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品管手法降低约束带使用不当发生率

2016-05-14许月琴林燕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品管圈

许月琴 林燕

【摘要】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理人员对正确规范使用约束带的意识及认知。方法:自2015年1-9月在笔者所在科开展了以“降低约束带使用不当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查找了约束带使用不规范的因素,并通过开展使用约束带专业知识来提高护理人员及照料者对约束带使用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的认知,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规范准确安全使用约束带,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结果:品管圈活动后约束带使用不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约束带使用不良事件发生率由81.58%降至7.89%,约束材料选择不当由30.23%降至0。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约束带使用不当率是可行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及照料者对正确规范使用约束带的认知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关键词】 品管圈; 约束带; 使用规范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093-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7.050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1-2]。老年医学科以收住老年患者为主,患者年老体弱且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痴呆及意识行为障碍,容易发生坠床、拔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而身体约束作为一种保护性安全辅助措施被广泛运用于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一些临床科室[3]。约束工具的使用既是一种保护性的行为,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又可能对患者造成意外伤害。在临床工作中,护士是约束用具使用的主要决策者和观察者。由于约束用具使用不当引发的相关护理问题不在少数,不仅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还降低了满意度。为降低约束带使用不当发生率,2015年1-9月起笔者所在科老年病房就以此为主题实施“品管圈”活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9月在笔者所在科约束带使用情况,主要包括使用约束带产生的不良并发症,约束用具的选择是否正确,护理人员及照料者对约束带使用相关理论的知晓率,患者及家属对使用约束带的赞成率等方面进行调查(护理人员38人,陪护76人,患者及家属20人),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品管圈质量管理活动依据。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科室全体护士经过规范化品管圈管理课程及技能培训,成立了QCC。设圈长1人,圈辅导员1人,圈员12人,通过集思广益和投票确定了圈名和圈徽,圈名确定为“吾老圈”。

1.2.2 主题选定及制定活动计划 全体圈员通过“脑力激荡”法,根据主题选定的敏感指标最终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为“降低约束带使用不当发生率”。通过活动计划表拟定该品管圈历时9个月。由圈长每周组织一次活动,全体圈员参与。

1.2.3 现状把握 收集品管圈活动开展前护理人员、家属、照料者及患者对约束带的认知情况、约束的相关用具的选择、约束带使用中的潜在并发症等因素,针对此因素科室自制了《住院患者约束带应用风险评估及使用措施记录单》及《约束带应用护理质量考核表》来收集现况资料,并制作成柏拉图,根据80/20原理,发现固定方式不妥,约束带使用流程执行不到位,巡视不到位,对照料者宣教不到位,陪护及患者的依从性差,约束材料选择不当,使用约束带意识不到位为约束带使用不规范的主要因素。

1.2.4 目标值 根据查检表进行了实施前的要因柏拉图分析,通过计算得出圈员的圈能力80分,根据80/20原则未对照料者进行健康宣教占80.21%为主要解决问题。根据计算公式得出目标值=23.46%-(23.46%×80.21%×80%)=8.41%。

1.2.5 要因分析 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得出结果,制定鱼骨图(图1),对约束带使用不当的原因进行解析,得出要因。

图1 约束带使用不当的特征要因图

1.2.6 制定对策 (1)制定约束带使用规范流程,全员培训。实施对策一:①制定约束使用的规范流程,全员培训;②建立评估表,根据个体选择合适的约束用具;③评估患者的意识,体位及约束部位皮肤情况,巡视1次/2 h,观察皮肤情况及约束是否有效,并松解15~30 min后再行约束,班班床头交接。④加强与陪护及家属的沟通,说明约束用具使用的目的及意义,并告知不可擅自松解。⑤出现约束带使用的不良事件如皮肤破损,约束带脱落意外拔管,约束体位不正确等应及时记录,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实行新的护理方案。(2)加强对照料者的宣教。实施对策二:①使用约束带前向照料者说明使用的目的。②护士向照料者示范约束带使用手法。③制定图卡、小册子宣传约束用具固定的方法及应用不当的不良后果。④评估陪护人员的配合及约束用具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每周由专人负责检查督促,并到病房进行宣教和操作示范。(3)正确规范使用约束用具。实施对策三:①适时评估,选定正确的约束用具。②定期检查约束用具,发现有破损或自粘带粘性差时要及时更换;③保持约束用具清洁美观,定期清洗更换;④对照料者及家属加强宣教,发现约束用具出现破损时,要及时更换。⑤制定每周三为检查日期并专人负责检查记录实施。根据分析、收集实际数据得出原因,根据经济性、可行性、效益性等指标进行评分选定,详见表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参数符合正态分布时行字2检验。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临床使用约束用具在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人员对约束带使用不当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无形成果

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自信感、积极性、应用品管圈手法及工作满意度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2.3 标准化

实施三项对策后,76名陪护的依从性差由81.58%降至7.89%,约束材料选择不当由30.23%降至0。证明该系列对策为有效。将其进行规范化,制作成流程图用于临床操作中。

3 讨论

目前,国内没有约束带使用指南约束带使用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4-5]。然笔者所在医院为了预防使用约束带时出现医疗纠纷,已制定了《约束带使用签署同意书》。由于护患比值低,护理工作量大,对约束使用流程贯策力度不够,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由于约束带使用不当造成的护理安全隐患。

临床中约束带使用存在一些不规范情况,主要包括固定方式不妥、约束带使用流程执行不到位、巡视不到位、对照料者宣教不到位、陪护及患者的依从性差、约束材料选择不当、使用约束带意识不到位。这些现象的发生与护理人员及照料者对约束带使用认知方面的不足有着必然的联系。由于约束带使用流程规范不完善和护理管理存在缺陷使护理人员对约束带使用规范化程序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使用不当发生率较高。缺乏医疗法律相关知识使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下降,注重护理安全问题,减少护患纠纷[6]。

在此次的品管圈活动中,归纳了使用约束带不当的临床常见的主要原因,并实施了一系列改进策略,对护理人员及照料者开展了约束带使用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制定了规范的约束带使用操作流程。并把使用约束带的方法及操作步骤制作成小册子,发放给照料者,并定期对护理人员及照料者进行操作示范及技能培训。制定了《住院患者约束带应用风险评估及使用措施记录单》及《约束带应用护理质量考核表》,由主责护士对患者是否需要使用约束带的危险因子分数进行评估、执行、考核,大大降低了约束带使用的不规范率,提高了护患满意度。在学习运用品管圈解决实际问题中,同仁间的相互协调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积极性和责任心均不同程度的提升,显示品管圈活动的有效性[7-8]。将此次活动结果制定的相关措施列入平常的护理工作中,并逐渐形成护理工作常规。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应用品管圈解决更多的临床上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缺陷问题,夯实护理基础,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洪志达,万隽,张伟华,等.品管圈在医院药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2(3):8-10.

[2]钱芳芳,李一帆,李莉,等.品管圈在提高临床科室对住院药房满意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17(3):513-515.

[3]孟静,李峥.成人ICU患者身体约束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0):91-94.

[4]李林,季梅丽,俞颖.患方对身体约束的认知调查与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9):1625-1627.

[5]乔雨晨,夏春红.对神经科护士使用身体约束知识、态度、行为认知情况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0):3638-3640.

[6]李林,俞颖,季梅丽.运用品管圈提高临床约束带使用的规范率[J].安徽医药,2014,18(9):1784-1787.

[7]徐维恒,宋士卒,张爱玲,等.采用品管圈方法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内部差错的探讨[J].安徽医药,2013,17(6):1054-1056.

[8]黄惠根,陈瀚熙,李华,等.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中心静脉导管堵管发生率[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18-20.

(收稿日期:2015-11-08)

猜你喜欢

品管圈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品管圈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
品管手法对提高初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技能掌握率的影响
“品管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能力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