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支架理论”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前活动质效

2016-05-14曲闪闪

新课程·中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支架理论质效学期

曲闪闪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学科在农村学校一直是所有学科中的薄弱学科。随着年级的上升,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和语言能力呈下滑趋势。这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家庭教育的责任,更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密切相关。上海牛津英语八九年级教材内容以阅读为主,而六七年级则偏重对话和寓言故事。于是一些中等偏下的学生难以快速适应高年级的英语学习。因此,教师需要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提升教与学的质效。而“支架理论”对改善当前教学质效,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策略和语言能力是非常有用的。

英语课程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阅读教学可以为学生输入大量的语言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中考阅读理解文章的篇幅、难易度逐年增加,故初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亟待改善和提高。而“支架理论”可以很好地帮助缓解这一点。

二、支架理论概述

支架式教学来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儿童的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于是,建构主义者提出了这一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用于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因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该教学策略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1.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将学习者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3.让学习者独立探索,同时,教师要有对学生学习的启发和引导;4.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小组协商和讨论;5.通过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合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笔者现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来简单分析一下如何利用“支架理论”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前活动的质效,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信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三、“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前活动中的运用

读前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预热阶段。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为后继学习做好准备。

1.利用视频为支架,激发学习兴趣,引入阅读话题

视频给学生提供了生动的画面和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从情绪上能快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

如在上海牛津英语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恐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引入关于恐龙的视频。该视频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恐龙的形状、大小、外貌和习性等知识,也激活了他们关于恐龙的背景知识,为后面的问题做了铺垫。学生能够想出很多描述恐龙的形容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都得到了充分的

发挥。

又如在第六单元《没有人赢》的教学中,笔者根据文本内容,在读前活动中向学生播放一部科幻电影的片段,然后询问电影的类型。学生在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已经学习过电影的种类,因此能回答这个问题。但基于我校学生基础薄弱的现实,我把这个问题设计成了选择题:卡通电影还是科幻电影。这样,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这节课将要学习一些关于科幻故事的内容,对所学内容更加期待。在接下来的头脑风暴环节,学生说出了很多关于科幻故事的词汇。这一过程为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支架,为新课做好知识准备

现代社会是个知识与信息并重的社会。互联网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大了。在引入新的阅读主题之前,教师可以布置与该主题相关的网络作业,让学生为新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这样,在教授新课时,学生就很少出现张口无言、头脑一片空白的情况。

如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五课的补充阅读中,笔者在课前要求学生查找关于大熊猫的资料。大部分学生对此项作业很感兴趣。因为这个作业需要他们上网查资料并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在教授该课时,学生的情绪状态明显比往常积极了很多,也自信了很多。

又如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一课《树》,笔者同样布置了一个作业,查找树给人们的好处和树木的现状。学生通过网络对这两个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在课堂发言中有话想说,有话可说。甚至有的英语学困生也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树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体会。

这样的作业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培养了他们作为现代人所应该具备的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

3.使用循环播放的图片为支架,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一张PPT的空间是有限的。根据审美原则,一张幻灯片上最多可以摆放6幅图片。但是如果需要学生能多观看并且反复观看一些图片来想到关于某一话题的背景知识,则循环播放图片不失为最好的选择。在播放图片的同时,也可以添加背景音乐来调动学生的情绪。

如在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六课的寓言故事中,为引出主题,笔者特放一排图片在PPT中循环播放,并问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干的事情。学生答的最多的是喜欢读书,然后我追问喜欢读什么种类的书。很多同学说故事书。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观看这些图片,归纳出它们都来自寓言故事,从而自然引出本课主题。

又如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三课《麻烦》,笔者从网上搜索了一些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麻烦的图片,放在课件上方循环播放,并以清新的纯音乐为背景。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思维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纷纷坦言自己日常生活中曾经遇到的麻烦。此时,笔者趁机进行德育渗透,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

铺垫。

通过在读前活动中搭建这些支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等都有所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当然,还有一些别的方式来促进英语阅读读前活动的效果,如歌曲、幽默故事、主题演讲等。“支架理论”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阅读教学的难度,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各环节的质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楠.学习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杜意妹.“巧搭支架 优化语篇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11).

猜你喜欢

支架理论质效学期
苏州吴中区创新七项举措 提升执法质效
从上诉案件流转周期看改革质效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坚持“四个三” 提升乡镇人代会质效
拓宽信访渠道 提升监督质效
基于支架教学模式的英语写作教学
用“支架理论”优化英语阅读教学
运用支架理论指导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支架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