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对雾霾污染的思考

2016-05-14吕聪聪

绿色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京津冀

吕聪聪

摘要:结合雾霾污染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程,详细分析了雾霾污染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系,并得出结论:雾霾污染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协同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解决雾霾。

关键词:雾霾污染;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6-0056-02

1 京津冀雾霾污染现状

“雾霾污染”和大气环境、空气中容纳的水汽、人为排放的污染物都有关系。在大气环境处于稳定状态且气温较低的情况下,水汽被容纳的越来越少,相对湿度越来越高,污染物向外扩散的程度越来越低,这种集聚效应加剧了雾霾污染。“雾”本身是没有污染的,虽然雾的出现使能见度降低,但它只是由大量微小冰晶或水滴组成的悬浮体。相反,“霾”是由许多极微细的气溶胶粒子(烟尘、盐粒等)组成,它们均匀浮游于空气中,致使大气浑浊不透明。

目前,京津冀三地的雾霾污染现状堪忧。无论是从近期的新闻报道中来讲,还是笔者的亲身体会而言,深切的感受到雾霾污染对人民身体健康的不利影响。2014年北京市除了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值达到国家标准外,PM2.5、PM10、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值都远远超过国家标准。2014年天津市的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值低于国家年平均浓度标准,但是PM2.5、PM10、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值都与国家标准相差甚远。河北省的情况更为严重,PM2.5、PM10的年平均浓度值相对京津地区更高。

2 京津冀协同发展历程

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三地面积为21.6万km2,仅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但人口规模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4%,地区生产总值占到全国的近10%,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中是重要的一极。京津冀已经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第三个最具活力的城市群。

1982年,在《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首次提出“首都圈”的概念和内涵;1988年,北京与河北省6市组建环京经济协作区,并建立市长、专员联席会议等制度;在1996年之后北京所提出的首都经济圉构想发展战略和融合方式中,首都经济圉是“2+7”模式,即以京津为核心,包括河北省的7个市。2001年,大北京的治理思路,即大北京规划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提出,根据这一规划,大北京的范围包含了京津两地和河北省全省。这一规划为深度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做出了理论贡献。2004年达成的廊坊共识、连同商务部和京、津、冀、晋、内蒙古、鲁、辽7省区市达成的《环渤海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对于京津冀区域协作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05~2013年,除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得到国务院的批复外,“十一五”规划也把2006年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写了进去。在此期间,河北省分别与北京、天津签订了框架协议,以共同推动首都经济圈的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历程可谓坎坷,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存在诸多不同。其实,各方应该意识到京津冀一体化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赢。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京津冀三方一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对规划的范围和三地的定位存在矛盾和分歧。同时,京津两地的积极性都不高,只有河北省对此情有独钟,根本原因是缺乏顶层设计,没有系统的规划和利益协调机制。此外,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和产业结构的滞后,也是造成京津冀一体化进展缓慢的重要因素。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加快,一系列规划相继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蓝图终于即将实现,协同发展由过去的柔性约束变成刚性约束。交通发展、产业发展、创新发展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3 雾霾污染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3.1 雾霾污染逼迫京津冀必须走协同发展之路

雾霾污染的人为影响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以散烧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加上不科学、不合理的煤炭利用方式所形成的煤烟型污染;二是以机动车为主要特性的城市生活型污染;三是基础设施和城镇化过程中的基本建设行为,形成大规范的区域性地表扰动和二次污染,交通、建筑、生活扬尘以及生物质能的焚烧。

这些雾霾污染源不仅影响当地,而且会随着空气和水的流动漂浮到其他地区。例如,北京地区的污染源来源中,外来传输污染源占比24.5%。治理雾霾污染,任何一个地区都不能独善其身,况且单单靠一个省份或一个市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要治理雾霾污染,需要区域间联防联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与升级。由于区域内行政地位的差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河北省大量人口涌向北京和天津两个超大城市,给居住、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大城市的资源环境和市政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例如,涌入京津大城市的人口越多,每千人的小汽车拥有量越大,机动车对雾霾污染的贡献率越高。由于河北省和京津两市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河北省之前的优先目标仍然是发展经济,所以承接了很多来自京津的具有环境污染的产业,使得雾霾污染呈加重趋势。

由上面分析可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早已经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重视,但迟迟未能达成共识,原因就在于行政壁垒的存在和划定范围的分歧,河北省的积极性很高但孤掌难鸣,且不愿意仅仅成为京津落后污染产业的承接者,希望在政策设计上得到更多发展的资源和机会,京津两地又没有动力去推动规划进展。另外,河北省在承接京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时也有些力不从心,一是缺乏技术和人才,二是产业链条不畅。地区之间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无法平衡,可以继续磋商慢慢解决。如果没有雾霾污染,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还可能被延缓,正是雾霾这个最有分量的催化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的举行,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转机。原以北京为中心的环首都经济圉规划,也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一场雾霾终于让京津冀恍然大悟,整体发展原来是如此必要和迫切。

3.2 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解决雾霾污染问题

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概念的本意是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京津冀的雾霾问题,途径主要通过区域协同发展,产业重新布局等方式。雾霾污染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治理雾霾污染是众望所归,表象是生态问题以及民生问题,但其实问题的本质是经济问题。问题的难点在于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最难的问题则是产业结构调整后的就业问题。治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需要打破行政壁垒,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同时也要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保护要先行,根本出发点是要时刻把治理雾霾牢记心中。这个出发点无论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规划中,无疑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重视。因此,雾霾污染协同防治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突破口。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京津冀协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