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6-05-14王杏霞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6期
关键词:巨人语文课堂

语文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十分重要,它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仅靠课堂上短暂的时间学习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自觉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自学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真正喜欢自己所学的知识,才能学好它。在低年级小学语文学习阶段中,小学生受年龄特征的制约,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主要是由兴趣决定的,因此,只有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才能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打下良好基础。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其年龄特征,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或实物教具等进行教学。如在进行《巨人的花园》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出示巨人和它的花园、巨人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再利用多媒体放映出巨人的花园从草翠花开的场景变成鲜花凋零、冰雪覆盖的荒凉场面,并提出问题:花园为什么又变得荒凉了?同时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找出答案。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十分有限,因此,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如猜谜语、讲故事、看图说话等,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兴趣。

二、启发思维,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作为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没有思维能力的人不具备自学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教师就必须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让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状态中,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将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让学生不假思索就张口答出,也不能超脱学生的实际,使其茫然无绪。如在教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如周恩来为什么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哪些事情刺激他说出了这句话?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鼓励学生找出生字词后再细读文章,并找出与问题相关的语句。最后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迸发出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可以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的交流中得到一定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补充。这样不但能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学导相辅,助其掌握自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说一切都由学生决定。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智力发育与思维发展都没有成熟,如果教师完全放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都由学生自己设定,结果往往会出现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无从下手的现象,这并不是真正的自主,长期如此会造成学生学习能力低下、智力发展不足的后果。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离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当然,教师的引导也需要把握好尺度,否则就不能很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简单地说,学生能做到的,教师避之;学生比较难做到的,教师要引导帮助其解决问题;学生做不到的,教师为之。教师要与学生相互依存,共同参与到学习目标的制定中,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能自己选择学习方法、作业类型,这样学习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同时,教师要引导、教会学生掌握初步的自学方法。如在进行《中彩那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为什么爸爸中彩了并不高兴?父亲用橡皮擦擦掉K字时在想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谁家是最富有的时刻?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进行独立思考,最后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得出问题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再引导其进行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教师的指导才能让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努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践与主动探索,使其主体意识、自学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培养、训练,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可以多带学生去图书馆或者对学习有益的地方,把学习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

王杏霞,教师,现居山东高青。

猜你喜欢

巨人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国内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直立的石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