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的“慢条斯理”

2016-05-14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慢条斯理年段学段

潮汕地区有家粿印作坊,六十岁的老师傅陈楚彬每天都会在这里制作粿印。制作粿印是纯手工活,从选材、切割粿印胚、画粿印模、雕刻、刨光,包含着诸多道工序。仅雕刻一条荫藤,前后就要雕刻十二刀,雕刻时更要全神贯注,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陈师傅从十八岁开始就从事这门手工艺,到现在手艺已十分娴熟,但除了功力外,还要花时间下去,精心雕琢慢慢打磨,三个小时才能做成一个手艺精湛的粿印。无数次重复的雕—琢—针—线,告诉这个世界,有一种敬业,叫作“慢”——“慢工出细活”。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样一系列的过程道出了作文教学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如同制作粿印,是一门“慢”的艺术。

如植物的生长一般,它们有着各自的规律,如果强行地“揠苗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无论是心理、生理,人的成长也有自身的规律,在每个年龄阶段具有“独特性”,而非是“统一性”。基于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关于“写作”也做了明确的规定: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这样的提示暗示“写作”是“慢条斯理”,而非“一锤定音”。

低年段(一、二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学校,他们认识世界的特征是直观性和表象性,他们只对周围所熟悉和亲近的事物、人物感兴趣,内心还没有生成探求的欲望。这个阶段,他们爱模仿,爱说话,爱反复,如《我的小伙伴》的“写话”就是一个“慢”过程。

师:听说你遇到了一个小时候的伙伴,是谁啊?

生:哦,今天我遇到了小时候的伙伴方小朋。

师:我好像从没听你提起过他,他长什么样啊?

生:小朋从小就长得胖胖的,带着近视眼镜,像个小熊猫似的,虽然说不上漂亮,但是很可爱,谁见了他都喜欢。现在还是那样子,不过长高很多。

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有这样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所以,教师让学生先“说”自己想说的“话”,这样的“话”自然成了“写话”的素材。

师:有那么多人喜欢,他的性格一定非常好吧?

生:是啊,方小朋的性格非常好,不管好吃的还是好玩的,他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今天见面,他还送了我一个好看的画册呢。

师:真是一对好朋友!你们很快就会再见面吧?

生:我们很难再见面了。小朋说他要跟着爸爸妈妈出国了,我答应给他写信。

教师在引导学生说话后,又让学生将自己说的话连在一起。学生正是在这样的“慢慢的”过程中完成了“写话”。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段(三、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强烈的探求心理,他们爱新奇的事物,也爱幻想,已经不再满足于观察、接受自身周围的世界和已知的东西。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逐渐开始对自身有新的看法,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习作2”的要求如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本领。下面就是两个写自己长处和本领的片段。

(略)。

读了这两篇习作,你一定会想,我也有我的长处,我的本领。请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写下来。写完后不妨读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你。题目可以是“请为我竖起大拇指”“埋在心底的自豪”“请将赞许的目光投给我”。当然,你也可以自拟题目。

这样的习作是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低年段“说话、写话”的基础上,力求学生以感兴趣的话题为习作内容,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如“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写下来”),轻松、愉快地完成习作,也符合课程标准对中年段“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的要求。

我的优点是热爱劳动。在家里,我经常帮妈妈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妈妈常说,事情要从小开始学,开始做,长大才有做大事的基础。妈妈也经常教我,帮助别人就是在让自己进步。在班上我是星期三的值日生,我虽然只是负责倒垃圾,但是身为班长,我必须时刻注意保持班里的卫生干净,所以我会帮助别人值日,尽自己的能力,多干一些活,多做一些事。

记得有一次,班里擦黑板的值日生没有来,我看着黑板没人擦,心里很是着急,所以就帮着擦了一天的黑板,老师表扬我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班长、好学生。我却觉得,如果自己不是班长,也一定会帮着班里的同学做一些好事。

但是我也是有缺点和短处的人。我的缺点就是粗心,粗心是我非常想改掉的毛病。有一次数学测试,我低估了第一题——计算题,拿到试卷后,就三下五除二做完了,没有仔细地检查就交了卷子,我觉得我完全可以拿到100分。但是,试卷发下来后,竟然只有96分,原来难的题目我都做对了,反而是简单的计算题错了,当时我真的很后悔,真的不应该错的。所以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改掉这粗心的坏习惯。

我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向上向善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施 政

不难看出,这位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自我的“习作手法”,乐于表达、交流,也能将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是中年段跨入高年段的转折期,“习作1”自然也成了中年段、高年段的一个衔接点。

《师恩难忘》这篇文章写了田老师上课的情景。田老师把课文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作者至今难忘。田老师讲得生动,作者写得具体。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有一位同学在习作《我的班主任》中写了这么一件事:

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忽然,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原来是冯老师。她的一双眼睛望着我,好像在说:“‘三个一怎么又忘了?”

我不好意思地一笑,立刻把身子挺直。

冯老师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朝前走去。

从此,我每次做作业的时候,就觉得前额有一只温暖的手。它时时提醒我:写字,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这件事,比刘绍棠写的老师讲课的事还小,还平常,但是十分细腻、感人。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一定也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吧,请选择其中一位写一写。可以写他在某些方面(如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等)的特点,也可以写他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题目由自己定。

高年段(五、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年龄段。这时的学生求知欲较为强烈,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也关注各种未知的问题,开始富有感情,顽强地表现出“独立”“自我”的倾向,渴望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这个时期的写作慢慢地步入了创作的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即使我忘了家住在哪儿,我也不会忘记她——一位我们的实习老师,邱老师。虽然只和邱老师相处了几个星期,但我们却结下了棒打不散的不解之缘。

“邱老师,教我这道题好吗?”

“好嘞!”

“邱老师,帮我擦下窗户,我够不着。”

“好嘞!”

“邱老师,你会不会唱歌,一起听歌怎样?!”

“好嘞!”……

印象中,邱老师更像我们的姐姐,不会多愁善感,坏事也能想成好事,对我们总是笑眯眯的,似乎从来没什么烦恼。体育课还和我们一起玩,一手牵一个同学,前后各跟两个人,和我们特别亲密。

邱老师也很爱说笑,经常能逗我们开心。她曾经说过把一大串明星和歌串在一起的Rap,也会跟着我们“不务正业”改编古诗,和我们玩得可欢了。和邱老师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总会觉得时间太短暂了,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倒流。

突然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邱老师要走了!我们舍不得,纷纷掏了一点东西送给邱老师。我们还送给了邱老师一个很大的纸飞机,拿到纸飞机后,邱老师还不忘开了一个玩笑:“到时候,我就坐着这架飞机回去!”可是我们都笑不出来。邱老师送给了每人一个本子,扉页都写了一句祝福的话语。给我写的是“DAY DAY UP”这句“天天向上”一直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只要看到这句话,我就会想起邱老师和我们玩闹的场景,就会浮现出邱老师那张充满生机的脸:自然又干脆的卷发、白皙的皮肤、透亮的双眼以及高挑的身材……仔细嗅一嗅“DAY DAY UP”这三个单词,我似乎闻到了邱老师身上那散发独特魅力的清新气息。

——朱涤非

从题目上来看,这是一篇写人的习作,记叙的主要对象是一位老师;写人离不开写事,通过一两件事表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或者在某一方面的特点),是这篇习作在选材上的基本要求。本次习作特别要把人物“写得具体”,要把人物“写得细腻”(也就是抓住人物在某件事中的突出表现,特别是语言、动作、神态等写具体)。所有这些与低年段“写想说的话”、中年段“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等要求相比有着明显提高。

第一学段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主要是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三学段主要是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纵观三个年段的“习作”要求,我们不难看出即使是同一写作内容(比如写人、写事)或同一写作题目(比如“自我介绍”),要求是“慢慢”提升,“缓缓”推进的。

猜你喜欢

慢条斯理年段学段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陪伴教育需下“绣花”功夫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年段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词语聚焦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慢条斯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