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制"与科室指导教师结合模式探索

2016-05-14赵凤龙聂鹏康林于永华

医学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导师制

赵凤龙 聂鹏 康林 于永华

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应用,促进基层全科医师培训师资水平的提升,提高全科医师培训质量。方法 采取问卷方式调研学生需求及制定导师标准,遴选师资;对同级在培的全科医师培训学员实施11个月的"导师制"培养模式与未实行"导师制"前后对比。结果 95.1%调查的学员中认为"导师制"的实施是必要的;对比前后在出科考核和理论考试成绩的结果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对于学生轮转过程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结论 在基层医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实施"导师制"是必要的;"导师制"是对轮转指导教师制度的有力补充;定期进行导师培训、考核及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全科医师;导师制;探索;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培训作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主体,是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组成部分。培养优秀合格的全科医师,带教医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层医院全科医师培养仍采取指定专科医师带教科室轮转。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源于14世界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1],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3年进入基地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师。

1.2方法 采取问卷方式调研学生需求及制定导师标准,遴选师资;对2013级在培的全科医师培训学员实施11个月的"导师制"培养模式与未实行"导师制"前后对比。即2013年3月~10月对在培学员实施科室指导教师培养模式,2013年11月~2014年9月实施科室指导教师与"导师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出科和理论考核。

2 结果

2.1问卷调查情况

2.1.1问卷结果 根据设计问卷对未实施"导师制"的学员和实施"导师制"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5份,收回24份,回收率96%,有95.1%的培训学员认为在培训过程中有导师指导是必要的,学员对导师的要求集中表现在掌握全科的理念和基础知识,有良好的带教经验,有临床工作经验和沟通技巧。

2.1.2问卷结果分析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进行科室论转时,由科室的带教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学员进入培训后遇到的问题只能在轮转的科室向带教老师请教,不是这个科室或专业的问题就没有解决途径,如培养目标、规划和综合素质的等问题。这就需要配备一个导师来补充,在培训过程中协助学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及时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全科导师的选择一定要贴近全科,指导学生的接诊技巧和临床技能的培训。

2.2导师的遴选及培训情况

2.2.1导师遴选标准 ①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有临床和科研经验和基础;②有全科理念,接受过全科师资培训;③符合带教标准(参见全科医师师资培训);参与全科授课或带教;④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2.2.2导师组培训 针对教师全科理念较差,邀请三级教学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教师对导师进行培训,提升导师的带教能力。培训内容包括《住院医师培训与考核过程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与全科医学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以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如何上好一堂课》《全科医生的素质与角色要求》等。通过培训提升教师对全科医学的了解及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带教能力。

2.2.3导师组对学生培训内容 2013年11月成立导师组。10名导师(共分5组,每组5名学员)授课共计41次,其中11次涉及社区常用内容,专科知识介绍20次,进展性内容5次,科研开展内容2次,教学查房3次。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课题开展的上半年。

2.2.4结果分析 自2013年10月~2014年5月,科教科对此项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从导师组活动的时间安排和活动次数,有科教科督促的阶段较多,没有督促的阶段活动明显减少。活动的内容来看部分教师安排的讲课内容和全科医生的内容不相符合,专科医生过多的讲授专科知识,脱离社区的工作需求。所以,对导师的遴选时要综合评估,同时要加强全科理念和全科知识的培养。学员轮转培训的主管部门的监督能促进导师对学生的管理。

2.2.5学生考核 学生考核的内容包括出科考核和阶段的理论考核。采取同组学员的两种制度前后的对比。即A组实行采取科室指导教师制管理方法,B组实行单纯采取科室指导教师制和采取科室指导教师制度和导师组制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按照相同的大纲和相同的科室指导教师轮转,结果显示出科考核都顺利通过。理论考核的结果见表1。

干预前理论成绩平均分为(84.30±4.20),干预后理论成绩平均分为(84.73±3.56),经统计学检验,干预前后理论成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6结果分析 对于两组的分析显示,虽然两种制度在出科考核和理论考试成绩的结果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对于学生轮转过程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解决日常学习问题。此外,导师组的建立目的不是对学生学习内容的辅导,而是从总体上给学生已指导,引领思维。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基层医疗,上海在全国率先将全科医师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2012年10月,国务院颁布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快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到2015年,通过转岗培训、在岗培训和规范化培养等多种途径培养15万名全科医师,使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师,每个乡镇卫生院均有全科医师[3]。

本研究95.1%调查的学员中认为"导师制"的实施是必要的。尽管对比前后在出科考核和理论考试成绩的结果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但对于学生轮转过程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为其创造技能操作及临床实践的机会,有计划地安排外出进修、交流,开阔眼界、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导师的遴选,有效定期的培训,完善的考核制度,有效地评估机制对于"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谭飞,周围,王秀丽.专科医师培训导师制度模式的构建[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91-993.

[2]周容,潘志刚,陈倩,等.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双导师制"的实施现况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8:644-648.

[3]浦筱雯,陆琴."住院医师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2,12:1236-1238.

编辑/周芸霏

猜你喜欢

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导师制
医学人文融入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口腔全科医师执业范围(讨论稿)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中医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