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尊重教育”

2016-05-14邹乐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语文老师

邹乐

“尊重的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语文学科是有代表性的人文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应着眼于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对话教学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然而要做到真正的对话,就要首先做到师生间的平等。在整个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学生的一切变化,最主要的场所就是课堂教学。然而课堂提问又是完成这一系列活动的纽带。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否平等互动,是否在提问时给予学生基本的尊重,在互动中怎么教会学生尊重,又成为教育的一个新的话题。

一、“尊重教育”是中国当代教育现实的呼唤。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形成了应试教育的模式:一方面存在着划一性、僵化性和封闭性,重继承轻创造、重考试轻素质、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病;另一方面,还存在着教学内容的陈旧、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课程评价偏重学业成绩等弊病,这些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所论述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其含义之一就是指唤醒自然历史进程赋予人的各种素质潜能,使之获得最充分的发展。这些自然历史进程所赋予的人的潜能素质,只是人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力量,它们若不被唤醒,就会萎缩乃至泯灭,而教育的作用正是使他们得到释放,从而表现为人类特有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感情、意志力以及体力等。

可是纵观我们现行的教育应试教育存在许多弊病,学生的情感变得极其脆弱、意志力极其薄弱。近些年来,学校中因某种原因自杀的、杀人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不得不让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们的教育只知道传授学生知识,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使得学生除了知识之外,成了一个感情贫瘠的“活死人”。正因为我们教学中缺少对学生的基本尊重,才使他们不懂尊重为何物?使得他们只以“个人”为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在他们眼中,别人的生命轻如蝼蚁,是可以随意践踏的。这种畸形的“人才”多了,我们的国家还会有生命发展,前途可言。想到这些不禁胆颤心寒!当代教育的现实呼唤“尊重教育”,要向培养适合21世纪发展的人才,我们的教育不仅应当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首先作为一个健康人,学会有尊严的活着,并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才可以谈生命“合作”、“交流”,才能在飞速发展的新世纪中放飞自己的理想!

二、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贯穿“尊重教育”的理念。

所谓尊重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有尊严的个体,把学生看作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尊重他们的选择与个性,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得到充分、完全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应着眼于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学科教育在于培养人,而不是人力;在于促进人的进步,培养人的智慧,发扬人性,提升人的精神,促进人的价值的实现。帮助每个人聪明、有意义的活着。爱因斯坦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的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们以一个和谐人格。最重要的是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情。”正因为这样,语文学科在培养人的自尊和尊重他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们应该把握住这个良好的教育时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尊重教育”的理念。

三、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有巨大的作用,它的这种在人的精神层面的突出价值使得人们对语文教学的期望过大,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尊重教育”:

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尊重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

师生关系是教学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可是以往的教学之所以不尽如人意,首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正像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的主体,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本来是平等的主体关系。可是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无精打采的听;教师是权威,学生是听众,只要把教师说的都记住就万事大吉了。课堂中,没有学生的参与,只有教师一人是“永恒的主宰”。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只是没有思想,没有情绪的听话筒,只是知识的简单容器。这样的教学,这样的师生关系,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离开教师后他们不知道读书应该有什么样的疑问,即使有个疑问也不知道如何去解决。其后果必定是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泯灭了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发展成为不被社会所接纳的“畸形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尊重教育”的前提就是教师转变观念。

在实际的课堂中,常有学生溜号的事情发生。有些教师往往声色俱厉地当面直接批评学生,既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破坏了课堂气氛,。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击昏老师,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面对这种现象是可以委婉而含蓄的解决,老师可以不动声色的走到该生身边,该生发现老师的声音越来越近的时候,一定会假装认真听课的样子。这时,老师可以伸出大拇指,意在夸奖他做的好。学生的行为含蓄的被“揭发”出来,在看到老师竖起的大拇指的那一刻,我想他一定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还应表现在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上。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重视,老师的一言一行在他们的心中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有些影响可能是一生的。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独特创见。

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真正的可以在知识的海洋当中遨游。应该说,学生的想象力是无法预料的,正确的引导,极大的肯定,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还表现在让学生在讨论中发展思维能力。

尊重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态,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情感的投入。这种需要是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尊重是最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事实证明,学生在得到教师的尊重后,常常在学习生活中产生更大的安慰;当他们犯了错误以后,教师公正的评判和真诚的帮助能使他们感到获得了最大的谅解,从而鼓起前进的勇气。

总之,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活动可以说的与人类社会相伴而来,具有普遍意义和永和意义的活动,如果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什么样的社会的话,那么,“尊重的教育”,这一教育理念一旦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必将创造出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新世纪。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老师,节日快乐!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