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

2016-05-14何历怀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基础课课程内容课程标准

何历怀

摘要:中高职之间的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课题。分析了目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从顶层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沟通机制建立等方面,提出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对策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中高职课程;衔接;课程内容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366-01中高职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历史命题,它是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学生提高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决定的。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课程标准厘定不清、课程衔接内容、课程衔接的途径等问题,文章提出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计划,准确定位和整合课程内容,重构课程结构,整合创新教材编写的应对措施。

1.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性,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1.1课程衔接是教育衔接的内容和支撑。中高职教育衔接与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上位概念,后者是下位概念;前者是讲整体衔接、全面衔接,后者是局部衔接、重点衔接。教育的衔接是一种全方位的整体衔接,是外延较宽、边界较广的广泛的衔接,涉及中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课程衔接则是一种局部的、子项的衔接,是外延较窄、边界明晰的具体的衔接。从两者的关系看,教育衔接为课程衔接提供大的环境,课程衔接为教育衔接提供具体的内容和支撑。

1.2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高职教育衔接与课程衔接的历史命题是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学生提高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经济科技的发展,使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进而转向知识密集型,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由传统的第一、二、三产业正在向第三、二、一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要求人才产出必须相应的顺应和支持。从教育发展角度看,高等教育大众化拉抬受教育者的层次。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1997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9.1%,2002年就达到了15%,2009年已达24.2%,这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完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应用本科教育对口培养的制度,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培养制度"。

2.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降低了学习效率

2.1课程标准厘定不清。我们认为:课程标准是目标标准、内容标准和结果标准的统一。目标标准是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反映的是国家意志和社会期望对人才标准的统整;内容标准是输入性的,主要明确"学什么"的问题,即应教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等;结果标准是输出性的,主要规定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什么水平和程度"。中高职课程衔接在课程标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课程目标随意性大。中职与高职课程目标缺乏深入研究思考,往往根据要求随意编写,凑上几条,并不能清楚地界定出有效目标,当然也就难以据此进行教材编写或授课,目标的无效和虚化现象十分普遍。二是中高职课程缺乏有机的衔接连贯。中职与高职在课程标准上缺乏对接,导致你教你的,我教我的,缺乏沟通整合机制。

2.2课程内容重复严重。缺乏沟通整合与避复机制的中高职课程必然导致内容的重复。一是科目重复,即所开出的课程重复或雷同。如中高职旅游专业教学都开设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旅游法规等课程,选用的教材也基本雷同。有研究者指出:"特别是财经类、管理类等专业相同率达80%以上。这就意味着在许多中职学过的课程,到了高职还必须重修这些课程。二是内容重复。在对一些中高职院校名称相同的课程进行对比后不难发现,课程内容重复率不下30%,甚至高达60%,而老师又不了解这些课程重复的状况,缺乏对教材的处置,只能照本宣科,一任重复继续,这就造成了严重的学习浪费和不必要的消耗,降低了学习效率。

3.准确定位和整合教学内容,提倡创生取向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和改造使用

课程内容重复是中高职课程问题的"顽症"。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第一,要准确定位中职和高职课程内容。要依据教育大众化和门槛降低的现实,从两个层次教育人才规格入手,研究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性,确定一般技能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的不同分野,然后再根据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岗位目标的要求,配置相应的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第二,要按层级和梯度原则甄选和细分课程内容。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的学历层级,所学的课程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级差上都是有区别的。应该有明确的学段界域和逻辑梯度,尽管作为相邻层级它们又是联系贯通的。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层级和梯度逻辑关系,认真分检、细化、定位各自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层级,再据此编写出各自应知、应会的教科书。显然,我们反对教师忠实取向的照本宣科,提倡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和改造使用,这样可以规避许多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

4.解决问题的建议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核心是课程体系的衔接,而课程体系衔接的途径则是对课程内容的衔接。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按照教育部有关中职教育"相当于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的要求,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保证语文、数学、物理、英语等课程的教学课时和质量,并应当明确,中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打好扎实的文化基础。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与高职教育的衔接都有着压倒性的重要性。中职的"专业课"基本相当于高职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在专业理论教学上应把握"必需、够用"的尺度,在课程设置上,如遇到基础课和专业课争课时的问题,应本着"厚基础"的原则,专业课为基础课让路。

对高职院校而言,应保持与中职学校的联系,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渠道与机制,及时掌握中职学校制定教学计划的方向和内容。在制定"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计划之前,对每年入学的新生先进行数学和英语的测试,再根据测试成绩对文化基础课制定出不同级别的教学安排,以适应不能层次的学生。另外,合理的"专业基础课"设置是合理解决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对于内容重复的专业基础课程,可以采用课程合并和加深的方法,使原来的专业基础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撤消。至于高职的"专业核心课"设置则按"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需求为驱动"的原则进行。以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本的计算机软件编程能力,掌握软件项目的实用开发技术和实践技能,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开发、测试、管理与维护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在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时按"静态网页设计->数据库管理维护->WEB应用系统开发->移动应用系统开发"这一专业技术主线展开,在具体的课程实施时,可以按"项目驱动,角色扮演"的方式,把具体专业知识融入到实际项目的具体应用中,将原本静止而独立的"教学大纲"转化为动态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能使各专业知识单元和实际操作单元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中、高职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衔接。

参考文献:

[1]刘培琴.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3(2):46.

[2]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3):47.

[3]霍骁象.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70-71.

[4]刘育锋.中高职课程衔接_来自实践的诉求[J].中国职业技术,2011,(24):30-34.

猜你喜欢

基础课课程内容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