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产品贸易的模式、效应与应用决策

2016-05-14陈令

智富时代 2016年7期

陈令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的格局越来越庞大,国际贸易所涵盖的商品种类和商品范围也是越来越广泛,跨国公司不断地设立和商业合作会社的广泛建立都在可认识的观念下扩大了商品贸易的范围,进而也影响了国际期货市场的稳定,无论是在国际贸易背景下凸显出的国家内贸易商业还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显现出来的国际贸易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贸易的商业效应和贸易所应该具备的具体应用准则,在面对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贸易不能再是满足单元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该考虑的是在全球大的经济背景下进行贸易布局,创造高效率的贸易模式,针对贸易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进行解析,进一步明确贸易决策,保障国家贸易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国际产品内贸易模式;贸易模式效应;贸易战略决策

一、加入WTO之后的我国贸易现状

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200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5090.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661亿美元,进口额为2435.5亿美元;200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2180.2亿美元,进口额为9558.2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长速度连续六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27倍,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居于第三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影响我国出口的一些问题。

(一)贸易顺差大幅度增加,并且有持续扩大的趋势

上个世纪80年代,进出口贸易1年平衡,两年顺差,其余7年逆差。合计为42.9亿美元逆差。而从1990年起,情况就完全改变了,除1993年外,我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抵消1993年的逆差121.2亿美元,1990-2005年,累计顺差达3977.5亿美元,其中2000-2005年累计顺差额为2291.7亿美元,2005年为1020亿美元,2006年全年贸易顺差达到1775.17亿美元,2007年贸易顺差为2624.84亿美元,2008年贸易顺差达2958.44亿美元,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1955亿美元。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我国商品的出口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1)我国有60%以上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货物金额已超过25%,约为450亿~500亿美元。(2)已经从生产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加工领域,不仅包括货物商品,还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务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我国的贸易成本,引发了贸易争端,造成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

(三)贸易摩擦增多,使得外贸风险加大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增长,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日渐增多的贸易摩擦也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已连续5年成为遭受337调查最多的国家。贸易摩擦给我国出口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我国产品在出口市场受到挤压,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影响贸易模式的风险来源

(一)进出口商品的需求情况。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变化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影响贸易条件。对于某一种商品而言,影响它的需求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但我们这里分析的主要是一国总的进出口商品的需求情况。根据宏观经济学原理,决定一国进口需求的主要因素是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一国出口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国外的经济发展水平。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于小国而言,经济的增长并不会导致贸易条件的变化,而对于大国,在超逆贸易增长的情况下,该国的贸易条件在经济增长(及出口贸易增长)的同时会不降反升,得到改善,而在其他情况下,该国的贸易条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说恶化。

(二)进出口商品的市场组织情况。这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供给情况来影响贸易条件的。当进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组织情况发生变化时,如某一种商品的供给厂商减少时,会增加现有厂商的垄断力量,从而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会带来商品价格上升的可能,从而有带来贸易条件下降的可能(此时指这种商品对该国而言是进口品)。本文在这里假定进出口商品的市场组织情况处于一种动态的均衡之中。

(三)汇率。汇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来影响贸易条件;一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名义价格而影响贸易条件。但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知识我们知道,汇率本身是由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来决定的,并且汇率的波动从短期来看会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但从长期来看汇率是要回归的,一国的汇率不可能长期偏离其均衡位置,因此从较长期来看,汇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是近似中性的。同时由于本文所考虑的是中国的情形,而中国目前实行的汇率政策是对美元的盯住汇率制,其实质为一种固定汇率制,会给贸易企业的转型和升级带来较大的影响。

三、当前我国贸易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贸易商业流动的综合管理体系未完整建立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地发展,贸易流动性的商业的发展模式也趋于一体化。但是在一体化建立的背后显露出的是综合管理服务体系的不完整,具体表现在体系的覆盖的区域有限,管理效率低下,人为的执法操作方式的不健全以及商业缺少规范性的服务制度,并且在以中央贸易区为城市经济发展主体联合运营公司开创的商业模式也缺乏相应的规范引导。在流动性商业自主性服务模式的前提下,建立相应的认证管理模式是推动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我国商业发展受经济发展模式和政治体制的双重限制,导致贸易综合管理服务制度很难确立起来,同时在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综合管理体系的不完整也是导致贸易流动性商业管理体系难以健全的主要因素。

(二)部门协调工作效率低下

在我国贸易流动性商业规范化制度还不是完善的情况下,贸易监管部门为了追求省事便捷,对运营效率的规范性要求不断降低,而且粗糙化的服务模式也是不断地涌现。在工作沟通方面,部门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够端正,专业性服务技术水平较低,对管理运营效率无法进行准确性的分析,导致在工作中不断地出现纰漏,因此出现了各种暴力及社会丑陋事件,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造成与贸易商业流动的关系紧张,冲突增加,给贸易商业流动的工作管理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三)管理方式的不系统及贸易商缺少被管理意识

在贸易的商业性的综合流动管理过程中,执法者未做好相应的执法管理的意识宣传工作,导致流动性贸易缺少相应的被管理意识,时常发生冲突。不健全的流动性商业贸易管理体系是导致贸易体系难以健全的主要因素,也是限制贸易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同人口基数的限制和贸易大军规模的限制也导致了贸易管理体系难以健全,由于贸易商的流动性太强,很难针对贸易模式进行具体的管理办法颁布,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四、关于加强贸易流动性商业综合管理的对策探讨

针对以上笔者分析出的能够对当前贸易流动性商业管理产生影响的几方面因素,笔者认为,管理工作模式的改变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进而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一)树立多元化全方位商业管理体系目标

在商业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目标是多元化工作步骤的集中表现,同时,管理目标立足于层次化,具体化是保证针对不同能力的商户进行相应管理的基本前提。管理目标的制定是整体管理过程的向性规划,对整体的任务有着引导功能,其具体的定位设计决定着全方位的商业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实施。针对商业管理模式转变受传统制度制约这种状况,完善目标的转变,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要把目标与规划工作进行统一,以便更好地对进度进行控制和管理,而且管理和执法者要深入了解市场运转状态及发展态势,制定出符合实际市场需要的商业管理方案,进行人性化管理从而提高对商业管理目的具体性认识,做出相应的规划安排。2.在相应的商业管理进度安排下,管理者运用目标选择对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同时保持其进度不变的情况下继续深入工作开展。并且在设计商业管理方案时,需要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变更。3.由于流动性商业的发展趋势的不断变化,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还要把握好整体效果,顾及好管理现状,协调多方面积极因素进行配合,实现对管理过程的整体把握,有利于对课商业管理进度的更好掌控。

(二)贸易规划的详细落实

贸易商业管理是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商业管理增长点,在我国的流动性的贸易商业的综合管理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管理水平之上。所以我国的贸易流动性的商业管理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一定的经验,扩展国内的规划定位层次,制定标准的管理制度。在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础上,鼓励更多的民营资本投入到集中性的商业区建设之中,可以促进贸易流动性商业集体的集中生成。在代表中国的贸易商业管理趋势和中国的城市管理技术情况上狠下功夫,抓住重点树立管理的发展目标。于此同时,推动我国贸易流动性商业的集中性市场的快速崛起,不仅可以带动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还有利于我国贸易管理水平的快速进步。在一定的程度下,推动商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更多的民营资本投入到本行业的规划之中,扩充行业领域的资金来源,减少国家财政压力,推动行业规划的快速落实。贸易流动性的商业经济形势也是城市经济的一种代表形式,尤其是在推动城市经济形态的快速建立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不乏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对现阶段城市商业的总结和预估可以窥见其发展劣势,帮助其找寻一条“适合之路”。

(三)合理化贸易机制的建立

根据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式,做出相应的规划分析,调整好贸易经济发展的状态,更新贸易常态化发展的理念,增强常态化发展的自觉性。无论是社会经济的建设还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建设和其他国家建设的项目一样,都有着自身发展与完善的客观规律和相应的发展逻辑,都必须根据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的情况循序渐进的建设与发展,因为常态化发展是我国基本贸易制度建设的长时期任务。在理性抉择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本着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依据现实情况做出相应的规划定位,立足于社会调研,保证贸易流动型经济的常态化发展模式。具体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求发展,以脚踏实地的精神求建设从投入驱动、行政推动、扩张发展转向改革驱动、机制驱动、提质增效的内涵发展,也就是遵循贸易制度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逻辑,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坚持求稳地发展方针。

五、我国未来贸易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虚火旺盛、高速发展的贸易行业开始全面回归理性,危机正是贸易产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催化剂。如何迅速向科学管理、现代企业制度转型,如何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如何在新的机遇下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促进自身健康发展,增强未来的发展能力,需要我们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一)借助资本市场提速企业管理水准和竞争力

从贸易行业发展现状和竞争格局来看,主要是这个行业的分散度太高,很难找到一个非常集中化的企业。未来我国的贸易产业竞争将更加激烈,而中小的企业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或达到市场领先地位,很难真正获得成功。借助资本市场有助于真正对企业规模化发展的“顽症”进行彻底改造,大幅提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

(二)贸易行业发展形式更加多样化

未来的贸易业一定会出现更加明显的分层次的发展。定位不同的消费群体的特色状态业态将应运而生,实现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开发新的技术,扩展未来贸易发展的高端市场。

(三)助信息化技术提升人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借助信息技术、信息化管理这一平台是有效途径。低谷中更要考虑如何“节流”,要做到物尽其用,加强内部管理,在不降低服务标准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缩减成本,节流下来的就是利润。

(四)贸易企业建立多元化的薪酬分配机制

企业薪酬分配根据企业管理中的具体情况而定,建立多元化的薪酬分配机制有利于能源贸易类的企业在复杂的人员管理方面做到高效率。根据有关的行业本身的行业特点,由于管理环节上、工作岗位与职责上涉及广泛,所以应该以岗位工资制度为基础,将岗位的特殊性考虑在内,实行针对不同对象实行多元化薪酬分配机制。

(五)加强贸易企业薪酬成本的灵活性与激励性

贸易企业薪酬成本控制与管理要具有灵活性,同时也要具有鼓励员工工作热情的作用。进步一说,针对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与工人可进行岗位工资制度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人员,最适合其薪酬的制服是年薪制。对于重点岗位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则可进行谈判工资制。只有做到快乐薪酬成本控制的灵活性,才能更好的激励员工工作,促进企业效益。

六、结语

未来我国的贸易行业的发展潜能更加巨大,定位于不同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贸易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会更加的明显,针对我国贸易发展的现状建立多元化的贸易体制机制是规范我国贸易向前发展的根本所在,只有建立多元化的贸易管理机制和贸易监管体制才能保障我国贸易稳定健康的发展,同时根据我国贸易发展的现状做好贸易发展的规划布局,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我国贸易行业发展的潜力,促进我国贸易根据的结构变动与贸易企业的改革升级,更好地促进我国贸易的快速进步。

【参考文献】

[1] 潘文卿. 中国的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J]. 经济研究. 2012(01)

[2] 邵军,徐康宁. 转型时期经济波动对我国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J]. 经济研究. 2011(12)

[3] 李锴,齐绍洲. 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J]. 经济研究. 2011(11)

[4] 陈继勇,梁柱. 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研究新进展[J]. 经济评论. 2011(06)

[5] 盛斌,毛其淋. 贸易开放、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中国省际经济增长:1985~2008年[J]. 世界经济. 2011(11)

[6] 毛其淋,盛斌. 对外经济开放、区域市场整合与全要素生产率[J]. 经济学(季刊). 2012(01)

[7] 黄玖立. 对外贸易、区域间贸易与地区专业化[J]. 南方经济. 2011(06)

[8] 刘生龙,胡鞍钢. 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J]. 经济研究. 2011(03)

[9] 赵永亮. 中国内外需求的市场潜力研究——基于工资方程的边界效应分析[J]. 管理世界. 2011(01)

[10] 黄新飞,舒元. 中国省际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研究[J]. 管理世界.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