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下建筑空间人文艺术设计研究

2016-05-14武文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壁画车站人文

武文

摘 要: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地铁成为全世界大力发展的行业,其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和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在地下空间设置人文艺术作品受到各国高度重视,通过在一定的区域留给艺术创作及展示可以给地下空间增加艺术感,从而感受到城市的地下魅力,形成快捷的艺术氛围,改善空间的单调。此外,内容形式多变,对视觉冲击感就越强,不同的表现手法均可充分利用在地下空间内,使其发挥出特定的效应。

关键词:地铁空间 人文艺术 空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c)-0122-04

1 人文艺术设计概述

城市发展到现在,地面公共空间已被严重挤压,可利用的比例越来越少,尤其是可用于公共交通的地面空间十分有限。而随着交通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交通开始逐步向地下发展,地铁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趋势。随着地下空间的不断延伸,地铁开始成为展示本国文化文艺的重要平台,相应的建筑艺术也在不断展现在地铁建筑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地铁艺术文化。同时地铁又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窗口,是城市意象的重要元素,甚至很多城市的地铁车站因其独特的建筑艺术成为城市独特风貌的象征。地铁车站空间设计的艺术性在国外受到更多的关注,其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地铁车站建筑与地面建筑不同之处在于地铁车站建筑没有外部造型,因而其空间组合艺术尤为重要,可以说地铁车站建筑的艺术主要就是建筑的空间艺术。

在地下有限的空间内设置人文艺术,不仅可以延续地上的文化,还能感受城市地下的魅力,更好地诠释出古城的历史特色,文化的内涵。增加了地铁整体的艺术氛围,改善了地铁空间的单调,让人文艺术在公共环境中更加具有“场所感、亲和感、地方感、历史感”。

2 地下人文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

地铁是位于地下的公共交通建筑,是由一条线(隧道)和多个点(车站)组成的线性建筑空间,由于地铁的特殊性,艺术创作和文化表现显得格外重要,其表现形式主要以壁画和壁画类的浅浮雕形式为主。

2.1 壁画

壁画是环境的艺术,营造出当前环境下的文化,研究壁画与环境存在的关系,可发挥创造性的思维。一般以绘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现存史前绘画多为洞窟和摩崖壁画,1979年北京首都机场壁画群体完成。之后,不断地在一些新建筑中增设壁画,许多作品在艺术表现力、制作技法以及继承传统、借鉴外国经验方面,都有所创新与发展。壁画以技法区分,有绘画型与绘画工艺型两类。绘画型指以绘画手段尤其是手绘方法直接完成于壁面上。具体有以下几种:干壁画、湿壁画、蛋彩画、蜡画、油画、丙烯画。

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壁画艺术则被提升为环境艺术的高度,壁画家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具有壁画和当代建筑与环境的总体审美关系的思考的思维意识,到后来,艺术理论及艺术批评逐渐把壁画纳入了“公共艺术”范畴,壁画开始进一步关注以大众文化为目的公共建筑和环境艺术,无论在规模、文化内涵、题材、形式、材料工艺上都呈现出百花竞艳的态势。

随着城市地铁的不断发展,地铁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从生活、休闲、购物、出行、旅游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甚至很大比例的时间是在地铁环境中度过的,地铁成为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现代化空间格局。地铁车站独特的公共空间品质和人文体验也必将随着地铁开发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深化而变得更加重要。对以迅捷为主要特征的地铁空间来说,进一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空间体验才是地铁换乘空间的设计之本;让人们在通行的过程中,能享受到美的环境。

2.2 壁画类浅浮雕

壁雕,介于雕刻和壁画之间,倾向平面化构图,不以体积造型为主,故仍接近壁画,有浅浮雕、深浮雕及阴刻线等手法;壁刻、镶嵌壁画。还可利用各种工艺制作壁画,如,磨漆、漆画、织毯、印染、人造树脂、合成纤维等。现代壁画涉及门类较多,已成为绘画、雕刻、工艺、建筑和现代工业技术等学科间的一种边缘艺术。

3 国内外地铁人文艺术设计的应用

各国地铁车站艺术装饰多种多样,题材也很丰富,车站所处地区若有独到的历史、文化元素,则车站一般反映这个地区的文化或历史背景,其他车站则大多会采用现代派艺术和抽象艺术作品,通过较大但的造型和色彩给乘客一个视觉冲击。无论手法如何,相同的目的都是要配合车站装修、渲染地铁文化气氛,强调地铁公共交通建筑的识别性,突出每个车站的特色,提升每个车站的环境品质。

3.1 国外地铁站艺术表现

日本是全亚洲最早开通地下铁路线的城市,四通八达的地铁网络连接了东京人的日常生活。东京人也把日本的艺术风情带到了地下世界,给原本冷漠的地下增加了一份生动活泼的气息,穿行于地铁中的乘客也在艺术的陶冶中缓和了紧张的神经(见图2、图4)。日本地铁站内形式各异、姿态纷呈的公共视觉艺术,现代新颖,形式考究、表现力强。以浅浮雕的形式来表现艺术抽象(见图1、图3)。

新加坡早期的地铁车站建筑强调实用而非美观,后来慢慢的在主要的地铁车站里增加了艺术设计元素,利用在地面、墙面、柱式等区域。并与车站的内部建筑装潢相结合,目的是为乘客在搭乘地铁时可以有鉴赏公共艺术的机会。每个车站的艺术作品都与车站的特点相配合(见图5)。

加拿大蒙特利尔地铁(见图6),单纯简洁,易于感知,又能让人产生时间、空间、运动、变化等深刻哲理的反思和内省。地铁站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装饰都具有独特的城市魅力。故而加拿大人都说,要想了解蒙特利尔的现代风格,搭乘地铁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蒙特利尔地铁站除了是一个涂鸦艺术场所外,同时存在着雕刻、彩色玻璃工艺品以及精美壁画等艺术表现形式,值得一提的是,蒙特利尔地铁内种植有各种花花草草,并用电灯光促其生长,站内一片生机勃勃。

3.2 国内地铁站艺术表现

现代的公共艺术不是孤立的一件艺术品,是需要组织专门的创作,从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到材料、技法,都反复研究、推敲。南京这个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不仅反映了南京的历史和现实文化,而且,反映了公共艺术的特点,与过去公共艺术中的壁画的概念大相径庭,表现出了艺术的时代特点。显然,它不是填补一个公共空间,而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营造艺术的氛围。与公共艺术中的空间的概念相应的是时间的问题,与之相关的材料的永久性,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见图7、图8)。公共艺术除了文化和审美的意义之外,像地铁这样的公共设施,内部公共艺术品的导向作用就不同一般,它不仅可以形成某一个具体车站的标志性特点,而且对于进出方向也有引导的作用,让人们每到一个站就能留下深刻印象(见图9、图10)。

4 地铁人文艺术表现与创作的应用原则

4.1 应用原则

(1)地铁内所有艺术创作和文化表现的内容,都纳入整体建筑和室内的范畴,统筹规划。明确服务于地铁整体环境的创作方向,其他相关装饰装修预留配合。

(2)立足于体现城市的个性和体现每个地铁站的个性。

(3)确保技术、功能完备和足够经济性的前提下,可以全线全方位进行艺术性和人文内涵的尝试和探索,形式和内容不拘一格,不局限于公共视觉艺术和装饰装修两方面,艺术文化的元素应着眼并体现在与地铁相关生活的各方面。

(4)艺术性和人文内涵的表达,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和过于直白的手段,应当用现代理念、抽象手法巧妙的来表现,与现代装修风格工艺材料相结合。

(5)在全线风格统一手法标准化的条件下,艺术性和人文内涵的表达,更多应该宜采用在重点局部区域和空间,规划主题性现代视觉艺术性作品,留待专业艺术家来完成。如,不能一步到位,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室内设计可从风格、位置、大小等方面控制配合。

(6)从健康方面考虑,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可以与城市地域文化和城市特色相关联,可以从城市现代文明和时代精神中挖掘。

(7)注重视觉效果和功能技术的要求,不一定要强调高尚的内涵,可不必强调从艺术作品中受教,轻松愉悦大众认可即可。

(8)遵循经济、美观、耐用、安全、富有艺术性。

4.2 表现手法

(1)地铁空间密度大,人流聚散相对集中,乘客不必做过多停留,是一种通过性空间。

因此,地铁中的视觉艺术品以浮雕、壁画、平面构成为主,所需要的装置、圆雕类作品体量也不宜过大,尤其注意避免妨碍人流正常通过出入。

(2)对于观赏者来说,在地铁站与在展览馆中对艺术品的欣赏有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

在地铁站中欣赏壁画,往往给人不期而遇的感觉,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地铁站不是终点站,而是人们来往通过的场所,大家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地,往往带着赶路的心情,匆忙的通过。而在展览馆欣赏是抱有期待的心理去慢慢的停下脚步欣赏的。所以两个截然不同。

(3)往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鲜明的城市才会修建地铁,在艺术品的设计上应体现延续、传承、深入、前瞻、升华的城市设计主题。

(4)地铁是城市地下的轴线,各站台是链接在轴线上的节点。各站点空间设计是属于分离又统一的整体,其艺术设计可以依随站点风格而贯穿始终。

4.3 材料的选择

防火、防霉、防锈、环保无毒;减少尖角、硬棱、耐用、防碰撞和震动、不怕触摸;方便维修、可拆装、清洗、替换;也可考虑其他城市已采用过的材料。

4.4 色彩与灯光的把控

公共视觉艺术在地铁空间中,主要依靠人工照明。创作者与艺术家对室内灯光技术要求并不熟悉。一件好艺术作品的展现,必须有优秀的灯光设计辅助,所以,必须让设计者和施工方充分有效地结合。

地铁室内的装修一般是壁画上墙,所以壁画色彩首先考虑站内墙壁、地面及周边相邻的颜色。站厅层的墙体一般为浅色,所以在壁画色彩上可以相对饱和,且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明度关系、色彩关系、冷暖及灯光的配合关系,站台层的环境特点是墙体多为深色或黑色,并且可能没有直接的光源,所以壁画的色彩要有一定的明度。由于乘客会在此有较长的时间注意壁画。所以在用色上不要过于夸张、浓艳,会给人以焦躁、不安。

当一件艺术品镶着玻璃框或安装在玻璃后面时,尤其要注意眩光的问题,因为玻璃表面会将入射光反射到乘客的眼睛里,会掩蔽画面;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是将整幅画均匀布光,确保整个区域没有照度变化。所以要准确的计算出照明的光源位置及作品本身的尺寸与悬挂位置等。

5 地下空间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下空间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内外现有的地下空间环境设计往往在功能上还有欠缺,在艺术方面更是缺少突破。人们长期使用这样的空间会对生理和心理都产生消极不利的影响,对于现有地下空间环境设计存在的诸多不足,总结以下几方面。

(1)自然采光不足,需要增加灯光设计表现效果

绝大多数地铁车站和地下通道都完全处于地下,缺乏自然光照,而人们对于自然光的需求是生存的本能需要。自然光也能给人温暖的感受,并消除不安感。所以在艺术设计上采用灯光来弥补这一点,既可以表现效果又可以突出特色,给人以视觉上的吸引点。

(2)室内空气污染大,湿度大

地下空间空气交换比低,通风问题显得特别重要,空气中混合了人群散发的各种异味,建筑材料挥发的有害气体,以微量形式从岩石材料中释放出来。另外潮湿的环境可能促使霉菌的生长,产生令人不悦的味道。缺乏有效的通风,对乘客来说在这样污浊的空间中通过是一种痛苦经历,特别是在地铁里,工作人员长时间的逗留更需要良好的空气质量。

(3)缺少公共设施,没有生气。

(4)欠缺艺术的带动性。

地下不仅仅是一个交通空间,更是一个传播文化、展示历史、融合艺术的空间。由于国内地下空间的利用海处于起步阶段,设计师的设计往往更多的偏重于功能;再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艺术往往被当成奢侈品,人们对于艺术与地下通道环境的结合持一种漠然的态度。

6 结语

公共艺术事关每个人的生活,城市空间的意义是因人的活动而产生的,对公共艺术的规划一定要从环境整体的和谐型角度出发,艺术品位置的考虑是必须严谨的,否则不仅不能美化环境,反倒成了新的视觉垃圾。公共艺术不是完全独立的作品,也不是非要保持一定距离观赏的作品,而是要求公众对作品具有的可及性、参与性,它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参考文献

[1] 地铁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2003.

[2] 侯宁.地铁站内公共艺术及作品位置与形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3] 杨冰.地铁建筑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 胡雁.地铁车站环境设计浅论[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5):100-102.

猜你喜欢

壁画车站人文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壁画上的数学
车站一角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人文绍兴
帮壁画“治病”
人文社科
热闹的车站
热闹的车站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