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扬州慢》的音乐艺术特点

2016-05-14李荟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姜夔

李荟

摘 要:《扬州慢》作为姜夔自度曲中的一首代表作,不仅具有姜夔自度曲的一般特点,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试图对作者及创作背景进行简析,从音乐方面来分析《扬州慢》,希望能对这首作品的内涵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扬州慢》 姜夔 词曲结合

中图分类号:I20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83-01\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他是南宋词坛上最讲究音律,号称“格律派”的词人。他的词不媚不俗,注重淡雅,音节和谐,合乐能唱,词风既不同于豪放旷达的苏东坡与辛弃疾,也不同于婉约可人的李清照、秦观,而是独辟蹊径,形成了自己清刚俊逸的艺术风格。

由于个人生活经历与时代的局限,姜夔的词乐大多是抒发个人身世的悲吟苦叹之作,“毕竟缺少振奋人心的鼓舞正气的热情,而且有感伤的消极情趣”,如《杏花天影》写的是羁旅的愁怀和对恋人的思念,《长亭怨慢》写的是离别之感伤。而《扬州慢》就完全脱离了这种仅仅是咏物或抒发个人情感的局限,上升到对国家山河破碎、都城荒废的忧思之情,感时伤世的家国之忧。音乐部分也是从表达内容和情感出发,突破了按谱填词,强求一致的陈规,词与曲都有了新的处理,最后达到词乐高度和谐,具有相当高的文学性与艺术性。下面,笔者就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它的音乐部分:

1 《扬州慢》的曲式分析

《扬州慢》的词写得意境深远,黍离之悲已跃然纸上,然而正是由于它的曲调,才使得这首词“活”起来,让人思之深远,回味无穷。《扬州慢》是一个二段体结构,分为AB乐段,对比性结构。

A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属于起承转合式乐段。第一乐句可以分为三个小句读,每一个小句读内部主要为级进,且多为下行音阶进行,句读之间为跳进。四分音符为主,一字一音,平缓而规整。每一个小句读都是由弱拍进入强拍,动力性强,有助于推动音乐发展。第二乐句依然从弱拍进入,加入二分音符及附点音符,节奏较第一乐句要复杂,从时值看来则更为舒缓,旋律的发展依然为音阶式进行,下行音阶为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乐句可以分为三个小句读,大量运用附点节奏,紧凑而有内在动力,乐句一开始就连续运用了两个四度的跳进,第二个是第一个的上方小三度的模仿,接着是连续的附点音符,旋律发展有跨度。此乐句是本乐段里的小高潮、小华彩。第四乐句分为三个小句读,第一个小句读是对前乐句的模仿,同样是两个四度的跳进,带有时值的变化,如将第三个音符的时值扩大到三拍,从而拉长了乐句,改变了感觉。接下来的句读,音符时值较长,节奏舒缓,旋律的发展又转为级进为主,渐趋悠长与稳定。

B乐段也是四乐句的乐段,与A乐段呈对比结构,情绪较A段更为激动,音乐有更大的发展。第一乐句依然采用的是弱拍进入强拍的节奏安排,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旋律以级进为主,平稳而悠缓,第二部分出现两个小跳进。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乐句里面出现了七度大跳,呈现出巨大的落差感。第二乐句主要为八分附点音符加上四分附点音符的节奏,时值较短,显得紧张而又有动力感。到后面引入二拍附点音符,时值拉长,旋律悠长,有小高潮的感觉。第三乐句细分可以分为三个小句读。乐句一开始就使用了三个连续的上行三度音,事实上,在这首曲子里面运用三度音程多达三十余次。后面两个小句读旋律既有跳进又有级进,下行为主,节奏型的运用,与A乐段中第三乐句有渐趋相同的趋势,为“合尾”做好准备。第四乐句是对A乐段最后乐句的简单再现,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当中“合尾”的手法。

通过对AB乐段的具体分析,我们已经知道,B乐段不是对A乐段的重复,而是自己有变化发展。与词乐的文学部分保持一致,A段文学部分重于写景,所以音乐部分较为客观,显得从容舒缓。B乐段文学部分偏重抒情,所以音乐部分情绪较激动,旋律发展的幅度扩大,更富有空间感。

2 《扬州慢》音乐上的特点

音阶、音律方面,《扬州慢》采用了古音阶的宫调式,又强调使用了角、羽两音,使得调性有游离的倾向,但最后回到了宫音,主调式明显,既丰富了音乐的发展,又有明确的调性。

曲式结构方面,梁燕麦在他的文章《姜夔的自度曲》中,将姜夔自度曲的曲式结构类型划分为:平行结构、对比性结构、即兴性的自由体结构三种。其中对比性结构的特点为:当乐曲在满足表达曲折感情时的需要,音乐在上下片结构做较大的改编与发展,形成强烈的对比。《扬州慢》作为姜夔自度曲中的代表作,其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感情转折起伏,因而音乐变化较大,造成了A、B乐段的音乐上的对比,正属于这种对比性曲式结构。而在最后,《扬州慢》采用了我国传统民间音乐所常用的“合尾”的音乐形式,使乐曲保持了高度的统一,体现了姜夔的高超的作曲技法。

旋律方面,《扬州慢》的旋律多下行的音阶进行。曲调多次强调了音阶中的变徴、变宫两音,音乐家在对它进行处理的时候,遵循了我国传统音乐所特有的进行原则:变徴进行到角,而不是徴;变宫进行到羽,而不是宫。也就是说碰到这两个音时,音乐是往下进行的。如曲调中的第一乐句的“名都”是变徴到角的进行;B乐段中的“冷月无声”所对应的音乐,是变宫到羽的进行。这是姜夔在遵循传统音乐进行 的原则的同时,又考虑到词的声调的结果。总之,《扬州慢》遵循了一般的声韵规律,又不拘泥于此,而是更注重音乐自身的发展规律及思想感情的表达。

节奏方面,在作品的曲式分析中已经提到过,《扬州慢》整首乐曲每一乐句都不是从最强拍开始的,而是或从最弱拍,或从次强拍,或从次强拍的弱位起音。这种节奏的安排,既照顾了音乐发展需要很强的动力感,又满足了与所和字音声韵相谐的需求,使得音乐的曲调与词的音韵达到完美的统一。

《扬州慢》是表达黍离之悲的代表作,它反映了感时伤世的家国之忧,是白石词里难得的一篇大爱之作。作品词曲相谐,作者不仅没有单独偏重于文学部分或音乐部分,而且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从而达到了和谐之美的至高境界。《扬州慢》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宋代词乐发展所达到的高度,也为后世的音乐创作、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是中国音乐史及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猜你喜欢

姜夔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姜夔词研究
姜夔的江湖
近二十年姜夔研究述评
南宋姜夔《白石诗说》诗法属性新探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陆明君
论姜夔词的表现艺术
王国维“黑”姜夔
幽香暗渡,灯火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