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熊猫,我的专属模特

2016-05-14薛玉斌

摄影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乔乔雅安交配

薛玉斌

2015年6月22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雌性大熊猫“科琳”顺利产下一对雌性大熊猫双胞胎。23日获知消息后,我立马赶往大熊猫基地拍摄。那天繁育研究基地游客如织,非常杂乱。为了能有一个干净的背景,我选择在大熊猫产房外隔着玻璃一米多的位置进行拍摄。这样虽然背景清净,但时不时会有游客出现挡着镜头,我只能一直采取“蹲马步”的姿势,在闪躲游客身影的同时随时准备按动快门抓拍。

夏季闷热的大熊猫产房、嘈杂的游客声、产房内不“善解人意”的熊猫宝宝……我的耐心被一点点消磨,大约半个小时后,正当我略感绝望的时候,一只小熊猫面向我,然后张嘴“打哈欠”,我在心中狂呼,梦寐以求的画面终于来了!

在2016年3月底成都揭晓的第十二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中,我凭借这幅刚出生的小熊猫张嘴“打哈欠”的照片幸运地获得了“科技与文化类新闻单幅银奖”。

其实,在长期拍摄大熊猫的过程中,像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为了完成拍摄,往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

比如今年拍摄的大熊猫交配照片就是如此。

大熊猫每年春季会发情,但随着气温的升高,从五月开始,它们的激素水平、发情行为和交配欲望又会下降,从而影响交配质量,因此三四月是大熊猫的繁殖黄金时间。今年,为了在这一黄金时间记录下它们交配的过程,我来到位于四川雅安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

4月6日,基地的工作人员准备对7岁的雌性大熊猫“乔乔”实施配种。我和工作人员们一样既期待又紧张,但大熊猫交配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艰难过程。从13时30分开始,我就守在“乔乔”的圈舍外,期间工作人员对她的分泌物进行了采样并测试激素水平,以观察是否可以进行自然交配;16时30分左右,由于“乔乔”的发情行为还不够典型,最后放弃了当日进行自然交配。

4月13日,在得知第二天大熊猫可能会进行自然交配的消息后,我连夜赶到雅安。14日上午7时我就在雅安碧峰峡基地守候。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日成功拍到了一对大熊猫的自然交配过程。

2011年与大熊猫第一次“亲密接触”,到这次的大熊猫交配,这几年,我拍过繁育繁殖、野化放归、出国科研等众多题材的照片,从刚开始时的完成报道任务到后来的心系于它,是一个汗水艰辛和“柔情蜜意”并存的过程。

与大熊猫的缘分越深,就越喜爱大熊猫,它的黑眼圈、它的圆滚滚、它的黑白相间,在我眼里都是最美丽的色彩和形态。平时,在没有拍摄大熊猫任务时,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我会在网上和书店寻找相关资料,观看和研究与大熊猫有关的各种纪录片。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在拍摄思路、题材选择、照片构图等内容上做自我调整和提升,从最开始像“游客”一样只能单纯拍摄大熊猫的萌照,到现在把这项拍摄当作课题去研究,丝毫不敢马虎怠慢。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们憨态可掬的样子深受人们喜爱。据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比第三次调查增长16.8%。四川共有野生大熊猫1387只,占全国总量的74%;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超过202万公顷,居全国第一。

从“捉”到“养”,再到现在的“放”,我国圈养大熊猫保护进入了非常重要的优生优育时代。拍摄记录大熊猫这一课题也将成为我今后工作的重点。有了这几年的采访经验,我对这个课题进行了细化分类。例如,“大熊猫宝宝是怎么生下来的”、“大熊猫幼崽是怎么长大的”、“大熊猫保姆们的日常工作”、“大熊猫养老院”、“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等内容我都进行了长期跟踪拍摄。不过记者身份对拍摄大熊猫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可以记录到平时游客难以看到的画面、了解到大熊猫“卖萌”背后所蕴含的科普知识;弊端是要学会克服用日常发稿的单调视角记录精彩画面。

现在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总结近期拍摄的大熊猫照片,并利用自己了解到的相关知识来“查缺补漏”,对照片的内容进行总结筛选,更新补充现有的“大熊猫图片库”。同时我也会经常翻阅大熊猫资料照片,学习拍摄背景、技法。除此之外,我也在不断探索是否能用当下最火热的VR、3D图片、360全景等新颖的表现形式对大熊猫拍摄进行创新,力求用最完美、最丰富、最新颖的影像去展现我国的著名名片—大熊猫。

猜你喜欢

乔乔雅安交配
战斗在抗震救灾前线的雅安媒体人
不同交配方式对家蚕种性影响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独一无二的乔乔
独一无二的乔乔
芝麻虎
隆力奇慈善雅安行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雅安地震房屋倒损情况遥感影像解译
祝福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