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式教育观下的学生角色定位

2016-05-14张雪

文教资料 2016年8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

张雪

摘 要: 生态式的教育观从生态的角度诠释教育理论问题,以生态的方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这种教育观充分运用生态的理念和智慧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种全新范式。这种范式的教育观将学生角色定位为:独特的生命个体;主动的知识意义建构主体;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和调节者;课堂教学的积极合作者;自身成长的积极发展者。

关键词: 生态式教育 学生角色 角色定位

无论哪种教育思想或主张,是都无法离开对学生角色的假设和定位的。然而,长期以来,学生的角色定位却被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忽视,在教育研究中,探讨最多的却是教师角色定位问题。即便是目前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人们依然热衷于教师角色重新定位与转换问题的探讨,而对学生的角色定位则较少有学者进行关注与研究探讨。事实上,对教师的角色关注固然不可少,但对学生角色的定位问题对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关系到对教育主体的理解是否完善,从而进一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

生态式的教育观从生态的角度诠释教育理论问题,以生态的方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这种教育观充分运用生态的理念和智慧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种全新范式。在这种范式下,教育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有了新的要求,对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定位有不同于传统教育理念的诠释。生态式教育观将教师角色定位为学生生命的关注者、生态关系的协调者、课程资源的整合者、教育实践的反思者和自我发展的进取者。生态式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定位与传统教育理念相比有了根本转变。同时,生态式教育观对学生角色的定位与传统教育理念有本质区别。那么,生态式教育对学生角色又是如何定位的呢?

一、生态式教育观将学生角色定位为独特的生命个体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的道理,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美国作家安奈特·L·布鲁肖在《给教师的101条建议》中提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独特的天赋、技巧、优点和梦想。”生态式教育观充分认识到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强调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而又具体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不同个性特点与发展潜能的活生生的人,也就是说,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生命性的个体,是具体的,是独特的,是自由的,是有主观意志的,是有无限发展潜能的。所以生态式教育观主张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与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促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成长。在教育实践中,具有生态式教育观的教育者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点以满足他们不同的发展需求。比如可以为学生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供其自由选择;为每个学生设置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习目标与方法以利其适宜发展;为学生创造多种供不同特点的学生发展的机会以促其充分发挥;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以使其扬长避短……总之,生态式教育观将学生角色定位为独特的生命个体,在教育中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及遗传因素等方面的差异以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以满足具有不同个性特点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广阔充分的发展平台与空间,达到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生态式教育观将学生角色定位为主动的知识意义建构主体

传统教育往往将学生定位为知识的接受者,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态式教育观则以系统、动态、发展的眼光将教学作为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进行关注,注重整个教学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发展,强调作为教学生态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功能。尤其将学生看做是整个教学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生态因子,强调学生是教学生态系统中的具有充分自主功能的学习主体,是主动的,是具有积极建构功能的个体生命。生态式教育观认为,学生的知识获得并不是作为知识容器被教育者随心所欲地进行知识的灌输的结果,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一个主动对知识进行建构与整合的过程。认为教学过程并非是一个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单向灌输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是教师、学生和信息互动的多向交流沟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获得知识的意义,知识意义的获得是由学生自身完成的。是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自主选择学习策略和方法,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进行有效消化和吸收,并建构自己的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的知识意义建构主体。学生通过这种主动的知识建构,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得到积极有效的发展,进而使自身潜能得以充分发掘,个体素质得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三、生态式教育观将学生角色定位为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与调节者

生态式教育观强调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命,具有自我调节的机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不由他人决定的。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由教师调节控制和决定的,而是由学生通过自我监控和调节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当自我监控和调节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往往是由教师布置的,但是如何完成这些任务却最终是由学生自己确定的,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运用自我意识的种种机制监控和调节着自身的学习活动。学生将自己及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及过程,作为关注的对象,不断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观察、监控与调节。比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与学习策略,比较与教师目标之间及与同学之间的差距,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修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与行为,等等。因此可以说,学生是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与调节者。

四、生态式教育观将学生角色定位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合作者

生态式的教育观是一种后现代的教育观,后现代的教育观提倡教学中的平等协作及对话与交流。倡导在教学中以民主平等为基础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生态式教育观将课堂看做是一个微观的教学生态系统,其生态主体因素即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依存和制约的,教师和学生不是传统意义上权威从属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合作、互生互助、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若要使教学生态系统达到良性循环与发展,就必须消解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和权威地位,展开与其他各生态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以发挥教学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调节功能,从而促使作为教学生态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与提高。因此,生态式教育观将学生定位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合作者,强调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教学和活动中学生不是被领导者或者教师的从属者,更多的是以参与者或者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非操纵主导整个课堂教学,而是与学生共同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同学生一样参与各种新知识的学习,各种问题的讨论与交流,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与学生一起建构、生成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居高临下地传授知识。

五、生态式教育观将学生角色定位为自身成长的积极发展者

生态式教育观是以生态的观点看待教学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生态因素的自组织功能,认为学生完全具有自主地学习和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意识地搜集和处理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信息,取长补短,进行学习的自组织。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经验,而且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态度,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积极应对外界的情感体验,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将远比单一地获取知识更能促使他们个体的生命性得以充分体现。进而更进一步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成长和适应外界客观环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是自身成长的积极发展者。

参考文献:

[1]程利,解希静.生态式教育观下的教师角色探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10):16-18.

[2]安奈特.L.布鲁肖著.方雅婕译.给教师的101条建议[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4-8.

[3]丁远坤.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其启示[J].高教论坛,2003(6):165-168.

[4]蒋忠.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4):18-19.

[5]马颖,刘电芝.论新课标情境下的学生角色及其实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4):97-101.

[6]彭立威.论生态人格——生态文明的人格目标诉求[J].教育研究,2012(9):21-26.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
大学英语CALL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定位探讨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民意在原则裁判中的角色定位
谈非洲黑奴贸易中非洲角色定位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浅析《南方周末》网络版的角色定位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
赤道原则Ⅲ与金融机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