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下土壤养分与黄连产量的相关性试验

2016-05-14王丽珍杨旭董倩

绿色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黄连土壤肥力产量

王丽珍 杨旭 董倩

摘要:指出了林下种植黄连与搭棚栽连相比,林下栽连的人工投入和使用材料更少。对不同的林下种植黄连后土壤养分及黄连产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科学地反映各林下黄连地的土壤肥力水平,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黄连;林下种植;土壤肥力;产量

中图分类号:S56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11502

1 引言

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多年生草本,毛茛科黄连属,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药用部位主要为地下根茎。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黄连味苦寒,主治祛热、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女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本草纲目》中也记载黄连具有“泻肝火,去心窍恶血,止惊悸”。据不完全统计,宋代以前古代方书中含有黄连的药方占5%,约1760方。同时依据《全国中成药品种目录》所述,目前中成药品种中有108种含有黄连。

2 当下黄连培育背景

黄连为阴生作物,忌强光和高温,长时间直射光下易干枯死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黄连需要不同程度的光照以满足其生长发育。为了满足黄连对光的需求,通常采用的栽培方式有传统的搭棚方式和林下栽植2种。黄连种植区较多采用砍山搭棚的传统种植方式,但由于此栽培方式需砍伐林木,对森林的损坏严重。在传统的搭棚栽培模式中,黄连移栽后第1年需郁闭度70%~80%,以后随着黄连生长发育,每年减少大约10%的郁闭度,一般在移栽5年后可拆除搭棚设施,增加光照,这样可以抑制黄连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地下部分蛋白质转移,增加生物碱的含量以及药用部位的产量。该模式每栽667 m2黄连,需直径10~15 cm,长5~6 m的檩条74根、长2 m左右的桩160根;直径4~6 cm、长2~2.5 m的横杆550根,还需盖材2500~5000 kg,约需10 m3木材,与维护生态平衡、保持水土及天然林保护等存在着突出矛盾,同时冬天和早春如遇雪灾也容易造成棚架垮塌,导致药农的经济损失。另一种方法是林下栽连,根据连农的种植习惯,结合当地林分生长状况,在不同林分不同生长阶段,对林下黄连种植模式进行优化,逐步减少甚至淘汰搭棚种植黄连,改善黄连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减少水土流失,形成稳定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黄连生产的现有局面。根据研究,在不同栽培模式及管理措施下会对土壤产生不同影响,进而影响到黄连根茎产量及生物碱含量。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概况

鄂西南山地是我国东南低山丘陵向西南高山、高原过渡区,本地冬少严寒,夏无酷热,雾多湿重,雨量丰沛,属季风性的山地湿润气候。该地区面积较大的造林树种有马尾松、日本柳杉、杉木、黄柏、厚朴等,试验地选在恩施州新塘乡太山庙黄连生产基地,恩施市新塘乡海拔约1780 m,紧紧依托“华中药库”、“中国紫油厚朴长廊”的有利资源,大力发展以厚朴、黄连等为主中药材,积极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根据连农的种植习惯,结合当地林分生长状况,对林下黄连种植模式进行优化,形成稳定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做到黄连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向优质、高产、高效益方向发展,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恩施药业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通过比较不同栽连模式下土壤肥力与产量的状况(表1),为林农提供合理的栽培技术,特选取不同林下种植模式对产量的影响进行评价分析。

3.2 试验设计

3.2.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试验分析用的土样于10月对各试验地进行采集,重复取样3次,每次重复均采用5点取样法,土样去杂、四分法混合后采集深度为0~20 cm土层的土样,测定土壤养分情况(表2)。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来测定有机质,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来测定全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来测定碱解氮;采用氢氧化钠熔融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全钾,采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来测定速效钾;采用氢氧化钠熔融-钼锑抗比色法来测定全磷;采用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来测定速效磷。

3.2.2 黄连样品的采集

2015年11月,在湖北省恩施市太山庙生产试验基地进行取样,用5年生干燥根茎测定黄连的生理指标,进行重复取样3次,重复取不同品系黄连100 m2标准样地,挖取根部,去除泥沙、枝叶,将根茎烘干称重。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林分下土壤养分的变化及黄连产量

黄连主要有搭棚栽植与林下栽植2种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式中土壤养分丰缺分级标准看(表3),实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林下栽连模式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

4.2 不同林下种植模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从不同黄连栽培模式中可以看出,林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丰富,是休耕地的2倍左右,林下土壤的全氮含量相对较高,达到丰富程度,均比休耕地的高出1倍以上,柳杉林下栽连模式的土壤氮(全氮、碱解氮)、有机质、钾、磷含量均最高;厚朴林和黄柏林下栽连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比较接近,处于中等丰富状态,林下土壤磷含量较休耕地丰富。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从不同栽培模式下黄连的土壤养分的平均含量来看,柳林下栽连模式的土壤肥力最高。

林下栽种黄连土壤表面覆盖着大量的生物有机体,生物有机体在土壤生物和自然环境的作用下逐渐分解,形成有机质储存在土壤中,供黄连吸收。柳杉较黄柏和厚朴林更能提供黄连生长的遮阴条件,此外在3种林下种植模式中,柳杉林下栽连模式的土壤有机质、氮素营养、磷等较为丰富,因此产量最高(表4)。

参考文献:

[1]李鑫鑫.黄连栽培模式对土壤因子的影响及黄连品系间主要生理指标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2]马存平,王海鹰,李军保,等.封育对昭苏马场春秋草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9(14).

猜你喜欢

黄连土壤肥力产量
武汉城市绿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不一样的“双黄连”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云南干热河谷葡萄园土壤肥力特征与初步评价
甘孜州酿酒葡萄产地土壤肥力状况及施肥建议
衡阳烟区植烟土壤保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小矮子”黄连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黄连最清胃火,但体寒者慎用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