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步教学与分组学习法在初中生物学中的应用

2016-05-14赵冬月

新课程·中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显性自学分组

赵冬月

为了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在校长吴献新的带领和指导下推行了“六步教学与分组学习法”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将课堂分为定向、自学、讨论、质疑、自测、自结六个过程并结合班级小组进行教学和学习。下面我将结合初中生物学科的特点谈一谈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感想。

一、定向

在讲“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节课中,我是由一系列复习题的回顾进而导入新课然后交代学习目标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连贯性。关于学习目标的设定,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分组特点我制订了如下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显性性状,什么是隐形性状

2.举例说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这三个目标分别对应的就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带着这三个明确的目标,学生针对这节课的学习就轻松多了。

二、自学

关于这节课的自主学习部分,我是给学生设定了自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远比盲目不知所措的学习更加有效。首先我让学生自学的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通过本部分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两个知识点:

1.介绍孟德尔

2.描述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及结果

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不是站在一边不管不问,而是要与学生揉在一起,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我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在整个自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及时表扬;享受成功乐趣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对学生来说,成功对他们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他就会更加乐于去学习。鉴于此,我在教学中改变策略让更多学生有成功的机会,给他们更多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如,给学生一个难度不大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答。期间老师只是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当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时,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学生往往把老师的表扬看成是自己的荣誉。这些表扬就往往成为他们下一步学习或课后延伸学习的动力。

三、讨论

合作探究学习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少走弯路。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加强合作交流,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在生物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方式。下面我来谈谈具体运用。

1.创设情境,激起自主、合作探究动机

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尽可能多为学生创设和提供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和机会。并在交流与合作前创设一种能激发他们主动和积极参与活动的情景。例如,在学习了“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后,我设计一对夫妻表现正常,但是却生下了患有白化病的孩子,让学生根据已学习的知识去分析,他们再生孩子还会患病吗?这时学生做出了自己的猜想并依据自己的已知知识进行论证。那一刻,学生体会到了探究成功的乐趣。

2.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提供学生参与数学探究活动的

机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知识不断出现,知识固然重要,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更加重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到一起,并学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与技能和方法。

四、质疑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我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学生之间互相解决问题,最后,教师为了补充学生遗忘的知识点,给学生提出问题,并努力让学生自己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自问自答和教师帮助完成本节教学目标的学习。

五、自测

六、自结

最后这两部分,是比较机动的,可以随课堂的安排和设计自行随意安排顺序。这是最后一个环节,看轻实重,因为它关系到六步教学当堂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一节课的这个环节我都要掂量再掂量,因为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测试题要有难有易、要有层次,让他们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都有成就感。

上面是我在教学中对六步教学法的一点感悟,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积极参与教改,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去做好自己的事业,以便推进新课程的构建。

参考文献:

陈琳.浅谈六步教学分组学习法的应用[J].新课程,2015(10).

猜你喜欢

显性自学分组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分组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