色。而在室内软装中,凭借陈幼坚过往的商业设计经历,获得了世界各地的设计品牌大力支持,包括Colourliving、Schiffini (橱柜系列)、Republic of Fritz Hansen(室内家具)、VONDOM (户外吧台及照明)、NEUTRA (卫生洁具)、GIRA(智能系统)、DORNBRACHT (厨房器具)、ALESSI (家具装饰)、Miele (厨房设施)、ERCO (照明系统)、TOTO(卫生洁具)、DEVIALET(音响设备)、LASVIT (照明系统)、FLOS (照明系统)、Sony (影音系统) 、Dedon(户外家具) 等品牌的产品都出现在了Space 27的空间内。

自开业以来,Space 27就承办了多场国际品牌的发布会,例如Marc Jacobs、CéLINE、Forevermark、Hard Rock等。5月初,还和香港最大型之艺术文化节法国五月共同联办了展览—— “Le French Way”。此次展览不仅展出了两位法国艺术家Vanessa Franklin和Nicolas Lefeuvre的摄影展《生活与工作在香港》,更首次呈现了超过25张,陈幼坚所收藏的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法国经典电影的海报。据悉,每场活动陈幼坚都要亲自参与布展,事无巨细。而从现场呈现出的细节中就能看出他的用心,比如为了此次展览,他就特地从法国巴黎买回了一台16mm电影放映机在现场播放Hi-Jack Highway(1955)电影,以此呼应主题。

提起开设这个空间的意义,陈幼坚坦言感觉自己已经到了可以回馈社会的年纪。“未来我会尽可能多地将一些优秀国际展览引入香港,邀请更多的人来欣赏。”同时他也希望Space 27可以通过培育并支持创意行业的人才,互相交流分享,从而成为香港以至亚洲其中一个重要的创意文化、艺术和设计中心及教育平台。

如果说香港是陈幼坚成长的地方,那么如今的上海则称得上是他的“第二故乡”。

早在2013年11月,陈幼坚就在上海柏悦酒店86楼开设了自己的“家外之家-27”,当初为期六个月的展览因广受欢迎而延伸到近两年。他将那里布置成自己想象中的家的样子,展示的一切也都由他亲自挑选和布置,包括艺术品、装饰品、家居用品、家具、具有收藏价值的小玩意和古玩等,还有老照片以及与他过去创作历程和回忆有关的对象藏身其中。客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点滴更进一步地了解陈幼坚对待生活和艺术的态度。

而在“家外之家-27”项目结束之后,陈幼坚又在上海陕西北路的某处花园洋房内为他的收藏寻得了容身之处。如今他频繁往返于香港和上海,除了工作上的需求之外,更多的是为了他的“花花世界”Garden 27,在这里收录了诸多他自己收藏的结合艺术、设计及生活的精美物品。

步入空间,就仿佛进入了一个花的海洋,到处布满了各种美妙的花草。他认为“花”是灵感的来源。“花可以带来生活的态度,有了花,你就会想,用什么花器来盛放?花器又该摆放在怎样的柜子上?拿一把怎样的椅子来搭配……花是美好的东西,生活就是围绕着美好的所有。”陈幼坚不光是嘴里这么说说的,因为在我们开始采访前,他一直没有停歇地在店堂里东走西奔,亲自选购花卉后,更亲力亲为地布置柜台上的摆设与花艺。

伴随着花,我们也看到了家具、家居用品、时装、珠宝、高级香氛等应有尽有,包括陈幼坚亲自从伦敦、巴黎、纽约和东京挑选回来的复古精品,当然也不乏海内外优秀设计师品牌,如来自荷兰的Ineke Otte,来自日本的Naft等。

整个空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但却又摆放得如此和谐,仿佛一切与美有关的事物都应该出现在这里。而这些都是由陈幼坚亲手打造的,他对美有一种特别高的要求。但不得不承认,任何事物在经由他之手后,都让人觉得格外舒服,大到整体风格的把控,小到一个花瓶在桌子上的布局,他都事无巨细地关心。正如他的自我评价一样——“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而任何感性的事,从来都是心之所往,毫无刻意造作的成分。

陈幼坚告诉我们,虽然这些艺术空间看上去很美,但事实上每一个都是亏了钱的,不过他却毫不在乎,“做人不能太贪心,我知道自己每个月的盈亏比例就可以了,没必要所有的项目都是赚钱的,更何况这些本身就是我自己的个人爱好,如果增加太多的商业目的,就会变了味。”

凭借着这份良好的心态,陈幼坚生活得更加随性,尽管在商业场上征战多年,但他的内心依旧保持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好奇,亦唯有如此才能打造出一个个世外桃源般的美妙空间。正如他所说的那样:“60岁之后,很多事我就想得更通透了。人生是短暂的,如果还不用心去享受的话,岂不是浪费了我前几十年所做的一切努力吗?”

猜你喜欢

画框艺术家摄影
画肖像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墙壁上的风
WZW—bewell摄影月赛
金属画框生锈了怎么办?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