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经济区新兴产业建设中河南高职教育发展研究

2016-05-14孙惠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职教集团十二五SWOT分析

摘 要:本文以河南省“十二五”规划、《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文件精神为研究出发点,分析新兴产业存在的难题和发展趋势,并探究在中原经济区新兴产业建设中,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改革和发展问题。

关键词:新兴产业 高职教育 SWOT分析 “十二五”规划 职教集团

一、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简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国计民生和我国自主创新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各地都对新兴产业投入巨大。河南省在“十二五”期间将巩固和发展超硬材料、生物制药和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在产业规模提升和重大技术突破方面采取措施,在重点领域方面加大投资

引资。

近年来河南省新兴产业整体发展趋势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河南新兴产业做了系统性的分析,如表1所示。

随着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人才需求也从一般制造业向新兴产业转移,应用型技术人才越来越成为重要支柱。但科技人才匮乏恰恰是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仅为每万人十五人,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引进人才固然是应对方法之一,但是一来难以大规模弥补人才缺口,二来也难以满足河南新兴产业的长远发展要求。发展河南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才是满足河南战略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的长远之计。那么,河南高职教育的现状如何呢?

二、河南省高职教育现状

我国国情决定当前高职教育以大专层次,负责培养各行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调结构谋转型输送人力基础,高职教育为地方各行业输送了大量实用人才。河南大力推动高职教育快速协调发展,为省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保证和智力

支持。

河南目前的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产业的发展较好,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比较成熟,基本能满足产业发展。但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这五类产业却很欠缺,需要加快发展。

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职院校专业的对应如图1所示。

总体来看,河南省高职教育与中原经济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如下:

1.办学特色不足、专业设置偏差

目前河南高职院校所设专业主要集中在文秘、财经、电子、机械等科类,这与河南“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不尽相符。大部分学校的专业课程承袭普通教育模式,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技能,同时教材和教学方法滞后新兴产业发展。这两种偏差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新兴产业对员工应用型、技能型的要求。

2.经费投入不足

虽然河南省政府努力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但地方政府的拨款都低于高职院校收入的百分之三十,而学费收入占整体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很多院校被迫采取增加学费和扩大招生规模来缓解经费紧张,但却给学生增加了负担。同时,进一步稀释了实习、实训所需的教育资源,加大院校与企业和行业之间合作与沟通的难度,降低教育质量。

3.师资队伍建设落后产业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沿用普通高校标准,导致教师缺乏产业经历和动手能力,双师型教师稀缺。教师与实践的分离导致高职院校教授的知识和现实分离,和产业实践脱节。因此在教学中难免空谈,培养的学生对新兴产业没有第一手的认识。

4.校企合作需深化

高职院校需要和企业行业携手才有实际意义。但高职院校热衷的是升本,多数企业仅是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进行规范系统培训的企业不多。双方都对培养产业员工技能对产业发展的长远意义认识不足。故虽然各方倡导校企合作、鼓励参与办学,但是由于缺乏长效机制,行业/企业参与热情不高,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不尽人意。

三、高职教育服务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策略

针对这些差距和短板,各方应该既要有分工、更要有合作,打出一套组合拳,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具体措施如下:

1.明确河南高职院校办学指导方针

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改变企业对人才选择。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应用型人才越来越成为产业的重要支柱。高职院校要服务新产业和区域经济,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明确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发展,求真务实,贯彻学以致用的方针,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优化高职教育结构,创新教学模式,满足产业和企业的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着力发展:(1)办学方向区域化。找准目标、摆正方向。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应是学以致用,首先体现在服务区域经济需要。这样高职院校才有地方特色,培养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毕业生。(2)人才培养实用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要与现实接轨,主动了解行业发展,培养计划要有前瞻性。要树立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要通过高职教育促进河南从人口大省成为人力资源强省。各方面要转变观念,提高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争取早日实现目标。这一点上,需要政府政策先行,出台发展规划,做好政策协调。使高职院校和相关部门都明确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主要是明确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发展目标、高职院校的定位、教学思路等。必要的话可以进行优化重组,在省内经过整合办出一批优质的高职院校,为河南乃至全国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这是为适应新形势下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服务区域经济高职教育应遵循的方针。在这个方针指引下,还应在下面几个方面重点调整和完善。

2.调整和完善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的设置必须从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度出发,积极调整专业布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服务新兴产业的重要接口,专业设置要和新兴产业结构相适应。要认识到,任何专业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并不断发展调整。在高新技术的发展催生出新兴战略产业,一批批重大项目不断上马的环境下,高职院校的专业必须针对此做出调整。

高职院校专业的调整应紧密围绕河南产业转型的步伐,要有前瞻性和适用性。除河南现有的主要骨干产业外,必须重视对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方面人才的培养。要按照行业发展和河南产业调整的趋势,优先发展新兴产业所需要的专业。对于这些专业要把办学目标设定在世界一流水平,在培养人才、开发技术和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提高专业水准。培养出一流的从业人员,助力河南相关行业企业抢占世界先进水平。

设置专业时要充分调研论证,关注经济社会的需求,新兴产业相适应。创办前沿专业,大力发展社会需求强烈、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对于这些专业要给与支持,大力培养,促其发展,为相关产业发展储备后劲。

专业的设置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出发,对于河南已经具有优势且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专业要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使其在稳定发展的同时灵活创新,办出河南职教的特色和优势。对于市场变化着的需求,采取灵活办学形式,设置一些短期专业,动态培养产业急需的应用人才。

河南教育部门要和产业主管部门联合预测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趋势,结合需求选择专业建设。构建灵活调整、稳健发展的专业设置机制,使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满足河南产业和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专业和课程设置要有动态调整机制,运用市场调节机制,使专业设置自觉适应经济社会和产业调整的要求,适应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变化的特点。教学内容要及时准确的反应行业新技术和发展动向,分析新兴产业所需要的高技术岗位的业务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课程和教材的设置,强化学生的技术学习、技能培养和应用开发能力。总之,要树立为区域新兴产业培养应用技能人才的目标,满足区域新兴产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3.创建职教集团促进校企合作

密切联系新兴产业和企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体制,以此指导校企合作,是办好高职教育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策。在学校建设实验室,模拟经营生产环境,增加教学的实战气息。同时,可以和企业招工相结合,把学生实习和企业对新员工的培养相结合。从宏观角度看,职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一部分,因此促进职业教育融入产业链,优化教学方法,加强院校和新兴产业的信息交流,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为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和新兴产业和高职院校合作。可以根据企业规模设定参与办学的量化程度,对做的好的企业可以给予表彰,以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

有鉴于新兴产业的快速更新,高职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难以同步和超前设置。因此,可以考虑将学生的培养模块化。高职院校主要负责基础教育、基本技能培养和前期实训,属于基础模块,高级技能培养交由行业或企业负责,属后期实训模块,或者称为职业和发展模块。要认识到,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但是只在高职院校内部是无法发挥和完善特色发挥的,只有和行业企业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实”字,“训”练出有用之才。具体任务和发展重点是:一、建设专业平台和重点实训基地。企业派人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把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反应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二、推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除了学校教学,还可以和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在重点行业和企业设立省级实训基地,使高职学生和教师能全程接触生产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新兴产业的信息能够有效地被高职院校接受和反馈到教育中。三、校企合作提供服务,增加实战机会。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合作进行应用技术的攻关和研究,高职院校和师生通过参与新兴产业的科研项目,可以锻炼动手能力,提高科研水平。高职院校可以整合自身教师队伍,提高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相关企业和行业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增强了区域经济和行业竞争力。学生通过接近生产实践的实训,也可以增加就业能力。四、校企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培养学历学生的同时也可以为企业进行培训和技术支持,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锤炼双师型队伍,校企可以合作开展技术。

在学生培养上,可以加大企业对学生的管理权和教导责任,否则企业没有培养学生的动力。可以考虑招生和招工相结合,这样企业有动力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培训。但是企业只是对自身需要的人才和技能培训,学校可以考虑侧重基本技能培养,实训阶段由企业侧重专业技能,企业负责部分培养费用,择优录用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逐步推进定向培养和合约培训。在具体操作层面,考虑到企业的都是个性化的,可以考虑改革培养形式。个别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自主办学,大多数没有条件的企业委托订单培养。主管机关应该允许企业对学生培养增加发言权。可考虑公共课、基础课高职院校主要负责,校内实训企业参与,校外实训企业主导的知识技能接力培养方式。

在校企合作中要注意克服短期行为。由于企业和学员都有短期的趋利性,同时市场信号有时也带有欺骗性。因此在校企合作中,政府决策部门要做好统筹协调、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把握符合整体利益和适应经济社会长远需求的有序化发展。

4.提升培养规格

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其自身的发展,也将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人才是核心制约因素之一。高职教育就是为结构转型提供人才支持。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在调整专业设置的同时提升培养规格。

前文所述的河南高职教育改革建议,主要是在专业化上做出的建议。但是如果过于强调专业化,反而会制约学生的事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制约河南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河南高职教育不仅要有专业化、职业化技能的教授,还要有创造性和开发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兴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对从业人员的长远能力要求。

企业和学员从短期利益出发,往往注重操作技能,忽视创造性和开发能力。但是,新兴产业对从业人员的创造性智力技能和高新技术开发与掌握能力要求在不断提高,对简单的操作技能逐步降低。从业人员不通过理论学习是无法掌握专业技术并持续跟上行业技术的变革脚步的。因此,在未来高职教育的改革中要协调基础理论与实训教学,理论学习是掌握技术的前提、实训教学是掌握和运用技术的途径。

提升培养规格需要大力发展本科层次适度发展研究生阶段的高职教育,但建立开放的教学体制更重要。建议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完成基本课程后再根据学生选择的专业进行基础技能训练,最后再根据学生和企业的双向选择进行实训和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允许学生有转系、换专业和提前或延后毕业的自由,充分发挥学生、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自主权,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劳动者。

结论

高职教育就是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使命,河南省实现中部崛起,建设中原经济区迫切需要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发展产业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队伍。因此,摸清高职教育的规律,根据形势需要建设一支适应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刻不容缓。希望本文能对河南高职院校建设提出可资参考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2012年8月

[2]张立华,河南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机制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6

[3]郭勇,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0.6

[4]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的意见,2012年8月

[5]胡新明.河南产业结构调整与高等职业教育布局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8

[6]张小丽.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5

[7]习谏,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

[8]汤丽萍,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9]刘勇.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5

[10]周俊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研究[J].魅力中国,2010.23

作者介绍

孙惠娟(1980.06-),女,吉林省吉林市人,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理学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最优化理论与算法

猜你喜欢

职教集团十二五SWOT分析
职业学校家具专业人才培养互联基地建设项目的探索与研究
职教集团的基本功能和内涵发展指标
浅谈基于资源整合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深度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