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四环节,优化文言文教学

2016-05-14冯丽娜

新课程·中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仲永承天寺文言

冯丽娜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尽管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不少教师依然只注重知识的积累,而轻视文本内涵的解读。文言文教学停留在读读、译译、背背的层面,课堂时间几乎都用在教师疏通文义,逐字逐句落实,学生机械背诵(词语解释、翻译句子等)上,教学脱离了课文的语境,学生无法通过阅读获得情感体验,以致学习文言文无兴趣、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不高。优化文言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也做了一些尝试。

先抓好课前预习,铺垫课堂教学。教师要及时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或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或用指导性的意见提示学生努力的方向。还要认真整理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设计或调整教学方案。起初由于学生的预习习惯较差,自主学习的效果很不理想,但习惯成自然,学生的预习渐入佳境,自学能力基本形成,为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要优化预习效果,还要靠好的预习方法,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

一、阅读文本,发现问题

预习不是走马观花的看看课文,而要认真阅读文本,发现问题并尽力解决。“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教会学生边读文本边做标记,标出不认识的字词、理解不了的句子以及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先在课文中标注出来,而后整理在预习笔记本上,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留待课堂上和同学、老师一起合作探究。

二、借助资料,解决问题

1.借助课后注释

注释不是简单的背会就行了,要认真研读,从中获取有益的知识。(1)落实文言词语、句子。或依据关键词连贯整句,或根据整句解释落实关键词。例如《狼》中“其一犬坐于前”的“犬”是名词用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一狼洞其中”的“洞”是名词用作动词,翻译成“打洞”,学生明白了词语的用法,才能正确的翻译句子,疏通文义。再如《为学》中,注释“以告富者”,把(到过南海这件事)告诉那个有钱的和尚,借助括号里的文字暗示学生,原句在“以”字后面省略了“之”字,“之”是代词,指代“到过南海这件事”,翻译时要把它补写出来,学生对文言省略现象有了认识,又借以分析出“以”字用法和介词“把”。(2)理解文意,领悟文本内涵。如《伤仲永》中,注释“受之天”是“受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受之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天、人对举,一指先天的禀赋,一指后天的教育,在比较中明确作者的意图:用仲永“受之天”如此“通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的结局,警示“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的人,发人深省。

2.借助工具书,结合语境

课文中没加注释的地方,对有些同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随时查阅解决,还要学会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分析。如《伤仲永》中“即书诗四句”中的“即”字,课后没有注释,学生往往理解为“就”,倒也通顺,可联系语境,解释为“立即、马上”更能突出仲永的聪慧,且与下文“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中的“立”字相应,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借助网络或书籍

文言文时代久远,学生对当时的背景知之较少,且与作者在年龄、心理及阅历上有很大的差距,很难深刻地解读文本,获得真切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例如《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文章既描绘了月夜小景,又传达出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意味深长。学生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并不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却不容易。这就需要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背景知识,借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透过文字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获得思想的感悟和人生的启示。

三、善于积累,夯实根基

善于积累,厚积薄发,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积累。例如词语“走”在古代汉语中翻译成“跑”;“去”翻译成“离开”等。特殊句式:宾语前置“何陋之有”、倒装“甚矣,汝之不惠”等,类似的文言知识,学生积累的时间长了,自然记住的就多了,能力就慢慢提高了。因此,我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专门的知识积累本,每学一课,都要在本子上分类整理出学到的知识点,不断充实知识库,夯实知识根基。

1.重视诵读,理解文本

叶圣陶强调:“习文言,必先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要能自然成诵才行”,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

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语句,所以,一读课文,正字音;二读课文,通文意。在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字词,疏通文义的基础上,读准读顺课文。三读课文,模仿秀。教师选择好的录音或由本人示范朗读,适时指点朗读的方法与技巧,学生听读体会,然后吟读模仿,通过个人读、小组赛、荐优展示等方式,秀出精彩朗读。四读课文,品精彩。每篇课文都有其精彩之处,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人物对话描写很精彩,邹忌“三问”,妻妾客“三答”意味悠长,教师要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读出情感韵味。五读课文,诵读赛。朱熹说:“读书之法,在于熟读而精思”,熟读精思之后,熟读成诵,以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对于短小精悍的短文,或者是长篇中的精彩段落、经典名句,如《醉翁亭记》中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的句子等,要求学生熟读成诵,通过开展诵读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诵读效率。只有用心去读,反复吟诵,才能领悟文本内涵,感悟字里行间的感情。

2.质疑问难,深入解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能将阅读指向文本的深处,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问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主。

当然教师向学生提问也是必需的。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中学生会提出问题:苏轼为什么要去承天寺?为什么要夜游?他在承天寺看到了什么美景?苏轼的心情怎样?经过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对这些问题也会有初步的理解,但体会未必深刻,尤其是对苏轼夜游承天寺心情的体会。这时,教师就要设计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如作者观赏承天寺美景后在想什么?文中哪句话可以体现?由这句话看到作者怎样的精神状态?(这句话中有一个字不能去掉,是哪个字?有何深意?)教师引导学生诵读、比较,学生便会透过文句传达出的这份闲适,看到作者面对挫折时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文本的解读达到了应有的深度。

3.比较阅读,拓展延伸教学

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引领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或用法(诸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等),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语法规律(比如省略、倒装、宾语前置等),学会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要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仅靠教师课堂上指导阅读教材上的文言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文言文,实现文言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延伸。由教师推荐与课文有关的课外文言文,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与训练,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学了《伤仲永》,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匡衡勤学》《江郎才尽》,学了《孙权劝学》,可以与《伤仲永》进行比较阅读等,除了夯实文言基础,学生还能更深刻的认识成才与后天努力的关系,从而更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发奋读书。

总之,抓好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奠基;抓好朗读、质疑问难,优化课堂教学;抓好比较阅读,拓展延伸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文言文教学的实践探索之路,漫长而艰难,我会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找到更受学生欢迎、更高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白会侠.文言文教学新途径之尝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

猜你喜欢

仲永承天寺文言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想清楚再动笔
宁夏承天寺重建年代考——以韦陀殿所见铭文为据
硬坛新秀
《记承天寺夜游》文体确定的反思——兼与《小石潭记》相比较
信手“闲文”注“闲人”——《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手记
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和理解与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