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壶的“袭古”到“创新”

2016-05-14徐小明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造型创新

徐小明

摘 要:陶都优秀陶文化的精髓,是无数前辈呕心沥血和毕智穷工造就而成的。紫砂艺术的创新不能丢失这一宗法,只有在这一基础上贯融自己的创新理念,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关键词:仿制;造型;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040-01

紫砂壶作为艺术品所具有的把玩、欣赏、收藏价值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全手工制壶历来就是玩壶者及众多收藏者的追求,一把好的全手工紫砂壶,可显示作者深厚扎实的制作功底。

宜兴紫砂,从明朝紫砂鼻祖供春采土制陶,六百多年来,经过历代紫砂人的巧手,精心创造了独有的紫砂成型技法,再以宜兴独特的矿土制成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茶具,文房雅玩,花瓶花盆等,由于紫砂材质的天生丽质和造型的古朴典雅,使宜兴紫砂作为一种独特的实用艺术品而大放异彩。

要真正做好一把壶,它需要长期的实践,不断的积累知识,练就眼力、功力。眼力是做好壶的条件。紫砂从古至今,名家名作多得不可胜数,你要选择能与自己产生共鸣能产生心灵感应的作品来仿制。在仿制中学前人的经验,然后把自己的作品与名家作品相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再反复仿制。直到与原作的差距越来越小,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辛勤劳作的过程,一个苦苦思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气馁,莫怕失败,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成功往往就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我制作的松鼠葡萄壶,是按名家裴石民的壶样仿制的。该壶的嘴、把、的都以葡萄的老藤作为装饰,其老藤虬结、扭曲、仿佛是与大自然抗争时留下的痕迹。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游动在壶身上的新藤圆润舒展、藤旁的葡萄叶向不同的方向张开叶面,仿佛在充分接受阳光,为生命输送养分,更有两只活泼的小松鼠穿梭其间,整幅造型力求生动,避免呆板。使人们在品茶的同时,更能体会到清新的园艺情趣。在光货壶中,我做了仿古、石瓢、西施等,做这一类传统精典造型壶,我有意锻炼自已的眼力、功力,把自己的作品与范壶相比较,找出差距,逐步提高自己的工艺水平。

总之,从“袭古”到“学古”是一个艺者对紫砂壶传统技艺的内涵不断融化,吸收,进而掌握紫砂工艺创作的一个漫长的必然的过程。也只有先得古人紫砂的内涵,才能有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理念的作品。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先人,也才能以独特的理念和传世佳作留给后人。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材质上乘,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紫砂工艺以其制作严谨、精湛、庄重、大方等风格特点,享誉中外。这是陶都优秀陶文化的精髓,是无数前辈呕心沥血和毕智穷工造就而成的。紫砂艺术的创新不能丢失这一宗法,只有在这一基础上贯融自己的创新理念,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这里我就紫砂工艺的创作设计,综合前人的经典论著,谈一些自己对紫砂的认识。

一、根据宜兴紫砂壶的基本特征,丰富创作思维,拓宽创作渠道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民间工艺,民间文化很大一部分影响了紫砂艺人的创作思路。我们从宜兴紫砂壶的一些传统作品中不难发现来自民间的渠道,如葡萄壶,南瓜壶,如意壶,云龙壶,竹节壶等来自自然界的借鉴和运用。制作者从生活中挖掘灵感。创造了许多传世之作。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另外,诸多历代名人墨士渗入所带来的人文色彩。中国历代文人由于对艺术的洞悟力和感情性,使其具备去粗存精而一直走在艺术的前沿。他们的介入推动了壶艺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不少传世杰作。诸如曼生十八式、圣思桃壶、鸣远紫砂小品、时大彬人物山水壶系列。综观上述,制作者在掌握宜兴紫砂壶的创作基本特征后,多观察,贴近生活,创新创作思维,拓宽文化视野,就会创制出优秀的作品来。

二、把握创作方向,不脱离紫砂自身特色

宜兴紫砂是陶瓷产业中的独特材质,工艺精良。但胎骨裸露,里外无釉,吸湿透气,是区别其它陶艺的特色之点,如果抛弃这一特色,进行创作创新就无紫砂艺术可言。

三、提高自身艺术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的创作创新激情,并同理论实践有机结合

紫砂工艺是一门张扬个性的艺术,这门艺术需要从艺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以及丰富的文化知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不断总结。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牢牢把握时代变迁中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在创作作品满足生活实用的同时兼顾美化环境,凸显艺术之美。只有着重艺术与生活的有机结合,作品才能具有艺术生命力,才能为人民大众所喜爱。

四、多方面、多渠道创新装饰技艺,开辟陶艺新天地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雕、刻、印、染、镶、嵌、点彩已融入紫砂艺术中,因为有了前人的大胆尝试,我们才有了五色土绞泥。我们必须不拘一格,用更新更美的装饰手法作为创作紫砂艺术作品的课题。

紫砂工艺自明清以来盛极一时,我们有理由以自己的这一独特工艺和创新向更广阔的领域、更高的文化层次推进。宜兴紫砂的明天属于创新的陶艺人。

参考文献:

[1]李强.中国古代紫砂壶赏玩[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2]范俊龙.紫砂物语[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3]李敏行.紫砂新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造型创新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