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地区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

2016-05-14臧琰琰李灵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社团活动

臧琰琰 李灵艳

在对青岛地区有代表性的3所民办高校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岛地区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现状问题措施学生社团是学生因个人兴趣自发组织在一起,经学校备案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近年来,随着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不断发展,学生社团的类型越来越多样,覆盖面越来越广,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社团发展不仅是展现一所高校学生工作成果的重要载体,对于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对于整个学校校园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甚至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青岛地区民办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成绩

笔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青岛地区3所民办高校学生社团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6份,有效问卷574份。访谈学校领导、团委书记、社团干部、社团成员36人。通过对问卷和访谈内容的整理,对青岛地区民办高校学生社团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调查访谈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学生社团蓬勃发展

因学生社团成立审批的门槛较低,近年来学生社团的数量不断增多,3所民办高校社团数量都在50个以上。与此同时,社团的类型也日趋丰富,涵盖了理论研究、学术科技、兴趣爱好、公益实践等类型。各个社团除了日常的社团活动外,在一年一度的社团文化节期间结合本社团特色优势竞相举办展览、讲座、比赛等各类大型活动,为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做了重要贡献。

(二)学生社团的成员分布面广

在对青岛地区3所民办高校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对学生社团的参与面较广、参与度也较高,存有较高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回收的574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35.95%的学生表示没有加入任何社团,有56.72%的学生表示参加了1~2个社团,5.24%的学生表示参加了3~4个社团,2.09%的学生参加了4个以上社团。学生参与社团的人数占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三)学生社团发展的保障措施比较全面

经过与3所高校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团委书记交谈发现,目前民办高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社团的发展,认识到了学生社团营造积极健康校园文化氛围、传承学校独特文化、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3所高校的社团都由学校团委和社团联合会管理。学校指定了专门负责社团管理的老师;出台了诸多有利于社团发展的政策,如大学生社团管理条例、社团工作评优办法、社团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设立了社团活动专项经费。

(四)学生社团实际运行效果成效明显

在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及“在您或周边参加过社团的人中,多数从社团中获得了什么(多选)”时,除了7.85%的被调查者表示:“基本上没有什么收获”之外,总体的结果还是比较乐观的。认为参加社团活动能够提高自身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被调查学生分别为55.67%和42.23%,认为能够促进自身专业学习和推动自身成才就业的被调查者也不在少数,分别为33.16%和22.80%。由此可见,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中确实收获良多。

二、青岛地区民办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一)社团指导教师的问题

1.社团指导教师的资质不平衡

经过调查发现,3所高校里学术科技型社团的指导教师都由相关专业的任课教师担任,有足够的能力可以给予学生指导。有些兴趣爱好型的社团,如模特社、民族舞协会、羽毛球协会等,学校没有相关专业的老师。这些社团的指导教师由社长所在二级学院的辅导员担任,他们无法在技术上给学生提供指导。

2.社团指导教师工作不到位

根据调查问卷及座谈的结果显示,每个社团都配有指导教师。但是,指导教师作用发挥的程度因社团而异。学术科技型社团的指导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指导。兴趣爱好型社团、公益服务型等类型的社团大多数指导教师对于社团活动的开展并没有给予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很大程度上,只是配合学校制度挂名而已。

3.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参与调查的3所民办高校都有社团指导教师评聘管理办法,但是对社团指导教师工作量的核算、报酬支付等内容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很多教师本来教学任务繁重,他们不愿意再花时间和精力去指导社团开展活动。而且,在调查中有的民办高校制定了社团违纪的责任追究制度。社团发生群体性违纪事件要追究指导教师的责任。不仅没有任何报酬,还要承担责任,这更导致了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社团活动的物质保障问题

1.社团活动缺少经费

民办高校缺少国家的财政支持,和公办高校相比用于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经费明显偏少。参与调查的一所民办高校将团费的20%用于社团活动开支。按照每生0.25元/月的团费收缴标准,在校生团员1.5万人的高校每年用于社团活动的经费只有9000元。所调查的3所民办高校社团都在50个以上。按此比例,学校可提供的活动经费每个社团平均不足200元。仅靠学校提供的经费根本难以维持社团日常活动的开支。社团负责人普遍认为缺少经费是社团活动开展的最大制约因素。50.09%的被调查者也认为经费问题是制约社团发展的首要问题。

2.社团活动缺少场地

民办高校校舍紧张,可用于社团活动的场所非常有限。调查中发现,有的民办高校为节约场地资源,五到六个同类型的社团共用一个房间。各社团只能按照预先排好的场地使用时间表开展活动。这给社团日常活动的开展带来诸多不便。

(三)社团建设的问题

1.社团建设存在重复性

因为前期对社团的审批管控力度不够,所调查的3所民办高校都不程度的存在社团重复性建设问题,尤其是非学术类社团重复性建设问题尤为严重。如调查中的某高校有64个社团,音乐类的社团有3个,舞蹈类社团有2个,环保类社团有2个,创业类社团有2个。因为社团重复性建设,既浪费了学校的资源,也让学生在选择加入哪个社团时无所适从。

2.社团的类型分布不平衡

根据调查显示,3所民办高校的学术科技类、理论研究类社团的比例偏低,兴趣爱好类社团所占比例最高,公益服务类社团所占比例居中。因各类型社团的比例不平衡,所以不同类型的社团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差异很大,相应的学生参加各类社团的人数比例也表现出很大差别。问卷显示,参加兴趣爱好类社团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7%,参加理论研究类社团的学生只占6%。

(四)社团管理的问题

1.对社团活动的监控力度不够

调查中的3所民办高校均采取学校团委和社团联合会共同管理社团的方式。各个社团日常活动由社团联合会监控,大型活动报学校团委办理审批。全校五六十个社团,社联和团委很难掌握每个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不能保证社团开展的活动都具有很高的思想性、教育性,不能避免地出现社团活动低级化、娱乐化和商业化的问题。

2.对社团成员的管理松散

社团是因学生兴趣自愿组成的学生组织。这就决定了社团成员的进出有很大的随意性。多数社团没有完善的社团成员准入和退出制度。随着学生对社团活动新鲜感的不断减少,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呈现出逐年级递减的趋势。从参加座谈的部分社团负责人处了解到,平时参加社团日常活动的成员中大一学生占了80%,其他各个年级学生总共才占20%。这个问题在兴趣爱好类社团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加强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对策

(一)创新学生社团的管理方式

为了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社团更好地发展,必须在创新社团管理方式上做文章。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社团挂靠管理的方式予以实现,即根据学生社团性质将各类社团挂靠到与其专业相近、活动相关的二级学院或学校相关部门,如体育类社团挂靠到体育学院,并在体育学院聘请指导老师从社团管理、活动开展上给予直接指导。挂靠后的学生社团仍由校团委、社联进行监督、协调、管理与服务,但在常规管理和活动开展上同时接受挂靠单位及指导老师的指导和管理。由此一来,通过社团挂靠管理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大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学生社团运行及活动的监督和指导,同时也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相关部门、二级学院在学生社团工作中的专业、师资、资金等优势资源,保证各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完善社团指导教师的各项管理制度

学校要主动帮助社团选配专业素质高的教师为社团日常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对担任社团指导教师的老师给予一定的课时补贴、在绩效评定时适当倾斜、优秀社团指导教师在职称评定中享受加分政策等方式提高专业课教师从事社团指导工作的积极性,鼓励更多优秀的教师参与到社团活动的组织中来。

(三)重视对社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和激励

社团干部是一个社团的骨干力量。社团干部尤其是一个社团的社长素质对于社团的发展起着举重轻重的作用。在社团干部换届时,学校团委、挂靠二级学院要对候选人各方面的素质全面了解,把综合素质高、道德品质好、志愿为社团发展服务的学生选拔出来。定期组织社团干部培训班,除了学校层面组织的学生干部培训班以外,社团联合会可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团干部交流活动,请优秀的社团干部分享社团日常管理、社团活动组织等方面的的经验和体会。与此同时,要制定并采取一些对社团干部的激励措施,促进社团活动出精品、创品牌。比如,在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推优入党中给社团干部留有一定的名额,在综合素质测评中根据表现给社团干部适当加分等。

(四)注重社团之间的学习交流

一方面,搭建校内各社团之间的交流平台。建立社团负责人例会制度,在会上,各社团交流工作开展的情况。分享活动组织的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加强与其他高校社团的交流,学习其他高校社团管理、活动组织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探索出适合本校社团发展的新思路,更好地对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服务。

(五)为社团发展提供物质上的支持

民办高校资金紧张,学生活动场所有限。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社团活动开展提供支持。比如,适当提高用于开展社团活动经费的比例;开辟更多适合社团开展活动的场所;建立完善社团活动赞助审批制度,让学生以获取校外赞助的方式缓解学校学生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当然,在操作过程中要学校要加强对赞助商的审核,避免出现社团活动过度商业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明勋.民办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理性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16):8-10.

[2]张祥兰.论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J].民办教育研究,2006,(05): 68-70.

[3]王凡.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本论文系2015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民办高校学生社团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5LX210。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社团活动
缤纷社团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