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在书里的孩子

2016-05-14

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书柜文字

生在书里的孩子—— 萨特写给你的信

嗨,上学的伙伴们辛苦了,看这个正驼着背忙碌地做解不开的数学题,瞧那个还站在走廊背那些烂大街的名言事例,瞅那里还有似乎清闲点的一群小子正在打篮球,也不知道一堆人挤在一起跑来跑去地抢一个球到底热不热,不过看他们汗流浃背的样子估计也不怎么清爽……

什么?你嫌我说话不太好听。我其实羡慕得要死呢。我很晚才开始接受正规教育,也没有玩伴,小时候大多时间都在卧室里穿个斗篷模仿戏里的主人公,九岁时好不容易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演个话剧,尽管每次排练我都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可正式演出的时候大人们却觉得我做事渲染太抢风头。我十岁才上学,第一次作文得了个倒数第一,不过幸运的是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朋友,我拼命效仿他们的神情举止,没事儿就一个劲地应声嬉笑,重复他们说的口令和俏皮话,当发现自己和他们打成一片时特别高兴,他们是最先不嫌弃我另类怪异的。

是,我从小就有点与众不同。我没有对父亲的一点记忆,因为他在我一两岁的时候就死了,不过我倒是挺乐意这件事,一来这样的不幸处境反倒让我受人敬重;二来没人对我下命令,也没人用自己的伟岸形象和言传身教逼我服从。虽然他的死给我妈套上了枷锁,害得她住在娘家低声下气很没地位,但却给了我自由,因而我不觉得自己倒霉,充其量有点特殊罢了。但后来因为一件事,一切就不同了,记得那次手术完回家的时候,一片片惊讶唏嘘声此起彼伏,竟没有人拥抱亲吻我!一直疼我赞我的外祖父也不得不承认:好端端的漂亮小宝贝交出去,还回来的却是只癞蛤蟆。其实也不怨他,谁让我得了场重病斜了眼、驼了背还萎靡不振呢。从此,到我家的人都向我投以忧虑或困惑的目光,而我为了不丢脸也尽量采取卑躬屈膝的态度,可我又不愿一直这样,于是我又躲进孤独的个性里,开始努力求助于自己。

我求助于自己,试着和那些“不会说话”的人对话,我认识了高乃依这个红脸大块头,说话粗里粗气的家伙,他不仅言语难懂而且臃肿严肃,脾气还有点暴躁,搬动他的时候他的“角”刺伤了我的大腿。我还结识了布满雀斑的福楼拜、一人数身的雨果,还有马拉梅、库特林纳……他们人多而有趣,只要我愿意,也不会拒绝我的友好。于是我每天生活在书里,书是我的乡间,是我的圣殿,是我的全部家园。每页书都好像一扇窗户,我窥伺着外面的人和事,借以构筑我的世界。唯一一点遗憾就是大概有三十年左右的时间,我分不清书里的虚构和真确的现实,有时把那些概念看作实在而对事实却充耳不闻。

其实我对书的好感,从很早就有了。记得在不识字的时候,这些书籍就像方方正正的古代艺术珍品一样,横着、直着、斜着放在书柜上,平时不能碰,只有每年十月例行擦拭,仿佛我们家是靠了这些书才得以兴旺的。后来母亲讲故事的时候我也发现,她讲的东西之所以好不在于她雕像般的脸和无动于衷的声音,而是那些音节和字母的奇妙麇集。我嫉妒她拥有这些文字,神往那“啪嗒啪嗒”的翻书声。至今我都爱在书屋里漂泊,从中领略大自然的神秘而静谧的甜美,高大的书柜就像一面镜子,把世界一并收入其间。

后来当我急于发现自己的时候,我便不满足于此。我开始模仿作家写一点东西,试图用文字来固定我的每一个梦境。从此我进入了一个玻璃宫殿,写作即存在,我领略到了喜悦,在希望能和大家相处的同时,也开始了和自己的私下幽会。这是件多么神奇的事情!就好像我给自己搞了份委任状,可以不再以别人的评价眼光来认识自己,我感到一种自由力量的生长,让我得以正视自己的命运。这是件多么伟大的事情!我可以把我的絮叨和意识铸在铅字里,用不可磨灭的文字代替生命的嘈杂,用风格代替我的血肉,用千古永生代替蹉跎岁月。在这里,我作为语言的沉淀出现在圣灵面前。

我享受着文字带给我的世界。我想,在书丛里出生成长的我,倘若也能在这里寿终正寝,该有多好。

猜你喜欢

书柜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多功能书柜
热爱与坚持
整理书柜
书是我的好伙伴
会说话的书
会说话的书
梦中的文字
整理书柜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