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语文习惯与素养的培养

2016-05-14靳会珍

俪人·教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语文学生

靳会珍

语文是同学们一直认为比较容易但是又不容易拿高分的学科,这样认为的学生比例较大,那么现在先来谈谈学好语文一些必须做到的东西,或者说要学好语文需要培养哪些习惯和素养。

第一,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我们要做到“乐之”,就必定要经过“知之”与“好之”。知语文为何物:它不是文学的天马行空,但却是文学的基石;它不是民俗的片言只语,但却是民俗的荟萃。它讲究语言规则上的约定俗成,因而免不了字斟句酌,所以即便上海语文卷不考字词等双基知识,我们依然不能忽略字词,因为它们是构成我们阅读、作文的元素,作文里写错别字也是要扣分的;它又讲究文学积淀的日积月累,不曾读过多少名著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不曾经常从名家手笔中吸取养分的人是无法做到下笔如神的。知道了语文为何物,就要好学语文。好学语文是要时常阅读,时常思考,时常动笔,不要因为别的科目任务繁重而放弃语文能力的训练,古人所谓“废寝忘食”“寒窗苦读”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境界。既然好学,就把语文看成是一种寓乐于学的过程,经过一番苦读诗书,自然会知道书中自有无穷境地,双基知识学以致用,阅读过程陶冶身心,写作文时释放自我,这些都是语文的乐趣。发现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你在语文之路上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读书破万卷。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地阅读,所谓“勘破三春”。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首重哲学,这就叫“融会九流”。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尤请注意: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鲁迅先生就曾经告诫我们:学语文的,要多多跨越语文的界限,去看看其它科目的书。试想一个读过科幻作品的人,与一个从未读过科幻作品的人,同样面对“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样的“怪题目”,谁更能写好?而只读中国作家的作品,更是大忌,中国固然有过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但也不要忽略外国文学上的闪闪明珠。有一个世界性的视觉,才能写出境界宽广的文章。我在教学中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之外延相等,“生活处处皆语文”。要真正学好语文,就必须从语文书本狭小的空间冲出来,踏入浩瀚的语文大世界,开放式地学习。只有这样,语文的天地才会宽广。我常常对名篇佳作做适当的乃至过量的布置。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所做要求。如《小巷深处》《我有一个梦想》《南京大屠杀》《给儿子的一封信》《家》《石缝间的生命》等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本并没有做要求,而我总是选择精彩段落让学生熟读乃至背诵。

第三,边读边记,胸有成竹。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的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教学中,我强调博览与积累。凡是要求背的课文、段落我都带头背下来,还常常引经据典,背诵一些经典古诗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就激起了学生对朗读与背诵的浓厚兴趣。接着,我开始指导他们朗读与背诵,我特别注意质的精深与量的丰富,总是选择名家名篇或典型段落或精彩片段。学生每接触认识一位名家,我就补充一至两篇他们的经典篇章要求学生或熟读或背诵积累。此外,我在指导学生朗读与背诵时,特别注意传授方法,总是强调学生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然后教学生巧记善背。或建立记忆联想点,或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或采用“全部记忆”与“分段记忆”相结合的方法。学生经过熟读乃至背诵后,就能将别人的精华存放在头脑中,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材料,从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这样坚持三年,学生头脑中就会有若干优美文段、锦绣文章,在表达时也就能左右逢源、俯拾即是,真正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理想境界。

第四,开动脑筋,积极地思考问题。不要被动地接受所读到的东西。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也强调:慎思、审问、明辨,就是要谨慎思考,审慎地发问,明确的分辨。在语文学习中,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先要多思:不论哪个学习环节、何种学习任务中,决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这样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多读有味,多写有效,积累有益;次求深思:决不浅尝辄止,而要多方追问,务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毕露;后求善思:不钻牛角尖,而是随时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扰,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方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建立起融通、灵慧、深刻、严密的思维个性。在教学中,我积极开展语文活动。初中三年,我的语文活动从不间断,而且丰富多彩。初一初二每周三的第七节是自习课,我把它变成固定的“读书汇报会”,让学生交流本周的读书心得。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勇气。平时,我总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及时开展如“手抄报比赛”、“课本剧表演”、“辩论会”、“小作家园地”等活动,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五,下笔如有神。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三年里,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是基本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谓“笔磨秃”。平时笔磨秃,考场上自然下笔如有神。每届初一开学之初,我总是根据新课标要求,给学生明确规定必读的文学名著,并给学生罗列必读的刊物,比如《读者》、《青年博览》、《格言》、《特别关注》、《意林》、《智慧背囊》等刊物,要求学生每人每月必须购买一直两本,每个小组不要重复购买,这样,全班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好刊物。每个学生也可以看到各种不同风格的文章。我让学生挤出15分钟来阅读,并做好剪辑收录,写20——50字的句篇心得,任务很轻,所花时间不多,但日积月累,信息量就广了,知识面就宽了,这样化积累为宝,仓凛充实,学生下笔写作文时,文思就会汩汩流泻。

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兴趣,有方法,有目标。充分把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获得文学的审美情趣,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生学得活,学得轻松,学得有趣,语文课堂也就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语文成绩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语文学生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