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教文言 趣在其中

2016-05-14蒋祖明

新课程·中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学生

蒋祖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课标中的要求,让文言文教学充满趣味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是怎样做的。

一、巧用作者生平资料

兴趣对于这些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七、八年级,每节课都应该尽可能地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导入时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一节课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在课前我会大量搜集作者的生平资料,整理后将其浓缩成一小段故事性强的文字,或是几个整齐的句子,上课时生动简洁地讲述,或是声情并茂地朗诵,一下子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了。例如,教学刘禹锡的《陋室铭》时,我就准备了作者的一段生平资料:“他,才华横溢,诗歌文闻名遐迩;他,少年及第,志在兼济天下;他,性格率真,为人正直豁达。因为有才,他深受皇帝器重;因为敢于革新,他遭到贬谪;因为讥讽权贵,他二次被贬;因为豁达,他能在被贬谪的二十三年里,淡然处之,并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墙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样导入,学生一下就知道了他是谁,并且对刘禹锡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而不再觉得他是一个符号,或者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影子。一上课就抓住了学生的心,这样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设师生互动环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纵观教材中的文言文本,大多注释详尽,学生完全可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去读、去悟。老师提出问题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此过程中,老师只作点拨、解疑。这样的课堂就如一潭春水,时时泛起闪光的水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从自己的动脑、动口、动手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增强了活力,养成了习惯。文言文教学也就因此而活起来了。在教学课文《爱莲说》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自己身处污浊环境,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阿,豁然大度的生活态度。我组织学生展开大讨论,后来我提出:“学习这篇文章有哪些现实意义呢?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学生有的说:“做人要随和,要亲和,否则会被社会淘汰,因为社会需要的是胸怀大志,无私奉献,能与人和睦相处,诚实敬业的人。”有的人说:“本文在当今生活中还教育和鼓励人们在浮躁的现实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还有的说:“我认为有意义,但很难做到。坚守独立的人格,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当学生争先恐后讨论到此时,我就告诉他们:“是的,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一定要保持宁静,挥别浮躁,否则学到的知识就不扎实。你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有好的,有差的,有的可能暂时生活在‘污泥中,但文章告诉我们,不管现实社会怎样,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有独立的人格,有崇高的追求,绝不能随波逐流,要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做一名坚强、自信、自尊、自爱的人,在逆境中同样健康成长!”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样一来,学生的理解得到更好的深化,课堂更充满了创造的喜悦和青春的活力。

三、巧变多种朗读形式

纵观教材中的文言文,很多文章是适合朗读的。因此,精心设计朗读脚本,采用变化读的形式,是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的。

例如,在学习《三峡》这篇文章时,我做了如下诵读的设计:首先是听录音跟读;然后是点名读,其余学生看着多媒体画面听读;再次是学生在轻音乐的伴奏下自由读;最后是看着多媒体画面和提供的课文文字齐读。这个设计中有变化读的情景:录音、多媒体画面、轻音乐、画面和文字的合成体,体现了读的层次:跟读、点名读、自由读、齐读,自然也就收获了读的效果:读清了字音和停顿,读准了节奏,读出了情感。学生不仅弄清了句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和情感,而且还培养了自主的阅读能力,形成了读想结合的思维习惯,背诵积累也就容易了。

四、巧架生本间的桥梁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文言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表达形式都和今天有遥远的距离,尤其是与中学生的喜好和知识阅历有“代沟”。要让学生读文言作品“披文以入情”实为不易,他们难以品出作品的“醇香”。那么,如何缩短这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如何让文言文的魅力穿越千年的历史尘埃,如何让文言文的认识、教化、美感享受等功能发挥到极致呢?

我们不妨采用“以今度古”和“古为今用”的方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文言文教学也就活起来了。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境遇不正与我们的失意相通吗?我们不妨采用“以今度古”的方法,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失意时的心情和想法,调动其情绪,再让学生通过阅读去领悟古人的生活哲学,而后让他们用古人的话来阐明自己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种种失意。这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不就拉近了吗?教学不就活起来了吗?

另外,文言文中有很多经典的名句和成语。名句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成语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等。我们都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创设语境,让学生“用古人的话诉说自己”,“古为今用”。古诗文凝练、典雅的风格一旦融于自己的语言,语言风格就会产生引人入胜的魅力。这样,这些经典的语言活起来了,文言文教学也就活起来了。

参考文献:

尹丽丽.巧教文言文[J].考试:教研,2011(12):32.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学生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