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轴雪景,寒了一千载

2016-05-14何晓萌

收藏·拍卖 2016年7期
关键词:雪景文物

何晓萌

在天津博物馆二楼《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的展厅之中,馆藏的《雪景寒林图》位于展厅侧正中最明显的位置,它安静地在那里迎接每一位参观者,其壮阔雄浑的画面,摄人心魄的气韵,让人不禁驻足停留,细细品味。这样一幅国宝名画历经世代更替,辗转众多藏家之手,也经历硝烟战水,终得善藏,它所承载的不仅是厚重的历史,更是传承的精神。

《雪景寒林图》是天津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纵使该馆享有包括古代青铜器、陶瓷器、玉器、书画、民间工艺品及近现代历史文献等近20万件的丰富馆藏文物,但这幅宋画巨制依旧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天博的镇馆之宝。它出自北宋绘画大家范宽之手,整幅画气势恢弘,散发寒气逼人的气氛,让无数观画者驻足停留,一探究竟。自成一家,雨点积墨写山骨

范宽名中正,字仲立,陕西华原人,因其性情温厚,人称“范宽”。他主要活动期在北宋前期,是北宋山水画代宗师,与李成、关仝合称“三家山水”,而和这两位大家相比,范宽算是晚辈,当李成享誉画坛之时,他还无人问津。其时,人们学画多是模仿李成,范宽当然也不例外,他认真研习李成的画法,画技日益精进。但不久,范宽就遇到了创作瓶颈,时人在评价他的作品时只赞美画风很像李成,为此,他十分苦恼。面对如此境况,范宽将重点转向关中大地,在大自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突然领恬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此后,他逢山便入,久居山中,观察山川不同时辰和季节的变化,着重表现所刻画物象的质地和本貌,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

经过长期的绘画实践,范宽的技法愈加纯熟,他的作品往往采用全景式的构图方式,整座山完全展现在画面之中,彰显北方山水的雄阔壮美。他喜用“雨点皴”与“积墨法”。“雨点皴”是将毛笔用力点下后迅速提起,形成下笔重而提笔轻的长点,因其形似雨点而得名。“积墨法”是层层累积墨,待层墨干再涂层,如此往复直至达到需要的效果,这种画法能够增强物象的立体感与质感,也是范宽常用的技法之。范宽的画法影响很深,曾被李唐、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说赵孟、吴镇、黄公望、王蒙)及以龚贤、高岑、吴宏等为代表的金陵画派所学习。在美国《生活》杂志评选的1000年对人类最具影响的百大人物中,范宽排名第59位,可见他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但遗憾是,范宽的画竹存在不多。天津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雪景寒林图》更是幅少见的精品佳作。

山水巨制,万丈寒光千秋雪

《雪景寒林图》为绢本设色,纵1935cm,横160.3cm,它的尺幅之宽是宋代绘画中绝无仅有的,因为宋代生产绢的工艺只能织造窄幅的绢,可以织得很长,但宽度有限。例如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长达528.7cm,但宽度只有25.2cm。那么,《雪景寒林图》为什么会如此之宽呢?因为此画是由三条绢拼接而成,如果仔细观察,在画面中就可以看到两条拼接的痕迹。

整幅画生动地描绘出了秦陇山川初雪过后的壮美景色,画面之中群峰林立,山势高耸,枯木成林,山石峭硬,深谷寒林问萧寺掩映,远景山峦连绵,流水从上迂回而下,前景山麓水边密林数重,后有村居屋舍,一人张门而望,山麓人家的恬静生活表露无遗;屋舍后方中景的山石迎势而上,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林木,再用细密的“雨点皴”皴擦烘染山石的质感,表现林木浓密、枝丫锐利、山石雄浑之感,为寒冷的冬景增添了几抹生机。山中楼阁在烟云的笼罩下尤显幽静深邃,宁静神秘。整幅画作没有表现白雪皑皑的场景,但却寒气逼人,这是因为范宽在山顶、屋顶、坡石处采用留白处理,不着墨色,犹如积雪般,强调雪意。全画布局严整,笔墨厚重,气势磅礴,境界深远,动人心魄,使观者身临其境,不禁为之震撼。范宽善画雪景,其作品被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这幅《雪景寒林图》就是其代表作之,山川的气魄、魂魄通过此画表露无遗。此画留款“臣范宽制”四字,藏于前景树干之中,因墨色与整幅画作极为接近而不易辨认。再细细观察《雪景寒林图》上的诸多印鉴,还可以看到除乾隆皇帝外,先后有“蕉林…安氏仪周…潞河张翼”等些收藏者留下的印记,证明此画流传有序。经过近千年的流转,《雪景寒林图》成为了现存中国大陆唯的范宽作品,弥足珍贵。辗转流传,千古神品终善藏

《雪景寒林图》至今保存完好,曾被梁清标、安岐等历代藏家鉴藏。画上的“蕉林收藏”与“安氏仪周”之印便分别出自梁清标与安岐。安岐是清朝初期著名的收藏家。安家在天津、扬州两地经营盐业,是富甲

方的大盐商,正是凭借安家强大的经济实力,安岐以精收藏、通鉴赏而闻名。他花巨资从收藏家梁清标手中购得了《雪景寒林图》,并在其所著的《墨缘汇观》中评价此画为“宋画中无上神品”,所谓“神品”为宋代书画等级中最高的级。书画等级分为四品:逸品、神品、妙品、能品。“逸品”一级是明清后出现的,作品诗书画印俱全,凸显文人闲情逸志之雅趣。而在宋代,“神品”是对于画作最高的评价。由此可见,安岐对《雪景寒林图》评价之高。

可惜的是,安岐死后,安家家道中落,其后人便把这幅《雪景寒林图》卖给了当时的直隶总督。为了讨乾隆皇帝的欢心,直隶总督又把这幅名画献给了皇帝,入藏乾隆内府。直到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雪景寒林图》流落民间,被个英国土兵在天津的旧书市上销售,后被张翼购得藏于家中。张翼曾任工部右侍郎、开平矿务局督办、总办路矿大臣,因兴办矿业发家。由于他十分喜好收藏,因而经常出入古董行、旧书市等地,花费巨资购买稀世珍品,收集名家作品。机缘巧合,张翼从英国兵的手中买下了这幅《雪景寒林图》,经过仔细鉴赏后确定它是藏于皇宫的名画,便在画角印下“潞河张翼藏书记”的朱文方印和“文孚嗣守”自文方印,并将画藏于家中,秘不示人。张翼去世以后,其子张叔诚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和父亲的影响,也深爱收藏,精通鉴赏。张叔诚悉心保护着《雪景寒林图》,并遵照父亲的遗训,从来不把《雪景寒林图》拿出示人。抗日战争期间,张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其房产、店铺等大多被侵占与掠走,而此时的张叔诚又闭门谢客,坚决不为日本人做事,只能靠变卖家产艰难度日。当时,一个日本古玩商看上了张叔诚收藏的字画,希望他可以将这些字画转卖给自己,但都被张叔诚拒绝了。最后,这个日本古玩商勾结日本驻天津的官员,侵占了张叔诚仅剩的处房产,声称只要他肯卖掉收藏的字画,哪十自只卖幅,房产便归还给他。在这样的威逼利诱之下,张叔诚并没有妥协,他说就算饿死,祖先留下来的东西也不能卖。就是靠着这个信念,张叔诚守护着这些藏品挺过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直到新中国成立。

《雪景寒林图》伴随着张叔诚经历了中国新旧社会风云变幻,历经坎坷依旧神韵不减。1981年,83岁的张叔诚老先生毅然决定将这幅连自己家人都秘不展示的《雪景寒林图》连同其他文物珍品共计455件全部捐献给国家。他本可以将这些藏品换作万贯家财,留给子孙后代,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这样说:“自古以来,文物收藏都是聚难散易,如今我已经老了,就怕我死后,子孙将这些文物散卖了。”他反复思量如何给这些文物找个好的归宿。最终,张叔诚老先生决定将这些藏品全部捐献给国家,他说文物由国家收藏才是永存的。张叔诚老先生为保护《雪景寒林图》及其他国宝文物付出了毕生心血,正是由于他的坚持、坚强、坚守,《雪景寒林图》这幅稀世珍宝才能在今天与观众见面,当世之人才能够亲身感受北宋大家范宽笔下的恢弘山水,深远意境。

猜你喜欢

雪景文物
寻找中国最美雪景
瑞雪兆丰年
《大坂山雪景》《高原平湖》
Museum Honors History and Culture of Lin’an
Artist Prints Charms of West Lake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山中雪后
雪夜遇熊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