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制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的基本思路

2016-05-14祝芳李小民

体育教学 2016年6期

祝芳 李小民

摘要:研究指出,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是体育教学质量最核心的要素,研制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应区分“学习质量标准与评价标准”的区别,本文重点对某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研制提出四条基本原则与两条基本路径。

关键词:学习质量标准;内容标准;表现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6-0036-04

讨论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必然涉及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如第二期专题讨论中,邵伟德提出:“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是继体育教学质量概念界定之后必须回答的问题。”同时指出,展开评价还必须要有标准作为依据。

在《体育教学质量的内涵与解构》(以下简称《解构》)一文中,笔者指出,评判体育教学质量高低最核心的要素是学生的体育学习结果。其中,体育学习结果又可解构为“运动认知、运动技能、体质健康、运动品行”四个方面。现本文就“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阐述其内涵及研制思路。

一、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的内涵

学习质量标准是指院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对学生专业学习所期望获得的内容与水平。“制定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的意义在于让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了解各阶段毕业生学到了什么内容以及达到什么水平。同时,清晰的学习质量标准是学生学习收获的证据或参照物,也是学生进入更高一级阶段学习的基础和依据。”当然,“质量标准的内涵在不断扩展,强调终身学习、促进发展和未来引领”是改革的趋势所在。上述观点隐含着以下信息:一是学习质量标准包含着“内容”与“水平”两大指标;二是合适的质量标准能使学习具有累积性和发展意义。

“运动技能学习是在神经网络、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控制下的一种习得行为,须通过重复练习(强化)而改进,由知觉、动作、练习构成一个完整的三维体系。”同时,“运动技能的习得过程实际上是根据某种规则或要求对练习者所进行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长期改造过程。”上述界定告诉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无论学习何种类型的运动技能,都伴随者学习主体(学生)的感知和外显动作的不断改进;都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形成技能,进而获得终身体育的能力和兴趣。

根据质量标准应包括“内容与水平”两大要素以及运动技能学习的本质内涵,本文将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为:通过学练,学生在运动感知、运动认知、运动动作等运动技能方面所学到的内容与达到的程度,该程度有益于技能的进一步获得与发展,有益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兴趣与能力。

二、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与运动技能评价标准的区别

已有的技能学习评价,往往是对项目中某单一动作进行量化式的评价。比如,考察一年级篮球技能水平,以“直线运球30米的速度”为唯一评价标准,考察水平四篮球技能水平,以“一分钟篮下自由投篮的个数”或是“规定时间内全场或半场行进间投篮的个数”为评价标准。显然,这种单一动作在简单环境下的表现,并不能较好地反映或促进篮球的整体技能水平,还可能造成“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的应试现象。在跳跃、投掷、技巧等田径与体操项目中也同样出现类似问题。如考察跳跃技能,往往以“立定跳远、急性跳远、跨越式跳高”为单一评价内容;考察投掷技能,又多以“肩上投掷到一定远度”这一种运动动作作为评价标准。《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省纲要》)意识到这种单维评价的弊端,进而用“内容标准+表现标准”的形式,描绘出了各个水平不同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的雏形。既规定了学习的最低标准,又为日后研制合理的评价标准奠定了基础。

简言之,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是对“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两方面期望值的质量把控,是教师展开教学的基本依据,其中,学到什么程度以质性描述为主,强调课程学习的最低要求、基本质量。评价标准主要描述“该以怎样的标准来判断学生学习的内容与获得的水平是否达到或超出了原有的期望值”,一般按等级制、百分制或是描述性语言进行测试、反馈。换言之,学习质量标准是基于过程的质量把控,评价标准是基于结果是否满意的质量反馈。操作层面上,应是先有学习质量标准,而后制定评价标准。

三、研制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需要确定的思路

(一)不同水平段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的研制思路

学习是一个累积渐进的过程,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更有其独有的特征与规律。研制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首要考虑的问题应是学习者在9(或12)年纵向上适合先学什么后学什么的问题。在运动技能学习序列方面,课标(实验稿)提出的阶梯是:“学习简单运动动作(水平一)-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水平二)-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水平三)-发展运动技术或战术能力(水平四)。”课标(2011年版)提出的学习阶梯是“学习身体基本活动方法(水平一)-学习体育基本活动方法(水平二)-学习有一定难度的身体基本活动方法、学习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水平三)-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水平四)”。

上述学习序列应是制定不同水平段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的基本依据。如评价水平一运动技能的学习程度,其标准应围绕“身体基本活动方法(简单运动动作)的合理性、多样性”展开描述,水平二应围绕“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中基本动作的习得与表现”展开描述等。

不同年段运动技能学习标准是对该年段常模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程度上的总体描述,是对水平目标的细化,也是制订水平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

(二)某水平段某项目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的研制思路

某一年段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的研制,应将着力点聚焦在具体运动项目(或身体基本活动动作)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程度的描述。如篮球,水平一至水平四应该分别学习哪些内容以及达到怎样的程度。该标准的价值既能让教师、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又利于教研与行政部门对教学的过程展开监督与指导。比如,《省纲要》最突出的价值是用“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的形式基本描述出了各个水平段不同运动项目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程度。再如,笔者曾在《从“会比赛”角度重构排球垫球教学思路》一文中提出水平五排球模块学习的技能标准,将“会比赛”作为判断是否形成运动专长的主要观察点,而后描述出“会比赛”需要会哪些内容与表现出怎样的水准。

综上所述,要描述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需把握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纵向上,不同水平段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的总体描述,体现纵向上的递进;二是横向上,同一水平段不同运动项目学习质量标准的描述,体现横向上的积累。两个层面的标准,既可以从纵向细化到横向,也可从横向反推到纵向,两者相互牵制、相辅相成。目前《省纲要》行走的正是后一条路径,也是本文将要阐述的问题,即以下都将围绕“某水平段某运动项目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该如何研制而展开论述。

四、研制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的基本策略

(一)研制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

1.符合水平目标原则

某种意义上说,标准就是对目标的具体化、可操作化。比如,课标(2011年版)指出水平一的学习目标是“学习基本的身体活动方法”,展开的描述是:“学生能做出基本身体活动动作,如在体育游戏中完成多种形式的走、跑、跳、投、抛、接、挥击、攀、爬、钻、滚动和支撑等动作。”——上述要求就是研制水平一学生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标准中应包括如下关键点:一是在体育游戏中完成;二是能做出多种形式(注意:并非是某一种形式)的身体基本活动动作,表现出动作的多样性;三是表现动作的合理性与熟练性。概括而言,考察水平一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质量,其主要观察点是:“在某体育游戏(综合活动)中展示身体基本动作的多样性、合理性与熟练程度。”针对某一类身体基本活动动作的学习标准,《省纲要》给出的模式如表1所示。

2.符合项目特征原则

不同的运动技能有着不同的特征与学习价值。比如,球类项目因有游戏性、对抗性特征,深受学生欢迎,也有利于学生将其发展为运动兴趣和运动专长。同时,球类项目隶属于开放性运动技能,包含“判断决策执行”的过程,这也意味着,参与球类运动,既有空间判断等知觉能力、决策思维等认知能力上的发展,也有动作执行等本体感知上的丰富。再比如,田径、体操等项目多以个人完成为主,动作枯燥,但因其动作大多以大肌肉群为主,对人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的发展有着基础性的建设价值。因此,在研制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时,应考虑项目特征及其价值。

比如,《省纲要》在确定水平四“篮球”学习质量标准时,提出的内容标准是“篮球技术与简单战术及运用”。其中,“运球技术及运用”中所描述的表现标准如表2所示。

这样的标准导向,有利于教师把握项目特征与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会用”,以体悟篮球项目之乐趣。

3.符合学理性原则

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应与学习时间、学习条件、客观环境等相匹配。比如,研制水平五排球技能学习质量标准时,涉及的排球战术,若以排球竞技中的战术(如中一二、边一二、心跟进)为标准就不合适了。笔者曾提出,水平五排球战术的表现标准是:“在发(击)球过程中,能根据对手情况,有意识地调整触击球的力量、方向、速度、弧度、落点等,以增加对方判断、移动及击球的难度,如将球击到空当处、击到后排、击到弱者位置、击到交叉区域、吊在网前等。”正如毛振明提出:“战术,是学生的战术,而非竞技比赛中的战术”。

4.有利于实操的原则

标准的作用,既是教与学的依据,也是评价的依据。标准的研制,应有利于实际操作、有利于观察判断。弃用传统目标中惯用的“状态动词”

(如初步掌握、掌握、了解等),转而使用“行为动词”(如能做出、能完成、能展示、能说出、能描述等),将有利于标准更具有实操价值。《省纲要》中所描述的表现标准,正是基于这一原则的把握,无论是认知、技能还是情意方面均使用行为动词,有利于一线教师把握教与学的程度。

(二)研制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的基本路径

以水平四篮球技能学习质量标准研制为例,本文认为可从以下路径展开:

1.第一步:描述水平四篮球技能学习整体质量标准

描述的标准应该是基于现有学习基础与学习条件,内含着所应学会或体验的篮球感知觉、篮球运动动作、篮球知识等。按照每学期16周,每周一节篮球课的教学时数,根据“内容标准、表现标准”框架,参照《省纲要》水平四“篮球类教学内容范围与标准”,制定如下水平四篮球技能学习整体质量标准,如表3所示。

2.第二步:梳理篮球运动动作(技术动作)的内容与学习程度

依据表3的表现标准,需要将本水平段必须学会的篮球技术进行梳理与排列,细化到每一学年。即使用“演绎法”,从终端反推到各个时期需要学什么、学的序列以及学到什么程度。以篮球运球技术为例,根据学情基础(假设学生初中入学时具有一定的篮球基础),可先行描绘出本水平段学生在运球方面的质量标准(表2),而后筛选出适合初中生学习的主要运球技术,编制具体的标准(表4),也可从表3直接细化到表4。

概括而言,研制某水平段某运动项目的技能学习质量标准,可按“项目学习整体质量标准(表3)-项目中某技术群的学习质量标准(表2)项目中某技术的学习质量标准(如表4)”这样的路径进行编写,当然,编写过程中需遵循相应的原则与现有的基础条件,使标准可行、可用。

(三)研制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需要厘清的若干难题

学习质量标准的研制,是百年来课程建设的难题。正如宋尽贤指出:“应当说至今在我国体育教学中还没有严格、科学的质量标准。制定出适合于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教学的各个项目的质量标准,应当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类似的研讨毕竟刚刚起步,可供学习与借鉴的成果也极为稀少。本文虽提出研制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的基本思路,但显然还有待考究和验证,诸多疑点困惑也亟待更多人的关注与研究,比如:①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的内涵与价值究竟该如何把握?②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应该由“谁”来研制?③运动技能学习质量标准如何顾及不同的学习基础与发展需要等等。本文仅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