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与声音

2016-05-14马玉萍

文教资料 2016年8期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声音自我

马玉萍

摘 要: 电影《音乐之声》讲述了见习修女玛丽亚担任前奥地利军官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并与其发展成夫妻的爱情故事,是一部充满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影视作品。通过玛丽亚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影片中自然风光的描写论述影片所反映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从而提醒人们重视被忽略的女性原则,关注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

关键词: 音乐之声 生态女性主义 自我 声音

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奥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根据美国百老汇的同名音乐剧改编而成,是美国音乐片巨匠罗伯特·怀斯新风格音乐片的一部力作。影片以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既富有生动活泼的浓郁生活气息,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王力,2012)。但对其过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影片观后感,而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本影片的研究尚不多见。电影《音乐之声》通过刻画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爱唱歌、爱跳舞,还十分喜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和美丽的主人公玛丽亚这一人物形象,以音乐贯穿影片的始终,以大自然的美景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展现了巍峨整容的阿尔卑斯山,漫山遍野的挺拔的松树,声声啼唱的云雀,高高山巅上尚未化尽的斑斑点点的残雪,阵阵呼啸的山风,乐声回响的狂野;山麓下风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鳞次栉比的房屋,坐落在绿树浓阴中庄严肃穆的修道院,以及山坡上的草地、小树林和小溪,还有家庭教师玛丽亚和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一家和谐的生活场景。多方面都体现出该电影是一部充满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影视佳作。从生态女性主义这一视角出发,对该电影进行解读,不仅有助于丰富对电影主题的认识,而且能加深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理解。

一、生态女性主义简介

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是女权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女性主义学者F.奥波尼(Francoise dEaubonne)提出,又以美国的研究为最前沿,旨在解放妇女与自然,并围绕自然、女性、发展等主题批判了父权制的统治和压迫,进而高扬女性文化(罗婷,2004)。

虽然生态女性主义流派众多,纷繁复杂,理论表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无论是哪一流派,都包含几个主要的理论,即:对女性与自然关系的分析、对“父权制”世界观及二元式思维方式的批判、与深层生态学的对话和对环境哲学的批判。作为环境运动与女性主义运动结合而成的一种时代思潮,各个生态女性主义流派的理论都从分析女性与自然的关系入手,试图寻求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贬低女性与贬低自然之间的特殊关系,反对在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统治下的对女性与自然界的压迫(周洋,2011)。

“生态女性主义”顾名思义,焦点在于“女性”与“生态”两个方面,即与女性主义有关又与生态主义紧密联系,但绝不是二者简单的结合体,也不是单一地从性别视角或生态视角分析其内涵,而是将两者紧密结合,其主题思想既反对女性的歧视,又反抗对生态环境的歧视和破坏。在父权制社会里,以男性为中心,女性和自然扮演着一样的角色,女性是弱势群体,和自然一样受他人歧视和压迫。这不仅破坏了男女之间的和谐,而且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尖锐冲突,进而破坏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就是要反对父权制与性别歧视,强调男女平等,维护和谐社会中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男女两性关系的和谐同时该思想也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重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同时,女性主义还将女性与自然的作用等同起来,映射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醒人们要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及社会和谐相处。

二、电影《音乐之声》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生态女性主义既关注女性又不忽视生态环境即大自然。影片《音乐之声》中女主人公玛丽亚是女性的代表,她不受生活环境的拘束,不畏惧父权制的压迫,以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目标,尊崇自己的生存状态并将自己与美丽的自然风光紧密联系在一起,置身于大自然中纵情歌唱,将自己的歌声与大自然中的万物之音融合在一起,使人与自然浑然一体。整部影片中处处洋溢着女性之美、自然之静谧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解读其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一)自我——女性的生存状态

《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中,女主角玛丽亚原本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见习修女。但是,她是一个天性活泼好动、心地善良,热爱自然的女孩。她热爱唱歌,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只要修道院的门开着,她就常在苍翠的群山间像云雀一样歌唱,在洁净的小溪边和潺潺的流水合唱。她崇尚自然,喜欢歌唱自然的韵律。她充满着童稚的气息,让人们幻想生活是多么的完美。她总是留恋在野外而忘了晚祷的时间,她完全没有修女娴静气质,而像一个调皮的大孩子。她再现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她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修女们都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就连修道院院长也觉得她不适应这种与尘寰隔绝的生活,该放她到外面看看。当院长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看护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借此让她走出修道院,获得自己所追求的自由,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这正体现出院长嬷嬷对玛丽亚这一女性生存状态的尊重。玛丽亚穿着不合身的旧衣服,戴着顶破旧的帽子,拎着手提箱、挟着吉他离开了修道院。她一路放声高歌、蹦蹦跳跳、莽莽撞撞,一口气闯进了上校家。这是她自然生存状态的体现。上校见她这副模样,对她能否做家庭教师表示怀疑。上校管教孩子们的做法也令她大为惊讶:只要他的哨声一响,孩子们就从各自的房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来,排好队,按水兵操练的要求报出自己的姓名。玛利亚不顾上校的反对,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拒绝男性的控制。她知道孩子们生性活泼可爱,各有性格、爱好和理想。他们不愿意过这种严加管束的生活,总设法捉弄历届的家庭教师,使他们待不下去。对玛丽亚自然也不例外:一会儿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里,一会儿趁她不备将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玛丽亚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体现出她对孩子生存状态的尊重和对父权制度的反对。上校家的大女儿丽萨已长大成人,和保罗坠入爱河。可身为军官的父亲却毫无察觉更谈不上对此有所关注。玛利亚知情后以一位母亲的身份对她包容和谅解。暴雨天的夜晚,丽萨和保罗约会回来很晚,怯与家人见面尤其是与其父亲见面,便从玛利亚的窗户爬进。当上校进入玛利亚房间时,玛利亚已帮助丽萨换好衣服并帮助她借机离开去做自己的事,使丽萨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没有激怒要求严格的父亲。同时,作为家庭教师的玛利亚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向上校说明此事并批评上校对此事漠不关心的态度。所有这些都体现出生态女性主义者对于年轻女性生存状态的尊重。

(二)声音——女性与自然间的密切关系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指出,女性与自然是交织融合、密切联系的,这种联系包括符号上或象征的,经验上或地位上的联系,女性是自然细心的呵护者,大自然是女性的避难所和力量的源泉,他们相互慰藉又相互依赖。同时,女性对自然的热爱是无限的。影片《音乐之声》中的场景描写、音乐之声、主人公的歌声和大自然中的万物之声不仅对人物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体现出了女性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及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之情。影片一开始以赋有奥地利特色的地方风光镜头开始,有远景到近景,层次渐进,在赋有诗情画意的景致中,让主人公渐次“亮相”,推出玛利亚活跃的身影,响起玛利亚动人的歌声。她沉浸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纵情地歌唱,快乐地游玩。玛利亚一会儿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跑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涟漪。一会儿又向前走去,放声歌唱。忽然,她猛省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没跑几步,又转身奔回捡起地上的外衣,发出一声惊呼:“哦!”急速地跑下山来,冲向修道院,可是还是迟到了,修女们看到她慌张的样子,议论纷纷。她竟然在荫荫翠山中纵情歌唱,流连忘返,甚至连自己最本质的祷告都忘记了,直到听到修道院的钟声她才意识到自己该回到她应该去的地方。这些不仅解释了她活泼自由的天性,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在做冯·特拉普家七个孩子的家庭教师期间,玛丽亚寻找一切机会带孩子们走出庄严肃穆的军官之家到空阔,美丽的山坡和附近的郊区游玩。在上校离家去维也纳期间,玛利亚用旧窗帘布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划船,教他们唱歌,从“多,来,米”学起,直到排练歌曲;教他们戏耍;带领他们到市场游玩,目睹自然的风光,采摘自然的果实。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孩子们高兴的欢笑声久久荡漾在山水之间。玛丽亚灿烂的笑容和动听的歌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影片中当上校和未婚妻(男爵夫人)在回家的路上看见孩子们爬树的情景时,影片中运用了自然声,如开车时发出的声音,树上鸟儿的叫声;玛利亚带孩子们游玩时孩子们的吵闹声,划船时拨起的水浪声,船翻时溅起的水花声。从整部影片看来,乐声,歌声,鸟叫声,车声,吵闹声融为一体,情景交融,这既能抒情又具有戏剧性。从表面看,影视的画面是具象的,而音乐则是精神层面的,音乐是对画面的升华,这种神秘营造了美好的意境,让影片韵味悠长。《音乐之声》选材来自生活,但内涵高于生活,它以乐声贯穿剧情的始终,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和浪漫的爱情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互相依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美好的未来,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恶杂念,道道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充分体现了玛利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追求自由的性格特征。影片中的女主人公被自然化,同时自然也赋予了她女性柔美的特征,使得她与自然的关系更密切,这正是女性主义思想的焦点之一。

三、结语

《音乐之声》是一部向往自由、渴望幸福的影片,片中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一条明线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剧情结构可以分成三个波折:铺陈玛丽亚的故事,描述她在修道院实习,她活泼好动的性格与这里的生活毫不相称;后来到特拉普家庭做家庭教师,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与上校擦出爱情的火花并组建美满的家庭,浪漫、快乐,充满温馨;随后在黑暗纳粹的恐怖监视下全家人用勇敢和机智脱离了纳粹虎口,重新获得自由,刺激、紧张,充满智慧。另一条暗线是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及纳粹政治对全社会的控制,这一明一暗两条线使这部影片在温柔中彰显刚毅,在美好中品味到残酷,在浪漫中展现了坚强。张弛有序的线索使影片叙事丰满,节奏恰到好处,使主题的深度得到充分展示。通过影片《音乐之声》中所体现的对女性生存的关注及女性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这些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解读,不难意识到女性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保护者,女性不是受歧视和压迫的对象,她们具有和男人一样的权利,不是受男人控制的,同时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源泉,人类应该和大自然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应该积极地保护生态环境。本文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生态女性主义的主题而且倡导大家保护环境,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王力,王锦山,王慧敏.《音乐之声》——留给世人永恒的“真、善、美”[J].电影评介,2012(5):58.

[2]罗婷.生态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J].求索,2004(4):86.

[3]周洋.生态女性主义在何种意义上是生态的[D].硕士.开封:河南大学,2011.

[4]刘飞.《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生态女性主义声音自我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