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孩子自由

2016-05-14王源

琴童 2016年7期
关键词:刘轩刘墉女儿

王源

刘墉 1949年2月生于台北,籍贯北京,现居美国,知名华人作家、画家。主要代表作品有《刘墉画集》《萤窗小语》《我不是教你诈》,他的处世散文和温馨励志散文书籍经常成为华人世界的畅销书,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

假如说哪位作家最喜欢谈论育儿教育,非刘墉莫属了。不过,他的确很有资格谈及这类话题,因为他有一双足以让他骄傲的儿女。儿子刘轩,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茱莉亚音乐学院高才生、散文专栏作家及主持人;女儿刘倚帆多才多艺,15岁时就获美国“总统奖”。作为一位父亲,是如此成功,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大概用他一本书的书名最能定义,那就是他写给女儿的《靠自己去成功》,也就是说给你最大的自由,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我定义的成功。

对儿子,曾经很严厉

刘轩很优秀,现在会和刘墉一起出书。为了父亲,他放弃美国优厚的工作与待遇,回到台湾来发展。殊不知,他曾经是一个叛逆的孩子,甚至对刘墉心有隔阂。为什么如此呢?这就谈到刘墉对儿子的培养方式,一直以来,他对儿子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为了让儿子真正地品尝生活,从而获得成长,在刘轩很小的时候,刘墉就培养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能力。因此,刘轩烧得一手好菜,可以料理各种家务。上初中后,刘墉还要求刘轩暑假一定要出去打工。当时,刘轩找了份擦车的工作。夏日炎炎,他必须穿着宽大的不透风的工作服,汗流浃背地擦着车,一天才挣25美元。

做父亲,不可能一直都正确。刘墉有时也会错怪儿子,这时,他不会为了维持一个严父形象而让儿子受委屈。他采取了一个道歉奖励制。比如,有一次,刘轩在弹钢琴,刘墉突然听到一个错音,就要求刘轩改正。但刘轩坚持自己没错,这可把刘墉气得狠狠地打了刘轩一顿。事后,刘墉才发现是琴谱印错了,他赶紧对刘轩道歉,并给了儿子5美元的“精神补偿费”。出人意料的是,刘轩收下钱并退回刘墉2美元,因为他认为,刘墉打得并不痛,所以只值3美元。也许在外人看来,这种金钱奖惩未必合适,但这种教育会让孩子更早地明白做错事的代价,父母也一样,长大后的孩子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更多的反思。

形成自主的人生

刘墉对儿子的严厉,不仅没让刘轩养成很软弱的性格,反而更有主见。高中时的刘轩认为自己长大了,不该再听父母的安排,所以任何事都和刘墉对着干,并美其名曰是要寻找自己的方向。对此,刘墉其实并不担心,也对他的行为不多约束,甚至鼓励他。暑假,他让刘轩自己去为台南的德兰启智中心募款,去各种社区中心做义工,并要求刘轩吃穿住行都自己解决。等刘轩从台湾回到纽约,刘墉发现孩子更成熟、更关心家人了。刘墉对此也有领悟,他说:“要一个年轻人寻找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主动地参与社会、关怀别人、贡献自己。因为只有成熟的人才能懂得关怀,只有独立的人才能够作出贡献,人不是在“受”当中成熟,而是在“施”当中成熟,而且给予别人的愈多,愈会去关怀。”

尽管父亲很强势,刘轩依然坚持走自己的人生。在刘轩高二时,他在不断地学习压力中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意义。有一天,他在同学聚会上发现了一个让他为之疯狂的兴趣——DJ音乐,于是刘轩从钢琴黑白键走向流行的摇滚乐,从古典音乐溜进了电子音乐的世界,但在学业上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考哈佛时,遵从内心的意志,刘轩选择了当时并不热门的心理学,并一路读到博士。

由于各种原因,现代意义上的父子关系越来越缺少沟通,在彼此情感上也日渐疏远。然而,刘墉一直对刘轩似乎有些专制,其实他在儿子成长过程中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培养方式。正如刘墉接受采访时提到那样:“让他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让他叛逆,让他走对路或者走错路,自己去走出一条路。总之是要他能活成他自己的样子,而不是所有的家长制定一个规矩,规定他该怎样做。”

女儿,让她自由地飞

在刘墉的教育中,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家庭的地方,就是对儿子很严,对女儿反而采取自由式的教育方式。不过,刘墉认为,其实女儿的教育方式更适合孩子的成长,所以当他意识到要给儿子自由时,但已改变不了。因为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最初阶段的教育方式基本上就决定了未来的走向。对此,刘墉不仅在自己的著作中,而且在采访中都反复告诫其他父母:“教育是一条不归路,一开始用了什么教育方式,就不能再回头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起步阶段千万别走错路。”

刘墉对女儿很“放纵”。她想趴着写作业就趴着,想晚上熬夜到4点,第二天上课打瞌睡也没问题,都是自己选择。此外,刘墉还刻意给她一个“自由”的环境。当女儿学习、睡觉的时候,刘墉会特意打开她的房间,而他和妻子该看电视看电视,该说话就说话,打扫卫生的声音也不会降低,就是让她能在这种嘈杂的声音中不受干扰地做自己的事情。因为面对社会时,不会再有父母为了照顾孩子而营造出的安静、平和的假象,从而能更好地应对残酷的世界,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自由。

幸而,刘墉的女儿也是个极为有主见的孩子。曾经,读小学的刘倚帆,坚持去参加草山音乐夏令营。那是一个在父母看来都是受苦的地方,一间只供转身的房间,伸手就能触到天花板,又正值暑假,房间并没什么制冷设施,早上7点就得去几百里外的食堂吃饭,8点半就得开始练琴,一旦舍监没听到琴声就会警告,两次警告后就必须禁足一周。整个夏令营时间并不短,长达7周时间,中途不能回家。对于娇生惯养的孩子来说,一般都受不了那种苦,所以参加这个夏令营的孩子大部分是家长逼迫来的,而刘倚帆却是主动申请的。其实,怕女儿吃苦的刘墉也劝过倚帆别参加,但女儿的坚持也让他看到孩子的成长与努力。

女儿的成长给了刘墉很大的反思,所以他写了一本送给女儿的书——《靠自己去成功》。其实,与其说这书是写给女儿的,不如说是写给刘墉这些年在家庭教育中的思考。在书中,他不停地在反问,儿女没有遵照父母的安排,是不是就叫反叛?父母为孩子规划好一切,是不是就会帮助他们成功?父母的民主、给予孩子的自由,是不是让他们不努力?不是,在刘墉看来,这是在教他们自己寻找方向,靠自己的努力去成功。

刘墉的育儿观,应该是一种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反思与诘问。对待儿女,他采用了两种方式,完全的不同,反而让他有了更多的思考,也给了他著书阐述自己观点时的依据与理论基础,似乎其中还夹杂着中西教育文化的融合。

猜你喜欢

刘轩刘墉女儿
大三的女儿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通信装备维修任务量建模方法
海的女儿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攀登心灵的高山
刘墉测字劝降
刘轩维
美人鱼
刘墉《平凡》中的不平凡
女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