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民族“南北”史诗类型探微

2016-05-14吉差小明朱崇先

关键词:南北

吉差小明 朱崇先

摘 要:中华民族史诗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两大史诗体系,其中南方以创世史诗为主,北方以英雄史诗为主。创世史诗产生于最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初期,反映人类早期的现实生活,而英雄史诗一般产生于奴隶封建社会时期,反映人类与自然灾难、原始部落之间的斗争事迹。《阿黑西尼摩》是南方彝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是北方满族史诗。分析两部史诗的内容结构体系、文化类型和史诗分类,探索其共同的史诗学特征,同时对史诗存在的类型形态深入分析,可建构一种新的史诗研究模式——史诗类型学。

关键词:史诗类型;文化类型;《乌布西奔妈妈》;《阿黑西尼摩》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073-03

史诗类型学是指以类型学为研究视角对史诗现象进行研究,并总结归类各种属性特征的一种文学现象。类型学是目前学术界所关注的一个文学研究前沿问题。它涉及到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语言创作而产生的相同或相似的文学现象。阐释《阿黑西尼摩》和《乌布西奔妈妈》两部史诗的内容和文化类型体系,进而探索中华民族南北史诗类型。

一、两部史诗的内容类型比较

目前学术界把史诗内容反映远古时期人类创造万物的艰难历史事件等人类发展历程的长篇叙事长诗,归于创世史诗类;反映远古时期人类战胜灾难、解救人类的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归于英雄史诗类。《阿黑西尼摩》是属于南方史诗体系,系于民族创世史诗。南方创世史诗比较丰富,如彝族的《勒俄特依》《查姆》《梅葛》《阿西的先基》、佤族的《西岗里》、纳西族的《崇班图》(又称《创世纪》)、白族的《开天辟地歌》、哈尼族的《奥色密色》、拉祜族《牡帕密帕》、景颇族的《穆瑙斋瓦》、土家族的《摆手歌》、壮族的《布洛陀》、水族的《开天立地》、苗族的《苗族古歌》、瑶族的《密洛陀》等。中国南方民族主要以创世史诗为主,史诗内容包括宇宙和人类的起源、文化的起源、民族迁徙事迹等,反映了远古时期人类到民族形成的漫长艰难历程。《乌布西奔妈妈》属于北方史诗体系,即系属于英雄史诗。北方民族英雄史诗比较丰富,不仅有著名于世的中国三大英雄史诗《江格尔》《格萨尔》和《玛纳斯》,还有更多的英雄史诗,如满族《天宫大战》、蒙古族《汗哈冉贵》《钢哈尔特勃赫》《那仁汗克布恩》《勇士谷诺干》、达斡尔族的《阿啦坦噶乐布尔特》、赫哲族的《满斗莫日根》、维吾尔族的《乌古斯传》等。英雄史诗就是歌颂英雄事迹的长篇叙事诗。史诗是世界性的古老而独特的文学样式,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等英雄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而中国北方的这些英雄史诗与西方英格兰民族第一部史诗《贝奥武甫》、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等英雄史诗一样,中国英雄史诗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历史文化价值。根据研究者的目的和所要研究的对象,可以对史诗的属性作出明细的归类。通过对史诗资料形态的排比来探求其演变规律,以理性逻辑思维和客观判断各史诗的相互渊源关系,甚至对一部史诗的各种类型研究。具有一定的史诗形态并且延续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史诗,都可以进行类型学研究。这种分组归类方法因在各种现象之间建立有限的关系而有助于论证和探索。

《乌布西奔妈妈》是满族一部古老的英雄史诗,又称《妈妈坟的传说》《娘娘洞古曲》《白姑姑》《祭妈妈调》和《祭妈妈神》等。民国时期,东北满族民众还讲唱《妈妈调子》《妈妈号子》等。目前公开出版的《乌布西奔妈妈》诗歌全长6000余行,诗句长短不一。史诗内容反映的是满族部落时代的战争风云。史诗内容总共由10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头歌”,是满族女真古歌特有的叙述结构模式,以满语长滑腔唱吟,抒发对满族女性英雄乌布西奔的赞颂。第二部分“创世歌”,是讲述天母阿布卡赫赫派神鹰和神燕创造世界的神话故事,其中史诗阐述了东海诸多部落连年争战不休的缘由。第三部分“哑女歌”,主要叙述了乌布西奔奇特的降生经历和苦难的童年生活。第四部分“古德玛歌”,是叙述乌布逊由强变弱,反映了远古满族部落时代的战争风云。第五部分“乌布逊歌”,是讲述乌布西奔长大重返乌布逊,并被民众推为乌布西奔大萨满的过程。第六部分“海魔战舞”,叙述了乌布西奔率领乌布逊部部落民众渡海远征女窟三岛的历史事迹。第七部分“太阳神歌”,是叙述乌布西奔先后多次派族众探海及其寻求太阳神的艰难历程。第八部分“海祭葬歌”,讲述了乌布西奔在探海东征途中逝世,族人用流筏将其尸体运回,并为其举行了隆重的海葬,再现了东海女真人神圣的海祭和海葬仪式习俗。第九部分“不息鼓声”,是讲述女真后世族人对乌布西奔的虔诚祭拜,表现了满族母性崇拜思想意识。第十部分“尾歌”,是以短小的篇幅来再次赞颂乌布西奔,这部分内容与史诗开头的“头歌”内容相呼应。

史诗《阿黑西尼摩》是流传于云南省哀牢山区元阳县一带的彝族创世史诗。阿黑西尼摩是彝语音译,阿黑为氏族的称谓,西尼是人名,摩是母的音译,指女性。在彝族人民眼里她是创造万物的女性始祖,简称为西尼或西尼摩,故也译为《万物之母阿黑西尼摩》。史诗内容分为序歌和正文两个部分。序歌中讲述了阿黑西尼摩的奇异诞生。史诗记载她是由一种类似球形的物体西白勒孕育而生的。史诗内容还讲述若要追溯万物的起源,只能追溯到西尼,因为西尼是万物之母,如“天地人世间,物种万万千,追寻祖宗源,源出西尼摩。”阿黑西尼摩是大自然的历史产物观念,具有古老原始朴素的唯物思想理念。史诗正文部分又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西尼摩生万物”,史诗记载是阿黑西尼摩生下万物,即万物之母。第二部分是“人类的起源”,讲述人类起源历史事迹。第三部分是“分天分地”,主要讲述宇宙的形成,天地的形成。第四部分是“叽依定历法”,主要讲述彝族历法相关的神话传说故事情节。第五部分是“旱灾”,主要讲述人类经历灾难的生活艰难历程。第六部分是“洪水泛滥”,主要讲述洪水神话故事、人类战胜灾难、人类的再次起源等内容。第七部分是“天地的生日”,主要讲述彝族宇宙观、时间观,反映了天地起源的历史文化渊源。第八部分是“长寿和死亡”,主要讲述彝族人民的生死观,认为万物都会死,生死是一种自然现象。第九部分是“婚嫁的起源和演变”,主要讲述的是彝族婚姻文化渊源。第十部分是“祭奠的兴起”,主要讲述彝族丧葬文化渊源。1989年,史诗《阿黒西尼摩》由元阳县彝族毕摩施文科、李亮文提供抄本并吟唱,罗希吾戈、普学旺翻译,1990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阿黑西尼摩》彝汉对照本。目前史诗《阿黑西尼摩》公开出版的字数有19000余行,为五言诗句,富含排比、对仗、押韵的古体诗歌风格。其内容富有彝族谚语和尔比克智比赛的民族特色。两部史诗的内容体系别具一格,都具有独特的内容篇章,构成整个宏伟的史诗。

二、两部史诗的文化类型比较

在“类型学”的关照下审视民族文学,发现民族文学的发展历程与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通过研究民族史诗来挖掘其历史文化是可行的。一定的文学类型与一定的社会历史进程相联系,世界上可以说所有民族大致都经历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民族在其发展的相同或相似的阶段,都有可能形成一定的文学类型。我们可以从中找出相似的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相似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在1958年的第四届国际斯拉夫学大会上,日尔蒙斯基指出,文学的比较研究包含历史发生学与历史类型学两大方面,历史发生学比较旨在确立那些建立在文化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产生的影响与借用现象,历史类型学比较则旨在发现没有这类影响与借用但内在地相似的现象。史诗《阿黑西尼摩》与《乌布西奔妈妈》比较属于后一种研究范畴。

史诗富有时代文化气息,似乎与时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史诗类型形态的变化。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其中史诗的基本情节结构类型基本不变。研究史诗的形态演变过程,找出其先后演变规律,从而结合史诗学、文化人类学和宗教学,确定遗存的史诗文化性质,进而分析史诗所反映的民族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关系和精神文化等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史诗作为民族共性的民间口头传统,每部史诗都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和民族文化底蕴。对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和彝族史诗《阿黑西尼摩》的文本解读,可以发现两部史诗的大致发展历程,都是从民族图腾信仰到祖先崇拜,进而又从民族图腾崇拜和祖先的祭祀仪式的发展演变过程。两部史诗都体现出母系社会时期的生活,反映了满族和彝族对女性崇拜的思想意识,折射出两个民族的女性社会地位和历史价值。

在我国分为南北两大史诗体系,各自存在较大区别,相互之间的比较研究较少,《乌布西奔妈妈》和《阿黑西尼摩》的比较研究正好弥补了南北两大史诗体系比较研究的空白。彝族是西南内陆的土著民族,属于亚热带,多山地,以农业为主。《阿黑西尼摩》体现的是云南彝族的亚热带农耕文化和山地梯田文化。女真人是北方的陆海民族,主要从事牧业、采集和狩猎、渔业等。《乌布西奔妈妈》体现的是北方温带的游狩文化和江海渔业文化。阿尔泰语系民族史诗代表的是草原文化,女真人古代史诗不仅包括草原文化,而且具有丰富的江海文化内容。

两部史诗内容反映了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当人类发展到原始狩猎和农耕社会生活的高级阶段后,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本事,重新认可自己可以战胜一切灾难。因此各民族先民创造了很多以本民族部落祖先身份为史诗主要人物形象的史诗,并且把民众共同创作的英雄人物作为民族文化精神领袖。“阿黑西尼摩”和“乌布西奔”分别是彝族和满族的祖先化身,均属于民族的精神文化支柱,可以说是两个民族精神的象征。她们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阿黑西尼摩”和“乌布西奔”形象及其事迹,不仅凝聚着两个民族对远古时期社会的理解,也对自己宗教信仰——毕摩文化和萨满文化的虔诚以及对自己风俗民情的认知。她们分别是彝族和满族文化现象的缩影,映衬出两个民族先民的智慧、勇敢、公正、善良、正义的优良传统文化思想、民族审美理想和深层的文化意蕴。

《乌布西奔妈妈》是一部典型的萨满英雄史诗,萨满教的思想观念及萨满文化的诸多方面渗透于史诗全篇内容。史诗蕴含着丰富的神话母题,营造着一个神奇的神话世界,展现了满族先民的思维特征和古老的信仰文化。《阿黑西尼摩》自始至终都充满了彝族的毕摩文化思想,其中在<阿黑西尼摩生万物>和<祭奠的兴起>篇章内容中,彝族的原始宗教和毕摩文化思想表现最为集中、最为明显。史诗的最后部分<祭奠的兴起>系统介绍了彝族的毕摩制度,包括毕摩教的活动礼仪、社会作用和毕摩传承的继承培养等文化渊源。

可见,史诗《乌布西奔妈妈》文化类型属于北方游牧文化、草原文化和萨满文化等文化底蕴;而史诗《阿黑西尼摩》属于南方农耕文化、高原文化和毕摩文化等文化意蕴。

三、南北史诗类型比较分类

类型学指一种对现象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学科,一般称为类型。史诗类型是一个特定的概念,特定的研究领域,指的是时空不一的史诗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史诗类型范畴有题材类型、主题类型、人物形象类型、故事情节类型、体裁样式类型、作品结构类型等。中国史诗有南北两大体系,其中北方史诗主要以英雄史诗为主,通称英雄史诗群,而南方史诗主要以创世史诗为主,通称创世史诗群。目前大多数学者把中国史诗分成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两大类。

以类型学为视角全面关照中国南北史诗群的现存实际情况和结合相关理论探索南北史诗类型,有以下几种分法:

1.按照史诗产生时间分,有远古史诗或称神话史诗或称原始史诗、近代史诗、现代史诗3种形式。其中远古史诗是产生于远古时期,此时大量产生创世史诗,其艺术意识属神话类型。近代史诗属于奴隶社会时期或封建社会时期人类集体创作和传承的史诗,此时主要是英雄史诗的大量产生,这是为恪守规范的时代,具有较浓的神魔色彩和巫术气氛,其艺术意识属拘泥传统型,也有神话传说相关内容。现代史诗指现代文人依据原始史诗的相关内容,创造长篇叙事史诗,属于“历史主义”时代,其艺术意识属于个性化创作型,也称为文人史诗。

2.按照史诗主题与内容分,有创世史诗、英雄史诗、迁徙史诗和复合史诗(包括创世史诗、英雄史诗、迁徙史诗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创世史诗指叙事远古时期人类创造万事万物的神话故事,包括宇宙的形成、万物起源、人类起源、文化起源等内容。创世史诗在中国南方地区的蕴藏量极为宏富。彝族、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白族、普米族、拉祜族、阿昌族、羌族、景颇族、布依族、德昂族、傣族、瑶族、水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壮族等民族中都流传着本民族或本支系的创世史诗。英雄史诗是指叙事英雄人物相关事迹的长篇叙事诗,如《支格阿鲁》《江格尔》《格萨尔》和《玛纳斯》等英雄史诗。迁徙史诗指叙事民族迁徙历史事迹的长篇叙事诗。复合史诗不仅包含创世史诗,也包括迁徙史诗、英雄史诗等,如彝族史诗《勒俄特依》。

3.按照史诗记载的语种类分,有民族语记载类史诗、汉语记载类史诗、外语记载类史诗等。

4.按照史诗语体分,有韵文体史诗、散文体史诗、韵散文体史诗、小说文体史诗4种。

5.按照史诗传承方式分,有活态传承和书面传承或叫口头传承和书面传承两种;

6.按照史诗的民族属性分,有汉族史诗、彝族史诗、藏族史诗、蒙古族史诗等等。

7.按史诗主人公性别分,有男性英雄史诗和女性创世史诗,如满族《乌布西奔妈妈》和彝族《阿黑西尼摩》。

8.按史诗流传地域类型分,有高山史诗、山地丘陵史诗、平原史诗、江海史诗等。

9.按语言体系分,有汉藏语系史诗、印欧语系史诗、阿尔泰语系史诗、南亚语系史诗、南岛语系史诗等,再细分有北方的突厥语史诗,主要在中国西北和东北部区域。汉藏语系史诗有状侗民族史诗、彝哈民族史诗、傣缅民族史诗、高山族民族史诗、东南民族史诗等。

通过分析史诗《阿黑西尼摩》和《乌布西奔妈妈》,追溯史诗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溯源史诗两位主要人物形象所依附的文化内涵和史诗富有的审美特征。创世史诗产生于最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初期,反映人类早期的现实生活,而英雄史诗一般产生于奴隶封建社会时期,反映人类与自然灾难、原始部落之间的斗争事迹。以上史诗分类不是绝对的,其中每种分类方法都是相通的,只是从不同的视角大致对史诗分类而已,实际上各种分法都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如《乌布西奔妈妈》既属于英雄史诗,也属于女性史诗等。史诗类型学是用比较研究方法,对收集到的史诗文本(口头文本和书面文本)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分类,总结史诗属性及其类型。

综上所述,史诗产生年代、史诗内容情节结构、史诗文化内涵体系及史诗基本属性特征具有其类型共同性,可以阐释不同民族史诗在不同历史进程中的形态和类型。史诗是一种庄严而古老的、风格独特、结构宏伟的叙事诗。中国南方有大量的创世史诗,北方却有大量的英雄史诗。在“类型学”的关照下审视民族文学发现民族文学的发展历程与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在史诗类型学中,类型学体系包括史诗类别、史诗题材类型、史诗内容情节结构类型、史诗主题类型、史诗母题类型、史诗人物形象类型、史诗文化内涵类型、史诗传承与传播类型、史诗语体类型等。以类型学视角溯源史诗演变的主要形态历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

参考文献:

〔1〕富育光译注整理.乌布西奔妈妈[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2.

〔2〕罗希吾戈,普学旺.阿黑西尼摩[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

〔3〕郭淑云.满族萨满英雄史诗《乌布西奔妈妈》初探[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03).

〔4〕郭淑云.从《乌布西奔妈妈》看东海女真人的部落战争[J].西北民族研究,2014,(05).

〔5〕路倩倩.彝族史诗《阿黑西尼摩》的文化价值浅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2).

〔6〕郭淑云.《乌布西奔妈妈》的史诗特点[J].民族文学研究,2015,(1).

〔7〕刘黛.满族说部《乌布西奔妈妈》的美学研究价值浅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6).

〔8〕吴正锋.读《史诗类型与当代形态》[J].中国文学研究,2006,(1).

〔9〕潜明兹.史诗类型略论[J].民族文学研究,1987,(4).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南北
游走南北 蕴含古今
南北分界话秦岭(下)
闲情
南北车合并形成海外竞争合力
云南报销案与晚清同光之际的南北纷争
南北共赢,携手同行 第八届中国饲料工业南北交流活动在江苏溧阳拉开帷幕
南北冰雪写意
中国历史上的东西之争与南北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