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与技术关系的演变启示

2016-05-14董晓娟

智富时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现代技术

董晓娟

【摘 要】人与技术关系的认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技术问题成为人类无法躲避且需要高度关注的现象,人们所遇到的所有技术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与技术关系的问题。对人与技术关系的认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手工技术时代,人与技术相结合;机器技术时代,人与技术相分离;现代技术时代,人与技术关系的反思。最后,提出自己对于人与技术关系的看法。

【关键词】人与技术;手工技术;机器技术;现代技术

技术是人类的高效率的创造工具。从哲学的角度讲,技术与人的关系,就是技术的本质。人与技术的关系在不断演变。根据人与技术的关系及历史演进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手工技术时代,人与技术相结合。第二阶段,机器技术时代,人与技术相分离。第三阶段,现代技术时代,人与技术关系的反思。

一、手工技术时代:人与技术相结合

手工技术时代可以追溯到人与技术的起源,从人类使用和制造工具到近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在手工技术时代,人与技术融为一体。手工劳动意指人们依靠手或身体的技能所从事的劳动。在手工劳动中,技术集中表现出来的是技术使用者手的技能,具有很强的个性化。

手工技能是人体所具有的能力,离开了人的双手就不复存在。手工技能不可言传,属于人体之技,而非体外之技。当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时,这种技能就随之消失。人是手工工具的主人。离开了人的双手,手工工具便失去它存在的根据。手工技能是人手应用手工工具的技能。手工工具本身并不体现应用者的技能水平,劳动者应用工具的熟练程度,才是劳动者技能的标志。手工技能具有一定的个性或不可取代性,不同的人用相同的手工工具,劳动成果却可以有很大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劳动效率的关键因素不是手工工具,而是劳动者的手工技能。一个人做出的东西,别人就不一定能做得出来。由此可见,作为原始技术的手工技能属于人体的、人内在的东西。手工技能与人融为一体,手工技能不能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

二、机器技术时代:人与技术相分离

机器技术时代的时间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机器的大规模应用是近代技术诞生的标志,使得人类从手工劳动发展为机器劳动。对于用户的技能和驱动的依赖程度是机器与工具的本质区别。工具完全依赖于手工操作,机器则有赖于自动的动作。工具高度依赖于人的技能,而机器对于人的依赖却是有限和偶然的。所以在机器技术时代,人与技术处于相分离的状态。

大量的可复制性和产品的无差别性是机器能够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机器的运用使得劳动者具有较高的可取代性,不同的劳动者应用相同的机器可以造出相同的产品。其次,由于机器的运作程序和功能是技术专家们的设计,但相对于使用机器的广大劳动者来说,却是一种外在的、异质的东西。自动化的机器一旦启动与广大劳动者甚至对于设计者本人就没太大关系了,离开了工人机器仍然可以正常运转,再无需人的直接控制。这些特点使得人与技术相分离,技术拥有了自己的实物形态和知识形态,获得了自身的逻辑,脱离了具体的人也能够独立存在与发展。技术成了外在的、异己的、必须服从的东西,机器是技术的象征,工人却成了失去自己技术和个性的人,人的价值被机器的价值所取代,工人成了机器的一个零件,成为技术的附属物,技术开始具有反人性的因素[1]。马克思说:“在工场手工业和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在前一种场合,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在后一种场合,则是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在工场手工业中,工人是一个活机构的肢体。在工厂中,死机构独立于工人而存在,工人被当作活的附属物并入死机构。”科学对于劳动来说,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力量。

三、现代技术时代:人与技术关系的反思

现代技术时代的开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在现代科学革命的依托下,技术出现了突破式的发展态势,技术渐渐地脱离了人类,而变成了人类的主宰……技术在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无疑技术问题成了当今社会和当代哲学无法回避的根本问题。该技术时代,一方面着手对传统的人与技术关系进行重新考察,另一方面同时也开始关注当时的人与技术关系的新形态。

海德格尔后期的全部思想都是围绕着西方技术世界和技术时代中的严重危险而展开的,旨在解决西方技术世界和技术时代中的严重问题[2]。海德格尔认为,人把自身设立为一个有意进行一切制造的人,由于人作为设定者和制造者,他处于伪装的敞开之前。因此,他自身及其事物面临着一种日益增长的危险,即成为单纯的材料以及成为对象化的功能,而自我决断的规划自身又扩展了危险的范围,人将面对无条件的制造而失去自身[3]。在追问技术时,他提出技术给人的生存造成一种危险,但是它也向我们呈现出一种拯救的力量[4]。马尔库塞、埃里希。弗洛姆等人也均就技术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异化为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人与技术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而不是盲目的陷入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企图在一种反思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于未来的新的人-技关系。

四、启示

现实社会中人类由于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各种各样的好处,但相应的,人类也因为技术的发展而失去另一些东西。人类的劳动被机器劳动所取代,使一部分人变成了机器,将一部分人类的智慧注入机器,使机器具有了智慧却使另一部分人变得愚钝和痴呆了。机器是技术的象征,工人却成了失去自己技术和个性的人。人的价值被机器的价值所取代,工人成了机器的一个零件,成为技术的附属物。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人类发明了手机,目的是让手机给我们打电话、收发短信、看新闻、导航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却预料不到,手机成了我们外在的、异己的、必须服从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手机把我们变成了盲人也变成了聋子,很多人走在路上看手机、吃饭时看手机、开会时看手机、上课时看手机……很大一部分人渐渐的被手机奴役。笔者鄙见,有些人的思想达到一定高度自然能控制好自己成为手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而不是手机成为自己的主人,有些人认识到自己被手机奴役想摆脱这种状态,而又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或许会迎来老人机的另一次热潮。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人与技术的关系,人与技术之间存在着交互联系,本质上是不可分的,人创造了技术,技术也创造了人。也就是说,人是一种技术性的存在,而脱离了技术的人类背景,技术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理解,同样,脱离人类的技术背景,人类自身也就得不到完整的理解。技术和人的分离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何系统全面的梳理和认识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使人与技术结合,使人与技术和谐的发展,能避免陷入技术乐观主义、技术悲观主义等思潮的陷阱。

注释:

[1] 林德宏.人与技术关系的演变[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

[2] 宋祖良.拯救地球和人类——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3] [德]海德格尔.诗·语言·思[M].彭富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4] [美]帕特里夏·奥坦伯德·约翰逊.海德格尔[M].张祥龙.林丹.朱刚.译.中华书局,200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

[2][德]西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味[M].顾仁明,译.学林出版社,2000

[3][德]海德格尔.诗·语言·思[M].彭富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4]莫贤棠.人与技术关系的历史演变[D].云南师范大学,2014

[5]林德宏.人与技术关系的演变[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

[6]盛国荣.人-技关系的认知图景——西方对人与技术之间关系的认知及其流变[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4

猜你喜欢

现代技术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运用现代技术的思考
定格动画中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浅谈森林火灾的现代监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