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写作要“接地气”

2016-05-14宋亦琴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接地气论据事例

宋亦琴

高中阶段的写作教学重点是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其中议论文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也是几种常见文体中写作难度最大的一种。而且高考作文虽然文体不限,但很多学生都会选择议论文,因此这也是考场上最常见的一种文体。然而从考场实际来看,尽管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这一文体但却并不代表他们擅长这种文体的写作。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的作文文笔幼稚,呈现“荒芜”状态。观点不鲜明,论据不丰富,论证不充分,结构不清晰,文意不贯通及文体不分等等。假大空的说理在学生的议论文中司空见惯。那么如何写好一篇“接地气”的考场议论文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素材积累要丰富

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总是觉得无话可说,论据捉襟见肘,这是因为平时积累实在太少。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素材又哪来的论据呢?这种素材积累的匮乏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学生不能有效地利用已经掌握的素材,比如书本上的事例、生活中的事例。

1.对课本上学习过的素材进行梳理和分类整理。比如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里几篇文章就可以进行归类整理后运用到关于“家园之思、乡土情结”类的话题中。“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有文言文经典也有国外经典文章,这些文章中外结合,可以选择性的运用到关于“学习、教养”等话题中。类似的整理工作只要做好,就能掌握一些经典的作文素材。一旦牢固的掌握,在写作中完全可以做到信手拈来。

2.关注自己的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光有经典的素材还不够,还必须有自己的“独门绝招”。在苏教版必修一“向青春举杯”这个专题中第一个写作指导就是“你的生活很重要”。学生都已经有了十几年的生活经历,成长的喜悦与烦恼,诸多的风景名胜,各种社会信息,这些丰富的生活内容都是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不可复制。如果能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这些丰富的课堂外的素材,不仅独特而且更生动。如果平时能做到及时记录,分类整理,日积月累下来就形成了自己丰富的素材库。

如果能够做到以上两点,何愁写作无素材可用?那些自己熟悉的从生活中来的素材不仅用来顺手还不容易出现“撞车”现象。用这样的素材,写出来的议论文自然是“接地气”的。

二、观点要鲜明正确

写议论文最重要的是能鲜明简要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且还要是正确的观点。这就要求

对于材料要做到正确的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是否恰当对一篇议论文的优劣具有决定性因素。一篇议论文立意恰当,写作起来思路顺畅。要做到正确的审题立意,就必须平时加强训练。

从近几年江苏高考来看,都是新材料作文。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读懂给出材料的意思。作文题给出的材料大都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话题本身的意思,一层是话题关涉到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现实。只有审题准确才能正确立意,也才能提出鲜明正确的观点来。这就要求学生要先把材料分层,找关系;然后筛选、分析材料中的信息;最后全面把握材料所给的意旨。经过这三步,已经可以基本确立话题的立意,提出论点。但需要强调的是,审题时,一定要认真体会揣摩出题者的意图,体味出题人的感情倾向,这样才不至于审题不当,文章偏题。这种揣摩体味也需要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去学习,通过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经验,提高自身的评价能力,方能明辨是非。在写作时才能“接地气”并有独特的视角。

三、分析说理要透彻

议论文重在说理,不管占有多么丰富的论据材料,最终都是要为论点服务的。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往往就是“论点加例子”这个机械组合,先叙述事例,更有甚者大段大段的记叙,然后再一两句所谓的不痛不痒的分析。且不说这样文体不分,单说议论来讲也是不充分的。不会在写作中对事例进行深层挖掘,揭示论据和论点的内在联系,这样的分析议论必然是不充分的。有些学生喜欢堆砌大量的事例,以叙来代议,这也是不对的。论据并非越多越好,关键要能扣观点,要精。有些论据并非只有一个角度可用,一定要学会围绕自己的论点对论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我们常说的“一例到底”能让议论更透彻,更深刻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写“成功”这个话题,可以用苏轼的人生经历作为论据,但大多数学生只能泛泛而谈。其实,苏轼的一生精彩复杂,他在青少年时期就才名远扬,仕途成功。但后来因为“乌台诗案”,他的人生开始发生转折,多次被贬,于仕途上他可谓波折迭起,坎坷不断,但是这些艰辛却让他在文学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这样通过一个事例多角度的来看,层层剖析深入,说理便会更深刻透彻。虽然材料并不新颖,但是旧材料通过分析写出了新观点,也是“接地气”的一种表现。

四、谋篇布局要巧妙

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在结构上往往比较粗糙。在写作议论文时一定要了解常规的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提出问题的部分,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直接亮出论点,便于展开论述;2.简要叙述相关事件,引出论述。这种手法在新闻时评中较为常见。3.设问或引出疑问,引起论述。这种方式能一开始就引人思考。4.提出要反面论点,对此展开批驳。即通常所说的驳论,苏教版高中教材中《拿来主义》一文即是典型的驳论文。

分析问题的部分,关键是要处理好分论点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学生作文中问题最大的地方,考生议论文结构的混乱在此处表现的尤为明显。这里就学生最喜欢用的“并列式”来谈。所谓并列式不是三个论点随意构建,要求是从三个不同侧面来论证,而这三个侧面之间应该围绕中心论点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可以对中心论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炼分论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构成因果关系。还可以中心论点作为结果,提炼满足这一结果的“条件”来设立分论点。要注意的是:一般来说,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本无前后之分,但在写作时最好将重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使顺序更加合理。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开头。

解决问题的部分可以采用这几种方式:1.对全文加以归纳概括。2.激发感情,发出号召。3.对本文补充或深化。

这是议论文的一般结构,但并不是说议论文必须按照这结构来写,也可以就某一部分来写,只要能讲透就是篇好的议论文。

五、语言表达要精彩

议论文语言要求准确、简练、有文采有意蕴、说理有力。但学生的议论文语言大多不加雕琢、淡然无味。叙事繁琐,举例拖沓冗长;修辞方法使用不当,词不达意。无法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议论文虽然是以理性说理为主,但也要力求写得精彩生动。平时积累的古典诗词、名言警句都可以合理的运用到议论文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说服力,也能使自己的语言变得更精妙。比如韩愈写“古之圣人从师而学”,举孔子的言行事例,一是更有说服力,二是让语言一下就生动起来了。当然语言的精彩还有赖于论证方法的巧妙运用。同样是《师说》里,作者用了大量的对比论证,横向对比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对从师的不同态度的对比;纵向对比如“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从师态度的对比等等。几组不同的对比让语言有了气势,也提升了论证力度。《劝学》里,荀子通篇运用比喻论证将原本枯燥的说理讲得深动形象,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信服,这就是语言的精彩魅力。语言的练就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训练。所以平时要经常练笔,写写小随笔,小片段,多欣赏名家名篇,取精化为己用,使文章语言似曾相识却又新意十足。这便是让论证语言“接地气”的方法。

总之,一篇好的议论文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构成,而一篇“接地气”的好议论文更是需要从各方面进行打磨才能成就。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工业园区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接地气论据事例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