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鸭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环境影响保护评价

2016-05-14谭虹霞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7期

谭虹霞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07.038

摘 要:通过宿鸭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提高了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推广和发展节水农业,有利于发展该地区的资源优势。该工程既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兴利工程,又是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持续良性发展的环境工程,不存在制约工程实施的环境问题。因此工程实施后的环境效益是很显著的。

关键词:宿鸭湖灌区 环境影响评价预测 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a)-0038-02

1 环境现状

(1)气象:宿鸭湖灌区位于亚热带向暖湿带过渡地段,属大陆性季风型的亚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水充足,给作物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2)动物资源及养殖:项目建设区及影响区内无珍稀保护动物及鱼类。野生兽类有狸、獾、黄鼠狼等;野生禽类有:麻雀、斑鸠等;灌区内河道鱼类以鲤鱼为主,其他还有鲫鱼、泥鳅等,浮游动物的分布较广且丰富。(3)社会环境状况:灌区行政区包括汝南县留盆、板店、三里店、三门闸、金铺和平舆县万冢、李屯、郭楼、玉皇庙、后刘、庙湾、王岗共13个乡,土地面积720 km2,耕地95万亩,人口48.92万人。(4)水体现状:该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深层地下水水质好,不易受污染,但补给困难,易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浅层水水交替强度大,补给容易,可恢复性能好,宜作为农业灌溉水源。

2 环境影响评价预测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包括渠道整治、衬砌和加固堤防、配套建筑物改造、新修堤顶道路等,通过以上工程的实施,提高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推广和发展节水农业,能促进流域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发展该地区的资源优势。因此工程实施后的环境效益是很显著的。

灌区自运行到现在,经过50多年的建设、使用,灌溉系统已具备一定的规模,这次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只在原基础上进行,工程运行期不存在污染排放和转移,不存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工程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工程施工时,民工居住条件与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易造成痢疾等流行疾病,所以施工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卫生防疫措施。这些不利影响可以采取防护措施予以降低和消除。

3 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环境保护包括生产、生活废污水处理、汽车及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气、粉尘、噪声防护、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理、拆迁安置区及其他人群健康环境保护等。

3.1 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污水包括施工、生活污水。需加强对汽车、挖掘机等燃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防止油料渗漏,减少环境污染;生活污水排放量相对较少,对环境不会造成大的污染。为减少污染,每个施工点都要根据施工人员数量建公共厕所,定期对厕所进行清理冲洗,及时将粪便挖运到田间作肥料。

3.2 环境空气质量保护措施

施工期排放废气主要来自汽车、机动翻斗车等施工燃油机械运行中排放出来的废气,需对燃油器械定期进行维修和养护,采用无铅汽油,配备洒水车,尽量利用电力作为机械能源,合理调配机车等;在工区道路两边和施工场地设置警示牌;对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运输应按有关部门的规定加强管理。

3.3 噪声防护措施

施工噪声源来自汽车和施工机械设备固定和连续噪声以及移动断续的交通噪声,因此尽量选用噪声强度小的机械,对在噪声强度大作业点的施工人员应采取防噪声措施。对交通噪声的防护,要规划好运输线路,运输车在生活区行驶时,要严格控制其速度并严禁鸣喇叭。

3.4 固体废弃物处理

该工程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施工临时建房、建筑物施工中产生的废渣、生活垃圾为有机物,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生活垃圾要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集中运至指定场地掩埋。在施工和生活区设立医疗卫生防疫点,对生活用水每周进行一次检验和消毒,定期组织群众进行灭鼠灭害工作。

3.5 施工场地恢复

当该工程结束,施工设备及设施拆除后,应对所有施工迹地进行恢复。对施工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场地清理,清除建筑垃圾及各种杂物后,进行覆土整治,改造为农林用地。

4 环境监测

为保证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该工程需进行以下项目的监测。(1)水质监测:水质监测布点主要在满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在生产、生活废污水的主要出水口设置监测点。对所有施工段施工营地的饮用水水源地,除采用乡镇自来水外,均在确定为饮用水前进行水质监测。以保证施工人员卫生健康。(2)噪声监测:对施工区附近受施工噪声影响的学校、机关、居民点等敏感区进行噪声监测。(3)人群健康监测:对施工区与移民安置区疫情进行监控,针对施工人员和移民重点监测流行性出血热、肝炎、痢疾等。监测期为施工期和移民安置期。监测工作委托有关县卫生防疫部门承担。综上所述,在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后,这些不利影响将得到减轻或基本消除。

5 环境管理

该工程的环境管理主要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运行期的环境管理应纳入宿鸭湖灌区水资源保护管理的范围。(1)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工程建设管理机构下设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由专职人员负责工程施工的环境管理、监测和污染事故的处理,协调工程管理与环境管理的关系。(2)施工期环境管理:建设单位应在招标设计阶段,积极开展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招标设计,并且将负责从施工开始至竣工验收期间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承包商应负责本单位所从事的建设活动的环境保护工作。

6 综合评价

6.1 主要有利影响

该工程是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工程的实施对环境的主要有利影响体现在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上。(1)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社会效益巨大。随着人口增加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水资源紧缺状况进一步加剧,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是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的需要,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农业生产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该工程的实施,为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社会效益巨大;(2)提高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该工程实施后,不增加新的污染源,对区域水环境无影响。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通过绿化美化建设,使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为当地群众和堤防管理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6.2 主要不利影响

工程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是因工程施工所引起的。工程挖压占用耕地是本工程的主要不利影响。(1)工程施工中挖压占地对当地土地资源有一定不利影响,局部农业生产将受到一定影响;(2)新修道路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加剧水土流失;(3)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三废”、噪声与交通运输等将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施工时大量人员集中且生活条件较差,容易引起传染病的突发和流行。

7 结语

该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缓解了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的需要,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农业生产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是巨大的。从总体上分析,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且具长效显著性。不利影响相对较小,并具有短期可逆性,只要认真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对策措施,不利影响可得到减轻或基本消除。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该工程既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兴利工程,又是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持续良性发展的环境工程,不存在制约工程实施的环境问题。从环境角度分析,该工程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Z].1998.

[2] 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Z].1987.

[3]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1996.

[4]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1995.

[5] 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S].1993.

[6] 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S].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