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深、动”语文教学理念的初步尝试

2016-05-14滕爱民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尝试课文作文

滕爱民

笔者于多年尝试中形成了“浅、深、动”语文教学理念。具体为浅化教学难点,措施为板书法、贴近法、简明记忆法;深化教学内容,措施为拓展法、专题研究法、思维交锋法、想象作文法;动化教学过程,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措施为课前才华展示、课中结合课文的创意活动、课后互批作文和积累知识的活动。

一、浅出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藏玄隐奥的学科,为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我尝试了种种办法。在讲《沁园春·长沙》前,我勾勒出一幅“湘江寒秋独吟图”,先让学生用语言形容,再对照原诗,探究出微言大义;在讲《荷塘月色》时,我根据原文精细地绘出朱自清彼时彼地的“心电图”,学生对本文的谋篇布局便了如指掌了;在讲《祝福》时,我围绕中心人物祥林嫂,画出了一张“万箭穿心图”,学生对本课情节与主题便一目了然且印象深刻了。而对于学生头痛的背诵部分,我一一描出了简洁立体、丝丝入扣的“思路图”。在课堂上学生“图文对照”式地朗读几遍,基本就能背出来。

在板书浅显易懂之外,我还尝试用贴近法降低教学难度。如不用或少用术语,多打比方,多联系学生原有知识储备,此谓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讲《伶官传序》中的“智勇多困于所溺”,启迪学生不要沉溺于网吧,此谓贴近学生生活;讲《读<伊索寓言>》时,我介绍4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政,介绍南昌目前发生的几桩诈骗案,学生更明白“世界是复杂的,人的头脑也应复杂些”的道理了。此谓贴近时代社会;我说古人邹忌很“酷”,说周顺昌是苏州人民的“偶像”,说“夸张不等于梭泡”,引得学生哈哈大笑,在笑声中有所得,此谓贴近学生口语。

对于繁琐的语文知识,我自编了一些押韵的口诀让学生记忆。如赏诗法:知人论世、多读透视、体物动情、关键细品、联想联系、把握情艺。对于易混淆的语文知识,我“自创”了非理性记忆法。如“劲”字作形容词时韵母为ing,作名词时韵母为in,这是因为“形”字为七画,比“名”字多一画,“自然”韵母多个“g”。

二、深入

浅出,利于学生吸纳新知;深入,利于学生登堂入室。两者相辅相成。在讲《说“木叶”》时,原文只提到“木叶”的两个特征,我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拓展出另外五个特征,产生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接着我从理性上提炼出辨词的六种方法,然后据此举例辨析“红”与“丹”的不同,师生通过种种语境组合,在感性与理性间不断延伸,体会到了一种思维的快感,最后我们总结出“红”具有热烈张扬、口语化、通俗的特点,而“丹”具有沉静内敛、书面化、文雅的特点。在拓展深入之外,我还尝试优化教材处理,强化课型创新。在讲第三册古诗单元时,我先让学生总览了一下整个单元的基础知识,而后按专题重新编排课文顺序,分成了婚恋诗、爱国诗、言志诗、田园诗等专题,各专题进行内部与外部的比较和总结,最终生成一系列诗歌理论。此外,我在全校上了一节专题研究课《漫谈第三册书中的“山”》。在这节课上,我激昂地引领同学们回顾了书中十八处写“山”的句(篇),总结出“山”的九点共性,重点挖掘了四座名山的内涵。由特色之山,到性情之山,到文化之山,愈探愈入,愈研愈深,有种“九曲通幽”的精深感。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对时事的深刻认识,我设立了思维训练课,即联系国内外时事,大家畅所欲言进行思想交锋,然后对照媒体评论和老师的点拨,提高思维能力,进而提升作文的思想水平。

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作了一些较深入的尝试。如深挖课文资源写想象作文。在学完《阿房宫赋》后,我布置写作文《发现阿房宫珠宝》,有学生竟写了六千多字,大部分学生超过了规定字数且质量较高。

三、活动

上海特级教师肖家芸说:“语文教学的活力在活动之中,活了有动力,动了添活力,‘动不起来,‘活不下去。活动常变常新,语文魅力永存。”我尝试在课前进行过“三分钟演讲”、“挑战大语文”、“难点突破”、“精彩回放”、“每日一题”等专栏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训练能力的平台。在课中我结合课文特点开设了创意活动。如讲《氓》,设立道德法庭,促使学生主动到文中找辩驳的依据;讲《梦游天姥吟留别》时,让学生做老总,提出方案经营“天姥山旅游服务公司”,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后我放权让学生互批一部分作文,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步骤操作,并开展评比“谁的欣赏水平最高”的活动,学生都能热情参与,同时取长补短。此外为了厚积薄发、巧妇有米,我让学生每日进行适量的积累。因为积累是语文教学之魂。由于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多以前讨厌上语文课的学生都热衷学语文了。

作者单位:南昌市八一中学。

猜你喜欢

尝试课文作文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尝试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