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语文写作与生活情感的融合

2016-05-14王晓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6期
关键词:小石柳宗元写作能力

本文以《小石潭记》教学为例,立足于教材分析,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启发学生学会亲近自然,感悟生活,并最终在写作中实现对生活的再现,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一、语文写作和生活情感的融合机制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篇文章,该文有助于学生学习对景物的描写及品味生活等,同时向同学们展示了优美景色。文中表达的悲凉的情感,可促使中学生对小石潭的优美景色进行品味观察,积极关注自然和思考人生,体会当时背景下作者的那份寂寥凄楚,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文人内心世界的体悟,从而实现生活情感与语文写作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二、语文写作和生活情感融合的实现策略

(一)分析背景,积累写作素材

《小石潭记》是名家名篇,在教学开始前的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应当大致总结下以前学过的唐宋八大家及其作品,向同学们讲述古代文人的文学创作,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的深入理解。紧接着教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之前学习过的苏轼的有关文章,抓住学生探求未知的心理,并结合其对大作家的好奇,提示即将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因为学生对苏轼略知一二,但对柳宗元却不怎么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产生听取柳宗元事迹的兴趣,在分析背景的愉快导入氛围中,学生对作者写《小石潭记》的背景也能形成初步了解,教师也完善了新课的导入环节,这种课前的导入利于学生文学方面知识的积累,为后续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二)仔细阅读,学习写作方法

因为《小石潭记》是文言文,初中生不易理解,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结合以往累积的文言常识加之课文底下的注释,对于该篇文章作者的思路、思想感情等进行探讨,并借此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实施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遣词造句方式等,如文中写到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全句未提水字,却使读者联想到了潭水的清澈见底,仿佛身临其境,这种别致的描绘令人回味无穷;另外,教师应当结合现实生活情感,融入生活化气息,如与学生探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景象,于细微之中发现动人之处,这样利于引导学生更专注于探寻作者的小石潭的动人之处,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构思行文,将其转化为对自身生活的关注,让学生去感受作者的生活,去体验作者的生活经历,从而帮助其认识社会,学习叙事方法,开阔写作视野。

(三)教学对比,提高写作技巧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使用对比教学的方式。因为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在风格与文体上有相似之处,均为写景状物,借景抒怀。而客观记录是《小石潭记》的特色,作者的感情则表现为一条暗线,于侧面体现出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绪,鲜有主观情感流露。针对此,借助于两篇或多篇类似文章的对比,综合柳宗元写作的小而精致,选材独到的特点,教师应适时结合学生的日常写作进行探讨,向他们传授在对自然描写时真情的流露,更要借鉴作者的思路,去完善自己的写作。

(四)多元教学,提升写作感悟

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进行《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的教学时组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通过一系列探讨交流形式的开展,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使得课堂气氛能自由活泼,进而实现课堂容量的扩充,完善课堂教学。

(五)写作训练,记录生活之美

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进行思维转变,将自己的记忆和感悟诉诸笔端,演变成文字,结合现实生活与所感所想,让思想插上飞翔的翅膀,展现文字的不俗魅力,用心用笔去记录大好的风景和飞扬的思绪,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所以在《小石潭记》的教学结束后,应当基于锻炼写作能力的考虑为学生留开放型作文试题,使其能借鉴柳宗元的文字处理方式及对景物的描写等,学以致用,在写作中描绘美景,抒发感情,写出能感动人的小短文。

总之,生活情感与语文写作结合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并学会记录生活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王晓红,教师,现居内蒙古赤峰。

猜你喜欢

小石柳宗元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江雪
师与书·庄小石
小石鸻与大犀牛
彭黎明 书法作品欣赏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