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2016-05-14康立王国梁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安徽省

康立 王国梁

摘要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日益引起社会的重视。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安徽省耕地变化情况,结合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分别探讨了预测时期内安徽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状况。并利用PER模型,计算了安徽省1998—2013年的环境人口容量。结果表明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现实人口数量终将超过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人口承载力,出现超负荷状态。

关键词 耕地变化;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348-04

Abstract Population bear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is increasingly cause th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Taking Anhu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by analyzing the changes of cultivated land,combined with the subsistence,well,well-off three level of consumption,respectively discussed the forecast period of land resources in Anhui Province population bearing condition.And use the PER model,calculating th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population in Anhui Province in 1998—2013.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foreseeable period,the reality people will be more than on the basis of the land resources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come on the overload condition.

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 change;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population;Anhui Province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人口迅速增加的前提下,人地关系愈发紧张。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态势,对土地资源是否具有相应的生产潜力满足人口的食物需求提出了质疑。基于此,对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研究得到国家的重视,并迅速发展。目前,学术界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概念尚无统一定论。1970年,威廉·福格特把生态学上的承载力概念进一步延伸,提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就是土地提供饮食和住所的能力[1]。198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提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2]。封志明在《土地承载力研究的起源与发展》中提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3]。对其进行综合考虑,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实质是研究一定区域内,特定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投入水平条件下生产的食物粮食总量供给是否能满足人类需求之间的平衡发展问题。

安徽省位于我国的东南部地区,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地跨北纬29°41′~34°38′、东经114°54′~119°37′,东西宽约450 km2,南北长约570 km2,全省土地总面积约14.01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1.46%。现辖16个地级市、62个县(市)、43个县级区和1 5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全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安徽省耕地面积减少,基本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趋严重。因此,研究安徽省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对解决人地矛盾、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分别从耕地变化情况、土地资源的绝对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3个方面研究安徽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变化。

1 安徽省耕地变化情况研究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围绕土地—粮食—人口三者之间的联系展开的[4]。因此,研究安徽省耕地变化情况对测算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人口、耕地与粮食产量变化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耕地面积的变化大体可以分为2个阶段:1978—2003年为减少阶段,耕地面积从4 469 160 hm2减少到4 084 727 hm2,平均每年减少15 377 hm2;2004—2012年为缓慢增长阶段,耕地面积从4 108 856 hm2增加到4 188 104 hm2,平均每年增加9 906 hm2。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耕地面积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这一过程,但与1978年的4 469 160 hm2相比,耕地面积仍减少了281 056 hm2。与安徽省耕地面积先减后增趋势相比,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却呈递减之势,与1978年的948.26 m2相比,2013年只有604.43 m2,人均耕地共减少了343.83 m2。

2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在区域人口承载力的研究中,有许多因素、因子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比如人口的增加、粮食的产量、耕地面积的变化、产业政策和劳动力结构等。这些因素、因子的变化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都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粮食是最重要的消费品,所以在不考虑产业政策、劳动力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基础上,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实际是特定区域内的粮食产量在一定的消费水准下能承载人口的最大限度。因此,对安徽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首先是预测粮食产量和确定生活消费标准,之后与预测的人口数量进行对比[5]。

2.1 粮食产量预测

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通过粮食来反映的。因此,对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分析,主要是对粮食总产量的分析。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主要受播种面积的扩大和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影响。而粮食单产水平又受生产投入(物资、科技等)因素影响[6]。故而以1998—2013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化肥使用量和农村用电量5项统计资料值为原始数据,建立的线性回归粮食产量模型为:

y=3 355.971+0.373X1+0.271X2-0.002X3+0.001X4(R2=0.92)

式中X1、X2、X3和X4依次表示粮食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化肥使用量和农村用电量。根据粮食产量模型,预测了安徽省2015—2020年的粮食产量,产量分别达到3 378.3万、3 463.2万、3 557.5万、3 662.5万、3 778.5万、3 907.5万t。

2.2 人口数量预测和人均消费水平的确立

收集1978—2013年的安徽省总人口值建立数据库,通过趋势线拟合,建立对数曲线模型:

y=761.141ln(X)+4 577(R2=0.97)

式中X代表年份,以此模型预测2015年以后直到2020年的安徽省总人口,得出2016—2020年总人口分别达到7 027万、7 057万、7 086万、7 113万、7 140万人。

根据全国人均粮食需求方案和FAO及中国专家的营养方案,把人口消费水平划分为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3种,它以每人年均粮食消费量为依据,消费标准分别为400、450、550 kg/人[7]。考虑到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以及安徽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和全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的情况,预期该地区不同时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可能变化,因此对安徽省2015—2020年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消费水平设定为以500 kg/人作为消费的一般标准,小康型作为消费的下线参考量,富裕型作为消费的上线参考量。

2.3 人口承载力计算分析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消费水平

依据粮食总产量、预测人口及人均消费水平,根据上式,估算出以人均粮食消费量为指标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表2)。

以人均450 kg粮食消费的标准计算,2016—2020年,土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数量大于预测人口值,土地资源承载力不断提高。以人均500 kg粮食消费的标准计算,2017—2020年土地资源可承载人口值大于人口预测值,人口出现盈余。以人均550 kg粮食消费的标准计算,2016—2020年,土地资源可承载人口值小于人口预测值,出现人口超载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发展,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单产水平的提高,人口超载现象将逐步得到缓解。

3 环境人口容量研究

环境人口容量不仅仅局限于土地资源与人口数量之间的研究,而是对区域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变化的系统透视[8]。通过上文的研究可知,安徽省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相对较高,但是人口承载力涉及的方面较多。通过对安徽省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研究,分析基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安徽省的环境人口容量,以期为实施合理的土地政策、提高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提供借鉴。

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基本涵义是:在一定区域内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并保持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9]。

3.1 环境人口容量模型的建立

朱宝树[10]在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区域匹配模式研究中首次提出PER模型。认为研究人口与人口承载力的关系应从经济和资源承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

“P”代表现实人口容量;“E”代表环境的经济人口容量;“R”代表环境的资源人口容量。假设各指标的权数为fi,用公式表示为:

环境人口容量计算所得各值是一相对数,仅适用于确定了对比参照物(以全国相应的平均指标为参照)进行比较才有意义。本文选择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粮食产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总人口数6个指标,根据《安徽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出安徽省1998—2013年的环境人口容量。为了便于分析问题,假设模型中各指标重要性无差别,权数相等。

3.2 环境人口容量分析

根据上述条件,安徽省资源人口容量与经济人口容量计算结果见表3。

环境的经济因素和资源因素对安徽省环境人口容量动态变化率贡献是不同的。从图1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安徽省的现实人口数量位于资源人口容量和经济人口容量之间,且资源人口容量大于经济人口容量。

安徽省经济发展缓慢,与全国相比,安徽省的环境经济人口承载力较低。1998年,安徽省的经济人口容量为4 727万人,与现实人口数量之间的差距为1 425万人。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经济人口承载力在缓慢增长,但与现实人口数量之间的差距仍较大。2013年,两者的差距为1 851万人,并且远远大于环境的资源人口容量与现实人口数量之间的差距。安徽省的环境资源人口容量大于现实人口数量,承载力较高。1998—2013年,安徽省的资源人口容量与现实人口数量之间的差距呈逐渐缩小的趋势。2002年,资源人口数量与现实人口数量差距最大,为1 007万人。但是随着土壤退化、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人口数量与现实人口数量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如果不采取措施,环境的资源人口容量终将负于现实人口数量处于超负荷状态。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可知,目前安徽省的耕地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增加幅度较小,并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通过分析1998—2013年安徽省的农业相关数据,得知安徽省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消费水平的差异,使得安徽省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人口承载力将出现不同的承载状况。2016—2020年,以450 kg/人、500 kg/人的消费水平为标准,预测的人口数量大于省人口承载力,出现盈余;以550 kg/人的富裕型消费水平为目标,安徽省预测的现实人口数量低于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出现人口超载现象。通过分析1998—2013年的经济发展水平数据与资源数据,得知安徽省环境的资源人口容量与经济人口容量差距较大,并且资源人口容量远远大于经济人口容量,并出现经济人口容量逐年增加、资源人口容量缓慢下降的趋势[11-13]。

随着安徽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各种资源的不断开发与破坏将使得资源人口容量逐年减少。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现实人口数量将超过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人口承载力,出现超负荷状态。

因此,针对安徽省预测期内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情况,为使其建立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给出以下建议。一是结合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手段确保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同时要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二是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调整农业用地结构,推行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农业创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5 参考文献

[1] 艾华,张广海,李雪.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模式仿真研究[J].地理科学,2006,26(2):18-24.

[2] 中国科学院综考会.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 封志明,刘玉杰.土地资源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资源科学,2004(4):3-11.

[4] 金永春,李永峰,张盼盼.徐州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J].经济视角,2012(4):87-89.

[5] 封志明.区域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模式刍议[J].自然资源学报,1990(3):81-93.

[6] 申元村.土地人口承载能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讨[J].自然资源,1990(1):23-28.

[7] 刘红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3):6-8.

[8] 张希彪.黄土高原粮食产业适度开发的条件与途径探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2):25-29.

[9] 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刷馆,2000.

[10] 朱宝树.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区域匹配模式探讨[J].中国人口科学,1993(6):10-15.

[11]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12] 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13]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EB/OL].(2012-01-05)[2016-02-20].http://www.ahgtt.gov.cn/site/search_show.jsp?row_id=352012010000000123.html.

猜你喜欢

安徽省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8)
作品赏析(6)
桑洛凌美术作品
我想知道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