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长号演奏中的发音

2016-05-14矫健

艺术评鉴 2016年6期
关键词:舌头乐队发音

矫健

长号英文翻译过来又称伸缩喇叭,是构造上唯一未经过技术完善,很少改进的铜管乐器。它通过滑管来改变号身的长度和基音的音高。长号的历史可追溯到15世纪。大约1700年前称为萨克布号。17-18世纪时多用于教堂音乐和歌剧的超自然场面中。到19世纪初,长号成为交响乐队中的固定乐器

长号也是军乐队的重要乐器,同时还大量用于爵士乐队,被称为“爵士乐之王”。其演奏的音色高傲,辉煌,庄严壮丽而饱满,声音嘹亮而富有威力,弱奏时又温柔委婉,绵延悠长。其音色鲜明的特点在乐队中很少能被同化,甚至可以与整个乐队抗衡。同时又能演奏半音音阶和独特的滑音。通常演奏雄壮乐曲的中低音声部。军乐队中是用来演奏威武的中低音旋律的主要乐器,管弦乐队中该乐器很少用于独奏。

在我们音乐演奏中,有几大基本要素是:音准、节奏、音色、音乐的表现力等。这是我们作为每个人学习音乐来说是最基本的东西,长号吹奏中的基本技巧也可分四点:气、舌、唇、手。只有这四点合理科学的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才能演奏出美的音色和音乐。

长号的基础部分包括气息、发音。气息包括吸气和呼气,发音包括连音、吐音、再加上把位音准等,学会简单的唇控制也就是所说的风口控制,就像一个刚会走得孩子,不要求他的步伐如何的快速,只要求踏踏实实的练习直至纯熟。

吐音的种类大致可分为单吐,双吐,三吐,花舌与滚舌。我们最为常用的是单吐。在技巧性很强的快速作品中通常会用到双吐或三吐,在一些特殊的、近现代作品要求情况下会用到花舌和滚舌,但古典作品演奏的机会不多。单吐细分可分为硬吐、软吐、舌连吐等。在作品的运用中气、舌、唇、手的合理配合成一点。就产生了我们作品中所需要的声音。把他们再合理的连接起来,便出现了动听的音乐。

在这其中我着重说的是吐音。在长号包括管乐器演奏中,吐音分可为好多种,在不同的的作品中和不同的演奏环境中,它们的运用是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中,最基本的道理还是一样的。

發音的组成部分由音头、音身、音尾组成

吐音的方法:一个漂亮的吐音,要求气舌、唇、手的位子在一个合适的点上配合的发出,感觉是气在先有个预备的过程,然后是舌点在气柱的上并于唇配合滑管在手的控制下准确到位。如果不动把位。手可以先放在一边。用字母表达来说是“nen--tu-a”;这种出来的效果是我们最常用的硬吐音。在我们日常演奏中应用很广的吐音还有软吐发音,他的发音原理是“nen--sa/ca-”。特意说明一下“a ”的含义是让我们的音尾打开,发出‘开口音。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在音头和音尾处的处理不好,有的是舌或气准备不足,有的是手的准备时间不足。有的发音是有音身却没有音头。nen 和cu-a 气先出来或与舌同时出来。这种在正常的演奏中都是不正确的。再有就是有音头没音身。这是因为在尾音上没有发开口音“A”而是发闭口音“EN” 这样的演奏也将是不正确的。

硬吐的感觉是先吸一口气,准备好舌头并点在气柱上,唇与其配合发出。既:“nen--ta-” 这种吐音在吹奏交响乐与管乐队时经常应用的。例如;德沃夏克<<新大路>>四乐章的长号主旋律就是使用硬吐发音,这时候的长号在乐队中爆发出的力量可跟整个乐队抗衡。浑厚、刚硬、雄壮有力!显示出阳钢的魅力。我见过有很多人包括我在排乐队时候舌头都偏软,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事情。独奏和乐队吹奏时的感觉是不同的。乐队中我们是一个演奏员。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家是合作的关系,大家的音色感觉和吐音都是应该在一起的。而独奏中我们就是音乐的指导者。想尽一切办法要把它做的更美更加动人。所以说在独奏中的吐音变化要比乐队中多一些,在独奏曲中硬吐也是比较常用的。硬吐在独奏中变化是很多的。虽然是硬吐。但在音头的变化上仍有不同。例如: 《达维德协奏曲》的第一个起音。听起来很恢弘。它的发音原理也是“nen—ta”但不同的是在细节的变化上,“nen”与“ta”靠的比较近,当“t”音发出后瞬间渐强致“a”需要保持,“ta”放松一些,这样会出现一个感觉是个强壮的、辉煌的发音,这样就把作品的宏伟的气愤烘托出来。硬吐感觉在《谢洛斯基奏鸣曲》这个作品中就得用像针一样锋利的、带点的音头。感觉上是干净的、清晰的。有些人演奏中的吐音总能控制不住的吹出坚强与减弱,俗称“大肚子音”。这是因为他把“nen”后执的缘故。既“ta-a-nen”这其中绝对是我们在正常演奏中杜绝的方法。 当演奏《达维德协奏曲》的第一个音时,需要——(无音头或者小音头,发“H”“呼”;音身发“a“,音尾上扬)。《萨斯协奏曲》的三连音部分需要——(音头发“t”音,音身发“i”,没有音尾)。《谢洛斯基奏鸣曲》第三乐章开头部分,音头发“T”,无音身,无音尾。《拉乐森协奏曲》第二乐章,开始的部分音头发“L”,音身发“a”,长音身,音尾的变化是由后面音的走向决定的。

双吐:

它也是我们应用较多的演奏方法之一,能够产生干净、清晰、均匀的断音,其速度是单吐所不能达到的。双吐是由两个动作组成的:第一个动作与单吐相同;第二个动作是由喉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后舌”或“小舌”来完成。当演奏后舌音时,借助舌头的收回,使舌头后部与口腔后腭产生闭合状态,把气流断开;当再次打开“后舌”时,将气流放出,同时发出“ke”的声音。这样由第一个动作与第二个动作不断地交替,产生“te、ke;te、ke…”的声音,这就是双吐的演奏方法。

不同的音高,舌尖与喉部位置运用也不同,它在演奏高音、中音、低音时发出的声音分别是“ti、ki…”;“te、ke…”;“ta、ka…”。

三吐:

三吐的运用是由三个动作来完成的,一个单吐与一个双吐在一起产生了三吐。它的发声方法是:“te、te、ke;te、te、ke…”。

不同的音高,舌尖与喉部位置的运用也是不同的,它们在演奏高音、中音、低音时发出的声音分别是“ti,ti,ki…”; “te,te,ke…”; “ta,ta,ka…”。

在练习吐音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做单吐动作时,舌头根部要放松,不是整个舌头前后运动,而是舌尖部分前后交替运动,这样舌尖运动的范围缩小了,才可以达到灵敏、快速的运动。

2)在双吐和三吐演奏时,需注意两个基本发声点力量的平均,即力度的平均和速度的平均。我们中国的语言运用后舌发音的字极少,因此练习双吐和三吐动作时,尽可能多练习后舌发音,以便于习惯用后舌运动,这是演奏好双吐和三吐的关键所在。

3)在演奏吐音时,尽可能地把吐音演奏得平稳,多练习长的、连续的吐音,有助于提高发音的质量,改进发音的过程。

软吐在长号的演奏中由于长号乐器本身设计的特殊性,不像健阀乐器可以不用舌,演奏出连音,而长号所发出的大部分音均需要舌头配合才能发出,其实软吐在长号上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舌奏方法。我自己认为软吐吹好了甚至可以达到接近双吐的速度。在慢板和抒情乐段一般用的都是软吐。它的特点是细腻、连贯、动人。让人能领会到长号柔和抒情的另一面。它的发音原理通常是“nen—cu” 或“nen-sa-”当气息准备好后向前推动舌头轻柔的发出“cu”或“sa”的音并把气息保持致音尾的同时发开口音“a”结束。即-“nen--cu/sa-a-”。一个动人的软吐就诞生了,把它们连绵不断的串联起来,动人柔美的音乐便展示出来了。软吐不光是在抒情的时候用。在快速的作品中有的硬吐是无法达到的速度,但使用双吐有些太快或连惯性不好的时候。软吐是最好的选择了。

舌连吐是长号演奏者必须会的演奏法。它是软吐与硬吐的结合体。它的原理是“nen--ta-la-”。它在音乐的各种细节处经常用到。無论是独奏或重奏或乐队等等,舌连吐与软吐加起来速度会更快、更加清晰、更加连贯。

其次,在吐音奏法中还有花舌及滚舌,这几种算是长号演奏中技巧性很强的舌奏法了。它们的特点是快速,清晰、准确。双吐的原理为ta-ka-ta-ka 或tu-ku-tu-ku三吐为tu-tu-ku 或ta-ta-ka。在乐队、重奏中有时也会经常用到。

花舌与滚舌一般不常用。原理是舌尖顶住上牙堂。放松的向前吹气,发“te、a、a、a-”。它一般在爵士乐加花或非常灵巧的现代派音乐的乐句中会用到。

综上所术,长号的发音方法大制如上。在乐曲演奏中,一个好的发音是由音头、音身与音尾组成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控制,随着音乐的不段变化而变化。音头也是随着音域的变化而微变的。我觉得由高到底的土音。可分为“ti tu ta ” 这种感觉吹奏我觉得再加上以上我说呼吸等综合方法的公式会有更好的效果。一定要记住-气,舌,唇,手的协调配合才是一个真正好的发音的根本。

猜你喜欢

舌头乐队发音
清晨
花的乐队
天热时狗为什么要伸出舌头
花的乐队
乐队指挥
奇妙的舌头
Playing with h
注意,斑马也来抢镜啦!
乐队指挥
Playing with /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