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亚华文教育事业的燃灯者

2016-05-14韩晗

中国报道 2016年8期
关键词:燃灯中文系南洋

韩晗

据不完全统计,直接或间接受业于王润华的学生有近30万之巨。他们大多成为沟通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交流使者,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加深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南亚华文教育事业的燃灯者”是我对新加坡华文教育家、学者、诗人与作家王润华所做的定义,在他五十余年的文学创作、文学教育与文学研究事业中,筚路蓝缕、艰辛开拓,在南海彼岸打下了东南亚华文教育事业的一片广阔天地。他犹如一位“燃灯者”,为寻找真知、传播文化,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受流落海外的中国文人影响

1941年8月,王润华出生在马来西亚霹雳州。与大多数客居在南洋的华侨相似,王润华的祖父在晚清时因生活所迫,从广东“下南洋”来到马来西亚,但王家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华裔身份。因此,王润华的父亲为他取名“润华”。

1941年12月,被称为“马来之灾”的马来亚战役爆发,日本侵略者给马来西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帝国主义被驱赶之后,英国殖民者又对当地实行严酷的白色恐怖统治直到马来西亚独立的1957年。可以说,在王润华念大学前的十几年,他一直在侵略者、殖民者的压迫下生活。

所幸的是,当时的马来西亚有一批来自中国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王润华的国文老师、文学引路者余乾风。在一次作文课上,余先生走到王润华面前,告诉他:“你写的诗还不错,你就写诗好了,不要写那个(作文)题目。”余先生的“开恩”让王润华的诗歌创作一发不可收拾,他开始有诗歌作品在报纸上发表,成为当时培元中学小有名气的校园诗人。

“如果没有当时流落到海外的那些中国文人,可能对我的启发就会不大。”这是王润华对自己当年走入诗坛的感叹,而这种在海外对中华文化笳吹弦颂的传承启迪了王润华的一生。

多元文化的经历和背景

1962年,21岁的王润华获得“台湾侨委会优秀侨生奖学金”,进入台湾政治大学攻读西洋语言文学。在台湾求学期间,王润华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与同学一道创办“星座诗社”,还办了《星座诗刊》 杂志,翻译了法国作家加缪的《异乡人》并出版。

从台湾获得学位的王润华回到母校培元中学,成为一名中文老师,当时马来西亚正处于全球化的浪潮中。王润华发现,仅有中文基础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外华文教育者,中英俱佳才能真正在海外拓展华文教育事业。在执教培元中学11个月后,王润华毅然赴美,进入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就读。

为了追随著名历史学家周策纵教授,王润华又从加州大学转学到威斯康辛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师从周策纵教授期间,王润华从现代文学游弋到古典文学,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的是郁达夫与南洋之关系,博士毕业论文则是研究晚唐文学家司空图。论文写作迫使王润华大量阅读华文经典文献,使其真正成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华文文学学者,这为他回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并走向国际,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奠定了重要基础。

新加坡华文教育之父

“第二年受聘于新加坡南洋大学,我有点犹豫是留在美国还是回归东方,我的导师周策纵认为,我受过中西不同治学方法的影响,认识中西的文学及理论,可以给亚洲的中文系带来革新、突破性的学术贡献,比留在美国有意义。”这是王润华回忆自己“回归家乡”的原因。当时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百废俱兴,大学教育特别是华文教育处于初创期。

1955年成立的南洋大学,系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投资兴建,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为第一任校长,但该校成立二十余年来,一直未能跻身国际知名学府,其中文教学中心更是1974年才建立。在这样的环境下从事华文教育、研究工作,王润华可谓平地起高楼,比他在美国获得教职的难度要大得多。

王润华执教南洋大学后,便开始着手改革课程,期望可以真正地普及华文教学。1980年,南洋大学一分为二,文科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从这一年开始,王润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执教二十余年,被学界公认为“新加坡华文教育之父”。

1989年起,王润华开始与中国内地学界开展学术合作,他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客座教授或学术顾问,并培养了不少在中文研究、教学中卓有建树的青年学人,如朱崇科、南治国等,他们中不少人成为海外华文教育、对外汉语研究的青年主力军。而且,王润华身体力行,继续进行文学创作,他的小说、散文因人生阅历的丰满而臻炉火纯青,自成一家,成为海外华人作品的典范之笔,被学界誉为“东南亚讲中国故事第一人”。

近年来,王润华退休后又受聘于台湾元智大学、马来西亚南方大学等高校的中文系,继续进行华文教育的开拓性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就。2006年,王润华邀请世界各地数十位中文系主任,联合撰写《全球化时代的中文系》一书,集中探讨华文教育在全球化时代所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这本书被视作国际华文教育的里程碑之作。

今日的王润华已年过古稀,仍不辞辛劳,奔走在东南亚华文教育、研究第一线。近年来,他又受聘于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副校长。在任期间,他不但成功地为该校申报了华文教育硕士点,还频繁推动该校与中国内地高校合作,成为东南亚地区与中国内地高校联系合作最为紧密的大学之一。

王润华毕生如一日的艰苦付出,收获累累。据不完全统计,仅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的华文教育,30年里实现了几乎从无到有、从简单培训到本科、硕士、博士全阶段、多层次、高级别的高等教育体系,直接或间接受业于王润华的学生有近30万之巨,他们大多成为沟通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交流使者,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加深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切再度证明:华文教育是一项没有止境的事业,必须要几代人坚持不懈以“燃灯者”的情怀付诸努力,才能真正地让“中国故事”在全世界流传。

猜你喜欢

燃灯中文系南洋
纽约“东村”的南洋菜
中文系何为?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想让孩子飞出大山——关于“燃灯”校长张桂梅的作文素材
长治学院中文系简介
八月节令殊胜之燃灯佛 此法本来无所得 多生受记有燃灯
九月节令果实之石榴 燃灯疑夜火 辖珠胜早梅
黄振东作品
民国南洋华侨文献出版热及“南洋”观辨析
西部放歌八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