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雪漠小说独特的叙事与人物塑造

2016-05-14陈岩

文学教育 2016年7期

陈岩

内容摘要:《大漠祭》是作家雪漠的长篇力作,雪漠因之而享誉文坛。而《大漠祭》也被广大读者和评论家们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西部小说,是一部时下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这部小说和之后的《猎原》、《狼祸》以及再后的《白虎关》共同构筑了作家雪漠的文学世界。本文以《大漠祭》为切入点,运用文本细读和比较的方法,从宏观上对雪漠小说的风格进行解读,挖掘其文本写作在结构上采取的无情节叙事技巧和人物再现。

关键词:雪漠小说 无情节叙事 人物再现

新时期以来,西北五省出现过在文坛上颇具影响力的作家,如宁夏的张贤亮以及其后的“三棵树”,陕西的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甘肃的诗人群、“小说八骏”、“凉州兵团”等,蔚为大观,风格气象异彩纷呈,各不相同。正是这些不同个性的作家,共同构建起了西部文学的发展舞台。

这些作家尽管在叙事风格上各有特点,但他们都不一而同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真实可信的西部。西部人的生存状态、生活习俗、情感世界等在这些西部作家的笔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所以说,他们的作品,犹如一扇打开的窗户,使得原本闭塞落后的西部得以被人了解乃至理解,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西部与外面世界的距离。尤其是其中之一的武威籍作家雪漠,他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更是提高了东西部对话的可能性,加大了互相了解的力度,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一致认可,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他的小说,粗犷自然、真实感人,被誉为是真正意义上的西部小说。从《大漠祭》到《猎原》再到《白虎关》,读者对他的关注是一浪高过一浪,好评如潮。这三部小说也被人们称作“大漠三部曲”,奠定了作者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雪漠的小说,在叙事和人物塑造上有其独特之处,阅读他的大部分作品,我们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一.无情节或淡化情节

一般说来,长篇小说有两种写法。一种如《巴黎圣母院》、《复活》、《茶花女》等,围绕中心人物,讲述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头绪简洁,脉络分明;一种是如《红楼梦》、《金瓶梅》等,有一组人物但没有中心事件,只是描写日常生活,用一连串的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命运,反映出一个特定的时代。两种写法难分优劣,因为这两种写法都产生了传世之作,但在创作的过程中,后者则更能考验作者的功力,采用这种叙事方法可以使小说出现散文化的味道,比如王蒙的《在伊犁》,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等。最形象的是意识流小说,主要写物质事件,非常琐碎和平淡无奇,如生活流一样。表面上作者漫不经心的零度感和客观的叙事态度好象没有介入生活,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作者是在介入,用平淡的意识流动来写生活,形式上更接近于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如刘震云的《一地鸡毛》非常平常和琐碎,写一对大学毕业工作有了孩子后的夫妻的工作和生活,表面上事情挺多,但是确是一地鸡毛蒜皮一样的小事情,酸甜苦辣,油盐酱醋,正是这些小事构成了当代青年知识分子进入社会工作的非常真实的写照。平淡而又真实,琐碎也得坚持,我们的生存状态可不就是这样的吗?所以说这种方法一旦用好了,就会因更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对读者会更有亲和力,读者会更加喜欢与欣赏。

《大漠祭》采用的是类似《红楼梦》、《金瓶梅》的创作方法,在《大漠祭》中,没有中心事件,更没有英雄人物,有的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常琐事:驯兔鹰、捉野兔、吃山芋、喧谎儿、打狐狸、劳作、偷情、捉鬼、祭神、发丧等,情节很简单。作家常常截取一两个生活片段或一段对话来叙说表达人物的性格与情感,重在展示生活场景或刻画细节,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形成无情节或淡化情节的叙事技巧。这种手法是通过淡化传统意义的情节而实现的主要依赖于突出人物的意识活动、选用特定的叙述技巧和叙述语式、营造阴郁低沉的艺术氛围等手法。而现代叙事作品中出现情节淡化主要原因和依据是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观念的根本性变化和人们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理念的变更。《大漠祭》采用了这种手法而且相当成功。上海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辑、作家戴俊认为:《大漠祭》的不少章节,其精彩程度,可以和《红楼梦》相媲美。但由于作者凭借对农民的深刻了解,在作品中赋予了真挚而深厚的感情,故所写的事虽然是琐事,所写的人虽然是普通农民,读来却依然能吸引人,给读者的印象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真的;所有的人物,都是活的;所有的感情,都是感人的。

二.人物再现法

“人物再现法”又称人物复现法。是巴尔扎克艺术上的独创。就是将同一个人物,让他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这种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小说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重要人物出现二三十次,在多部小说中反映他们的经历,构成人物的完整形象。(2)通过小说人物的叙述,说明小说发生的事在社会上屡见不鲜.这些事例闪现于其他小说中,作者把人物和事件一一排列出来。(3)并列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代表,或者把小说的人物性格作一对比,这些人物都是在不同的小说中出现的。他认为,一个人物的一生在一部小说中往往难以表现完整,仅仅是某个生活阶段或一个侧面的显示,因而他别开生面地在《人间喜剧》中采用了人物再现的手法。这种方法亦有多种形式,主要的是让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一些重要的人物往往出现过二三十次,在多部作品中反映他们的不同经历,从而构成一个整体,比较全面地显示各个人物的特点。据统计,《人间喜剧》中反复出现的人物约有400多个,其中,一些重要角色几乎都在不止一部作品中露过面。这种独创的手法,比以往的三部曲、上下册等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这里活动的男男女女们,恰如生活中的人物一样,彼此关联,时隐时现,有的互为衬托,有的互为因果,既真实可信,又丰富生动。而且全部作品也因此而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起到如同电视连续剧般的作用。

对照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我们发现,雪漠也是借鉴了这种叙事方法,而且,在他的小说中,这种方法被他用得是炉火纯青。有人说雪漠是属于那种“深挖一口井”的人。他坐冷板凳二十余年,就写了为数不多的一些人的为数不多的一些琐事。他的小说几乎全都是以凉州某个偏僻的乡村为背景,这些人在不同的小说里反复出现,使不同的小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互相呼应和映照。

有人把他的《大漠祭》、《猎原》和《白虎关》称作“大漠三部曲”,在我看来,人物再现法的运用使得它们既可以独立成篇,又更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书中的主要人物自始至终地贯穿在这三部小说中,他们的思想、经历甚至一些人的一生都得到了完整的叙述,比如月儿,在《大漠祭》中,她年轻、漂亮,富有生活的激情,对未来充满信心。“说真的,我真想干个啥,卖个服装,或是干个别的,总不能在乡里窝一辈子……”[1]但到了《白虎关》,月儿的美丽在经历了外面世界的风雨后已经消失殆尽,她年轻的生命枯萎了。再比如小说中的莹儿、猛子等,这些主要人物的性格、思想,从《大漠祭》到《猎原》再到《白虎关》,都得到了发展,他们的人生也最终得到了完整的诠释。而且在表达主题方面,三部小说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三部小说,都是紧紧围绕生存这个主题,写了偏居西北小农村的农民的生活,他们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现状,理想追求。在《大漠祭》中,面对贫穷、疾病、赋税等等困绕他们生存的种种现状,这些手无寸铁一无所有的农民们选择了逃避,选择了认命。他们不知道也不去积极寻找贫穷的根源,在实在生存不下去的时候,只有找神婆禳灾,经济的落后导致了他们的观念的愚昧,反之,愚昧又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生活的贫穷。到了《猎原》以及《白虎关》,他们的生存环境越发恶劣,生活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善,但不同于以往的逆来顺受、麻木不仁,以孟八爷为首的他们开始了积极的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如何生存?如何生活的好一些?这一系列的问题在他们的头脑中开始反复出现,他们不再逃避,因为一味的逃避只会导致更大的生存悲哀。而且令人欣慰的是,虽然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有些人如月儿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他们最终找到了贫穷的根源,那就是心的落后。原因找到了,那么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可能性,而且,通读这两本小说,我们发现,答案出现了,“心变了,命就变了,心明了,路就开了。”所以说,《猎原》、《白虎关》可以被认为是《大漠祭》一种延续和发展。这种有机联系使得读者读他的作品,感觉不到丝毫的重复、累赘的感觉,反复出现的人物性格既丰满又有发展,书中的人物在成长,并且前后性格自然衔接,不令人感到突兀或脱节。但同时,每一部作品仍然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这种人物再现法的运用,使雪漠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大气,这种磅礴气势让我们在读了他的作品后产生了更多的期待。

参考文献

[1]赵燕翼.《大漠祭》语言漫谈.《飞天》.2001年8月5日

[2]何清.《关于卑微的叙事—雪漠小说的价值取向》《小说评论》.2006年7月20日

[3]雪漠.《大漠祭》[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4]雪漠.《猎原》[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10月

[5]雪漠.《白虎关》[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

[6]甘武臣.人民立场和忧患意识—鲁迅学院“雪漠作品研讨会”纪要.《飞天》 2003年3月1日

[7]宋洁.论雪漠小说创作中的藏传佛教文化.《当代文坛》.2007年9月15日

[8]雷达.我看《大漠祭》——在鲁迅文学院“雪漠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http://www.chinawriter.com.cn光明日报2007年1

月22日10:00

注 释

[1]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大漠祭》看雪漠小说.

(作者单位:武威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