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农机培训模式 助力现代化农业发展

2016-05-14蔺影陈崇民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时期创新对策

蔺影 陈崇民

摘 要:“十三五”时期,党和政府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强现代化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机培训是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助推器。介绍了我国农机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要在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充分认识农机培训工作的紧迫性及必要性,论述了创新农机培训的对策。

关键词:农机培训;新时期;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6.07.012

1 我国农机培训工作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现代化农业高度重视,颁布实施了多项惠农惠民政策,其中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农机具保有量不断增加。新华网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10.76亿kW,同比增长3.57%[1]。全国农业机械培训机构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现代化农业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为农机化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撑。以辽宁为例,2015年辽宁省共举办农机培训班196次,培训各类农技人员17.6万人次,其中技术人员2.1万人次,操作人员13.2万人次(含新购机农民3.2万人次)[2]。

但农机培训工作存在以下问题[3.4]:

(1) 培训对象大多为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大小不一的农民,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导致农民对农机培训的积极性不高[5.6]。

(2) 以理论培训为主,内容单一,领域狭窄,缺少社会有关机构的参与,农机培训迫切需要拓展培训领域和创新办学方式。

(3) 师资力量不足,农机培训机构的教学人员普遍知识老化,适应不了迅速发展的农业机械化的需要。

(4) 教育投资不足,现有教学设备陈旧,电教设备不足,缺乏教学软件。

2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机培训工作的紧迫性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中央连续13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2013-2016年,中央1号文件主题均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农业部分也首先明确“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统筹协调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农机装备、智能农业、生态农业等关键技术上要重点突破,加快研发高端农机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全力改善我国低端农机产能过剩,中高端、精细化产品供给乏力态势。

国家也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农业机械方面的引领功能,且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

国家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和导向作用,从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机械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农民等,通过政策倾斜、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来引导现代化农业建设。因此,新形势下创新农机培训工作是必要的[7]。

3 创新农机培训模式,助力现代化农业发展

“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将围绕强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农机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党和国家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要求,要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的有关政策支持,要着力探索农机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规划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培养谁、培养什么和怎么培养”开展工作。通过创新农机培训模式,增添农机培训工作新活力和新形象。

(1) 农机培训与技术推广、监理相结合,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与重点项目相结合。针对农机推广部门引进的各类新机具和国家购机补贴的机具,充分利用好“三夏”、“三秋”现场演示会平台,围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向广大群众开展专门的培训班。加强与农机监理部门的协同,结合农机监理职能,培训课中开设安全生产教育,解读农机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以监理促进培训,以培训保证监理质量,互相形成合力[8]。围绕重点项目实施搞培训,着力保障项目运行质量,加强农机农艺的结合,加强良种与良法配套,顺应农时,组织参观作业现场,发动学员与作业人员交流,了解具体的操作细节,推动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和进一步熟化。要加强与农业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民培训政策和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项目,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2) 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机培训。以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以大中型机具、深松整地、秸秆综合利用、免耕播种等为内容重点,驾驶员采取集中培训形式;小微型田间作业机具操作手侧重操作技能、一般故障的排除及维修训练等,采取乡镇设立培训点集中短期培训,注重实践环节。

(3) 紧跟现代农业新形势的需要。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因需施教,因材施教,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开展订单式培训,把农民之所需、农业之所需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突出机械化深松整地、免耕播种技术等为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机操作人员素质。

(4) 农机培训工作和“三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农业培训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推进由单一培训驾驶员向从事农机行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点、大型农机操作人员转变,加强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农机驾驶操作等实用人才的培训,提高合作社带头人的管理能力,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作业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激发农机人员积极性,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事企结合, 校企联动、 校社合作等方式。有效整合农业机械化资源,聘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鼓励相关企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共同参与培训活动。尤其要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9],利用农机合作社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备的机械配套和人力资源,培训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组织带领农机服务组织经理人、机手到农机示范社参观,让经理人学习示范社的管理经验、运行规程,让机手相互沟通交流,共享多种机具的使用经验。

(6) 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培训质量。通过进修,引进人才,增加农机师资队伍新鲜血液,重新编制技术材料,添加新内容,制作农业机械教学光盘,将培训视频、专家讲座发布到网络中,让广大农机户在家也能开拓视野,学习技术。

农机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面向市场,要加大农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机队伍技术水平,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加强与其他部门合作,规划建设农业机械操作员培训基地,要把握历史机遇,行使国家和人民赋予农机部门的重要职能,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机人才。

4 结论

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是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农机培训工作必须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发挥特色农业和生产工作的需要,既要立足农机,又要面向市场,注重效益,增强活力,开拓创新。新农村建设中,农机培训机构要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的掌握能力,提高安全意识,助力现代化农业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宇.去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0.76亿千瓦[OL].新华网,2015-02-19.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2/19/C-11114405527.htm.

[2] 陈栋.辽宁:创新服务模式 提高农机培训质量[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6-02-01(2).

[3] 宋玉宝.甘肃临夏农机培训发展对策[J].农业装备,2015(4):114-117.

[4] 朱宝华.加强农机培训,促进农机推广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

[5] 袁玲芝.创新农机培训模式 助力农机作业社会化发展[J].2014.5:283.

[6] 田丰苗.吉山县农机培训现状分析与建议[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5):64-65.

[7] 高莉.搞好农机培训,提升现代化农业服务水平[J].农业管理,2014(9):17.

[8] 赵龙中.创新思路 多重结合 开创农机培训新局面[J]现代农机:17-19.

[9] 郭锦荣.库车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现状与对策[J].新疆农垦科技,2014(9):60-61.

猜你喜欢

新时期创新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