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味必淡似淡实美

2016-05-14邹艳红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孙老小书孙犁

孙犁的散文一直以其清淡质朴、至情至真而受世人喜欢。孙老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他的散文讲究将情感蕴于朴实无华中,虽朴质无华,却淡而有味,似淡而实美。本文试图以《鞋的故事》为例来探究孙犁的语言风格。

一、物——平凡之中藏真意

文章选取之物实为平凡---家做鞋,一种以前农村手工做的布鞋,但这简单平凡之物中,却隐藏了作者诸多解脱不了的真情厚意。孙老幼小时穿的鞋是母亲做,上小学时是叔母做,结婚以后爱人做,家做鞋中凝结了亲人浓浓的爱意,使孙老感觉暖意幸福,乃至若干年之后,仍旧蕴藏在心,形成了一种美好的情怀,即布鞋情结。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孙老在晚年,这种情结更加浓郁,所以他总觉得买的鞋穿着别扭,想弄一双家做鞋,其实他想回忆、追寻的只是那份已经融入血脉、烙在记忆深处的温情。但此时的孙老住在大城市,“离家又远”,一句离家又远,道出了老人的心思,喜欢穿布鞋可能不仅是一种从乡村走出后的生活习惯,可能还因为布鞋是故乡的味道,甚至是故乡打在孙老身上的文化印迹,这份印记不受似水流年的羁绊,穿过光阴的缝隙,像野草一样越长越茂盛,就如他在老家中所写:“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可谓感人至深,作者对老家布鞋有份解脱不了的深情,遂对能做鞋的女子也有了一份隐约的好感与依恋。当年轻的小书绫进入他的视线,此时已进入老年的作者,心头也许漾起了往事纷乱的影子,在小书绫要答谢他的赠礼时,遂提到了想让对方做鞋的事,对她所送“家做鞋”也格外珍惜,乃至鞋子不合脚,也当拖鞋穿一个夏天。

二、人——淡淡几笔露真情

孙老在《白描》中说:“所谓白描,在写作上,就是避免浮夸,要求简练。”他认为白描并不简单,背后体现的是作家对生活人物异常熟悉,观察研究周密细致,文中无需琐碎地描写人物,不用摆出做文章的架势,没有虚伪矫饰,无斧凿的痕迹,只需淡淡几笔即可。孙老对小书绫的描写十分精简,背后蕴含的意味却十分丰富。身材长得很匀称,这是长期农村劳作的结果;额头上有了几条不太明显的皱纹,说明小书绫在家勤劳而辛苦;嘴唇稍厚,可见小书绫忠厚淳朴;嘴角总是带一点微笑,可见其善良;看人是好斜视,未必是个好喜欢,孙老却感到一种深情,从中可见孙老对从农村来城里置办嫁妆的小书绫颇有好感。当孙老给小书绫添妆,小书绫说:“你给了我那么多钱我又帮不了你什么忙,我怎么谢承你呢?”三言两语,一个满怀自尊、诚实淳朴的农村女孩便浮现在我们眼前,还带着湿漉漉的水汽和满屋泥土的芳香。孙老半开玩笑要双鞋,小书绫“低头撩了撩衣襟”,显示出未嫁女的羞涩赧然,“没有说行,也没有说不行,只是很注意地看了看我伸出的脚”,极为俭省的动作描写,却很有味道,小书绫不急于表白,并不是有什么犹豫,既然“很注意地看了看我伸出的脚”,说明心里已经答应了,注视 “我” 的脚,说明小书绫已经在心中悄悄考虑鞋的大小了。小书绫在目测“我”的脚,“我”心里肯定有数,但什么都不说,也什么都不写出来,这就叫含蓄蕴藉。小书绫问孙老讨照片,可能是对和蔼可亲还爱半开玩笑的老人有了一份好感,滋生了一份亲情,我高兴地找了一张放大的近照给她,表明我也很喜欢这个身上有着淳朴美质的女孩,一种默默地温情在文中静静流淌着。

三、事——缓缓叙述蕴意丰

《鞋的故事》乍看来不过只是截取了生活中一个普通的片段,朴实无华,缓缓叙述,毫无深意的表面之下,感情和趣味却隐藏于内,使人的心灵受到某种力量的感召,久久沉浸其中。孙老对他和小书绫之间有关鞋的故事,不急不速,娓娓道来。先表明对“家做鞋”情有独钟;接着对柳嫂的介绍,我们眼前便浮现出一个生活艰难、勤劳刻苦、很有主见,带着淳朴气息的农村姑娘;慢慢地引入,因此第一次做鞋的故事便多了几分味道,因为“城市姑娘,虽然漂亮,我对她们终是格格不入”。当代著名作家从维熙曾说:“孙犁走了,留下他那一生布衣布履的背影。在我的记忆里,孙犁是没有穿过西装的,吃饭也多是中国的西周烧饼。”作为一个乡村淳朴善良的美已经融入血脉中的老者,甚至可以说从里到外都标定着中国文化的情结,自然不喜欢那些徒有漂亮的东西。在物质文明发展过程中,相比那些传统的内涵精神、内在品质逐渐缺失的城市姑娘,孙老更加喜爱那些能做“家做鞋”的、具有农民传统纯朴的并不十分漂亮的小书绫们,孙老其实渴望这种民族美德能够传递下去。

第二次做鞋,远不如第一双精致,一方面由于小书绫拼命织席,又要带孩子,没时间细做,更重要的是由于在农村没有人再穿家做鞋了,材料、针线都不好找,这在暗示着我们一些传统的东西已经悄悄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我默默地把鞋收好”,语句含蓄,内心却五味杂陈,有感谢与理解,也有一丝遗憾,更多的是一声叹息、一种忧虑,“那里的大自然风光,女孩子们的纯朴美丽的素质,也许是永存的吧”。寥寥几笔,孙老对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逝去的忧虑、怅惘也深深地触动着我们,让我们反思警醒。

著名作家彭荆风说过,孙犁的散文讲究情感的节制,含蓄蕴藉,朴素洁净,像在水中淘洗过似的,是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大美”。从《鞋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极致的大美,一个看似平凡的物件,在作者的笔下却藏着一段故事、一份情怀,甚至是一个时代,他的清淡,并不是寡淡,平凡之物藏真意,轻描淡写露真情,缓缓叙事蕴意丰,这是一种“大味必淡”之淡,是苏东坡所谓“似淡而实美”、“寄至味于淡泊”的淡。

参考文献:

[1]汪凌.淡泊与智慧—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孙犁晚年创作的影响[J].河北文学,1992,(8).

[2]刘宗武.孙犁研究论文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3]刘东玲.水淀的清风—论孙犁作品的语言魅力[J].修辞学习,2003,(06).

[4]吴永福.孙犁散文略谈[J].语文学刊,2014,(02).

(邹艳红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 215021)

猜你喜欢

孙老小书孙犁
爱书惜书的孙犁——读《书衣文录全编》有感
长寿老人的“快乐大餐”
论孙犁作品中的逆向思维
孙犁装外行
“松鼠爷爷”的趣味生活
六旬老人的追影梦
《花乱开》
蝴蝶
蝴蝶
百岁老人的“养生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