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调查分析

2016-05-14武刚付洪涛吕登蓉

文教资料 2016年8期
关键词:认同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

武刚 付洪涛 吕登蓉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凝聚共识、指明方向、规范引导、正向激励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遍的认知与认同,但是存在某种模糊化倾向。通过对四川省多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调研数据,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提取公因子,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和探讨,从而为指导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认同与践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核心价值观 认同 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促进社会群体的认同中起着重要的引领、导向和激励作用[1]。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学生的重要思想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文化阵地。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塑造,关系自身的健康成长,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2]。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所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坚持“德技双修、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引导。而在全球化背景、信息化时代、多元化思潮的社会转型期,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如何有效地教育和引导高职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并外化为积极的行为准则与价值目标,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现实命题,是高职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历史任务。

基于此,文章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学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进展,整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维度,并采用因子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从量化视角探讨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人口统计学因素对高职院校大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结合国内主流媒体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道,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并与多位专家讨论后形成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调查问卷。问卷总体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调查,共设计42个问项;第二部分是接受调查的四川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人口结构特征。问题回答以两种方式出现,一种是李克特5分制评分量表(Likert scale 5points),另外一种是客观选择题。问卷调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15年3月下旬,对问卷进行预调研,在预调研的基础上对问卷问项进行调整与重新设计;第二阶段是2015年4月到2015年6月通过问卷星生成链接,借助通讯工具、网络、邮箱发放正式问卷链接,截止2015年6月30日共收到有效问卷884份。

(二)样本描述统计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是指对所获得的样本基本信息及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操作,以频次、百分比等形式反映样本的结构分布和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见表1)

从表1可以发现,调查问卷中女生723人,占总体问卷数量的81.8%,由于被调查高职院校多为文科类院校和医卫类院校,女生数量多于男生,问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两类院校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生源以农村为主,以在校大一、大二的学生居多,学生文理分科差别不大,曾经或者现在担任学生干部与不担任学生干部的比例相当;政治面貌方面,入党积极分子与共青团员占绝大多数比例;学生以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主。总体而言,样本结构合理,分布科学,有效地避免了单一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研究数据的可靠性与研究结论的真实性。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分析

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和命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维度。

(一)信度与效度

信度通常采用比较Cronbachα系数的大小以确定样本数据的信度高低,其值越大说明数据间的信度越高、内部一致性越好[3]。Cronbachα在0.7以上问卷的可靠性较高。根据研究结果,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问卷(N=884)的Cronbachα系数为0.920,认为调查样本数据信度非常高,可以进一步分析。

效度水平的大小通常采用KMO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两个指标衡量。如果KMO值大于0.5、Bartlett检验结果显著,说明适宜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KMO样本测度和Bartlett球形检验,其结果显示KMO值=0.932,样本数据的效度很好;Bartlett球形检验值=9445.574,sig=0.000,在自由度为276的条件下和显著性水平0.05上小于0.01,球形假设被拒绝,说明变量具有相关性,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调查问卷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利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42个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问项进行降维,将可观测变量精简为几个有代表性的潜在变量,得到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测量维度。采用主成分萃取方法,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提取公因子,并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旋转,以使公因子有较满意的解释。提取因子时根据如下标准进行指标剔除:第一,在所有因子上的载荷小于0.5的指标;第二,只含有一个指标的因子及指标;第三,同时在两个因子上载荷达到0.5的指标。共萃取出5个公因子,可以解释总体方差的61.088%。累计方差解释贡献率大于60%,问卷因子分析效果可以满足要求。

(三)因子命名

通过对提取的各公因子测量问项分析,对五个公因子进行命名。公因子一包括诚信、友善、文明和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可以认为该因子反映了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文明和民族传统美德的理解与认同;公因子二包括法律制度、国家经济、基层民主制度、社会和谐等方面,可以认为该因子反映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宏观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公因子三包括适合工作、职业规划、关注法制进程、善意劝阻不文明行为,可以认为该因子反映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个人主观努力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公因子四包括我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表述通俗易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非常必要、感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可以认为该因子反映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总体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公因子五包括社会公平、社会福利两个方面,反映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公平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见表2)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差异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而言,平均值的大小虽然可以表明认同程度的高低,但无法说明样本之间差异性的大小。因此,针对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文科理科、是否为学生干部、年级、政治面貌及宗教信仰七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与探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Ttest)和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ANOVA)两种方法统计出数据的平均值和显著性差异。其中P≤0.05则表示显著性差异,P>0.05则表示无显著性差异。

(一)独立样本T检验

T检验过程,是对两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其中性别分男女两个独立样本,生源地分农村和城镇两个样本,文理科分文科与理科两个样本,是否学生干部两个独立样本。通过运行SPSS19.0,发现男生和女生在个人层面:诚信、友善、文明平均值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女生对诚信、友善、文明的认同度为4.38,显著高于男生认同水平;农村同学和城镇同学对公平的认同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同学对公平的认同显著高于农村同学;除此之外,性别、生源地、文理科和是否学生干部之间对各公因子认同无显著差异。(见表3)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其统计推断是推断各样本所代表的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单因素方差检验显示:不同的年级和宗教信仰情况的同学对诚信、友善、文明,法治、经济、民主与和谐,个人主观努力和总体认同之间存在差异;除此之外,年级、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对其他公因子认同虽然平均值大小不同,但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4、表5)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丰富,结构完善。但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个体差异、家庭与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与不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方面存在差异。文章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调研的有效数据,利用因子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维度及各样本之间的差异,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接受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内容,但从学生个人感知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个人层面:诚信、友善、文明和民族传统美德;国家层面:法治、经济、民主与和谐;主观努力和公平感知四个方面。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个人层面的诚信、友善、文明和民族传统美德的认同度较高,方差贡献达到17.269%;其次是宏观层面的法治、经济、民主与和谐的认同,方差贡献达到16.152%。

2.在人口统计因素方面,高职院校大学生整体上差异不明显,但是个别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性别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个人层面:诚信、友善、文明和民族美德的认同,女生的认知高于男生;生源地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公平的认同,城镇同学认同的公平感知远远高于农村同学对公平的感知;年级的不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也有一定差异,其中年级不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国家层面、主观努力方面的认同存在显著差异;个人信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国家层面、主观努力方面的认同存在差异,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同学的认同高于其他信仰的同学。

3.在总体认同方面,年级与信仰情况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大一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较高,大三同学认同度则较低,这或许与大三学生在实习期间接触的社会负面报道、各类人群有关。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同较高,其他信仰的同学认同度相对较低。

(二)建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应从家庭教育抓起,应从小抓起。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应该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半途而废。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任重而道远。在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同时必须不能违背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这一底线。

2.通过对西部农村的全面建设,缩小城乡差异,帮助西部农民脱贫致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认同的重要内生动力。同时对农村学生在校期间积极正面的教育引导、关心关怀显得尤为迫切。

3.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主渠道作用,并贯穿始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融思想教育于有形有益的文化活动中,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干部、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巩固高校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曾志浩.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4(4).

[2]李楠明,白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2).

[3]方敏.结构方程模型下的信度检验[J].中国卫生统计,2009,26(5).

猜你喜欢

认同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