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注射剂生产的微生物控制

2016-05-14陈传就

医学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注射剂

陈传就

摘要:注射剂的质量关乎患者生命安危,因此我国GMP无菌附录规定“注射剂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通过分析微生物的主要污染因素和防治措施,为注射剂生产的微生物控制和降低污染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菌工艺;注射剂;微生物控制;微生物污染

注射剂是直接注入人体的一种剂型,不经过任何人体屏障直接进入体循环。微生物污染是影响注射剂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危。2006年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欣弗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之一。安徽华源制药公司未经严格验证擅自增加灭菌柜装载量,改变灭菌温度和时间,致使产品无菌检查和热源检查均不合格,造成93例患者发生严重反应和11例死亡的药品不良事件。欣弗事件不是偶然,警醒我们在生产过程中时刻关注药品质量,关注微生物污染问题。微生物的污染来源于多方面,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因素。

1 人员

人是主要的污染源,是微生物污染的关键影响因素。任何一流的厂房设计和先进的设备都离不开认为人员活动的干预,因此可以说,人员的管理水平决定着药品质量水平。国外经过试验得出:①洁净室内当工作人员穿无菌服时,静止时的发菌量一般为10~300个/min/人,躯体一般活动时的发菌量为150~1000个/min/人,快步行走时的发菌量为900~2500个/min/人。②咳嗽一次的发菌量一般为70~700个/min/人,喷嚏一次的发菌量一般为4000~60000个/min/人。③穿平常衣服时发菌量为3300~62000个/min/人。④无口罩发菌量:有口罩发菌量为(1∶7)~(1∶14)。

由上数据可知,洁净室内穿无菌衣人员的静态发菌量一般不超过300个/min/人,动态发菌量一般不超过1000个/min/人。

由此可见,人员的活动对洁净区微生物数量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要消除人员带来的污染,必须规范人员的行为和操作。

1.1相应的洁净区域 必须仅限于相关区域的生产操作人员进出,非相关区域的操作人员是不允许进入,非生产相关人员原则上禁止进出生产洁净区域。特殊情况下,参观人员,机械设备维修人员等需要进入洁净区的,必须经过严格的更衣培训,并在生产相关人员的陪同和指导下才能或许进入。

1.2人员无菌意识的培训 应对每一个员工培训微生物基础知识,洁净区基本知识,无菌药品基本知识和法规等。人的意识决定着人的行为,加强无菌意识培训,才能从源头上将污染减少到最低。

1.3人员的更衣程序 每个员工正确更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里面包含很多细节性的东西。人员是活动的,更衣不合格,就会把污染带入洁净区,产品就会承受巨大的风险。很多跨国公司对更衣的要求非常严格,大多普通的员工反复练习1个月甚至更长才能达到要求,才能获准进入无菌核心区域操作。企业应该严肃对待更衣问题,差不多的思想千万要不得。

2 灭菌设备和灭菌程序

灭菌设备要选择方便验证的设备,比如方便验证布点。有很多手提式的灭菌设备既没有验证口,也不方便验证布点。这样的灭菌设备是不可控的,是绝不能使用的。灭菌程序必须要经过验证。灭菌锅的装载量,装载方式,空载满载等都要经过验证,包括微生物的挑战性实验。灭菌程序一经验证,就必须按照既定的验证程序进行,任何擅自改变都会产生无可预计的风险。

2.1装载量和装载方式 一个灭菌程序要按照既定的装载量和装载方式进行。装载量和装载的随意改变会影响灭菌气体的流通和穿透性,可能导致灭菌不彻底,产品发生污染。

2.2微生物的耐热性评估 微生物在不同的介质中耐热性能是不一样的,D值有可能存在较大波动,有可能会超过所用生物指示剂的D值。每个公司应该采集物料、环境和人员身上分离到的菌株,测定相关的D值并进行对比,才能选用最合适的验证程序。比如附着于胶塞的分离菌,其耐热性能可能高于生物指示剂(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生物指示剂)的耐热性能,盲目的以生物指示剂为参照,就会导致灭菌不彻底,对产品质量和患者产生危害。

2.3对无菌保证的理解 欧盟灭菌决策树对湿热灭菌的F0值要求至少为8 min。这里应该理解为手段,而不是标准。F0≥8 min不一定符合药典标准,F0≤8 min不一定就不符合药典标准,关键是要对生产全过程进行必要的监控措施、灭菌前作污染菌的检查(污染菌总数及耐热性);另外,有人将耐热性最强的芽孢接入产品中,浓度须达到106,认为只有灭菌程序能使之下降6D或12D时,此灭菌工艺才能达到标准,这是一种误解。接种进入产品的生物指示剂耐热性高,在上述浓度下将其完全杀灭所需的F0会由此变得很大。

3 清洁和消毒

现在很多厂家多采用过氧化氢、乳酸、臭氧等进行熏蒸消毒,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管是何种消毒方式,不能参照相关的消毒物质浓度,还需要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所有的消毒效果必须以验证数据为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生物指示剂的选择。有些厂家选择暴露的细菌芽孢生物指示剂,如枯草芽孢杆菌,而且消毒频率比较大,需要注意因此带来的污染。紫外消毒也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表面消毒方式,主要用在洁净工作台、层流罩、物流传递窗、甚至整个洁净房间。紫外线消毒需要对紫外灯的波长,使用时间和强度进行确认,才能保证消毒效果。紫外线波长为136~390 nm,消毒用的紫外灯应限制在短波的波长范围内,为200~275 nm,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是250~270 nm,其最强灭菌波长为253.7 nm,在操作面上的强度要求达到70 μW/cm2以上,杀菌作用随菌种不同而不同。国产紫外灯平均寿命一般为2000 h,但是其灭菌有效使用时间要依据验证而定。传递窗传递物品的装载方式也要经过验证,否则紫外消毒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4 物料和物品的传递方式

理想的物料区应该紧邻生产区,缩短物料的传输距离,避免污染。物料区离生产区域太远,增加转运的麻烦更增加污染的风险,在非正常天气比如梅雨季节的时候更明显。物流通道应有专用的通道,并且进和出的通道严格分开。物料进入洁净区前,表面要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避免将污染带入无菌区域。无菌物品转移应该避免二次污染。灭完菌的物料或者物品,从灭菌设备中转移到目标区域,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常见的如无菌原料的转运,无菌胶塞的转运,冻干成品出箱的转运(进行轧盖),都需要在层流下进行转运,人员的操作也必须要十分的仔细小心,除了不能直接接触无菌物品等最基本的要求外,应避免人体部分或者长时间暴露于层流下物料的上方或前方。

总结:注射剂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预防微生物污染不可忽视的。厂房设施的良好设计和布局,水系统,公用气体,空调系统等公用系统等,都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人员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物料的传递和转运,灭菌程序的合理验证和使用,消毒剂的交叉使用等各项细节性的东西严格遵循法规和无菌操作,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避免微生物污染,提高产品质量[1-4]。

参考文献: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附录[S].2013.

[2]白良慧,李臣武.药品生产验证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4.

[3]贺国强,陈跃武,马义岭.制药工业验证实施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13-119.

[4]弗里德克李·卡利登,詹姆斯·艾盖洛克.无菌制药工艺的验证[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78-200.

编辑/张燕

猜你喜欢

注射剂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治疗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 推荐中药注射剂——血必净
某院门诊注射剂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及安全用药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药学干预实践
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及干预措施分析
2013年我院神经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