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生关爱能力的调查分析

2016-05-14胡健薇

医学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护理教育护生

胡健薇

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学生的关爱能力水平,为提高护生的关爱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沃森的关爱量表,对陕西省一所医学院校的护理学院 352 名护生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的方式。结果 护生的关爱能力得分(3.78±0.37);男女护生关爱能力评分的有差异(P<0.05),不同学历层次护生关爱能力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护生关爱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可从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校人文关爱环境等方面入手提高护生的关爱能力。

关键词:关爱能力;护生;护理教育

护理是一门给他人提供照护的专业,关爱能力是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核心能力。护生的关爱能力较高有利于日后开展临床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美国护理学院协会[1](AACN)提出:关爱及其相关的关爱价值观、关爱态度和关爱行为是护理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关爱能力的应该从护生进入学校学习护理专业开始就着重培养。本文旨在了解护生的关爱能力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护生关爱能力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校本科护理三个班级、专科护理三个班级共352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来源于城市或农村、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月收入、入学时间、在读学历。②护生关爱量表:护生关爱能力调查使用沃森编制、陈双琴[2]译制的关爱量表测量。该量表包括社会心理和职业技术2个方面,共25 个条目。每个条目有5个备选答案,强烈赞成(5分),赞成(4分),不反对(3分),反对(2分),强烈反对(1分),得分越高表示关爱能力越强。 该量表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信度系数为 0.91。

1.2.2调查方法 将关爱量表和一般资料调查表编制成一份问卷,由研究者向护生发放问卷,在问卷发放之前向被调查者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交代相关的填写注意事项。向护生说明参加此次研究完全属于自愿,问卷采取匿名方式进行填写,要求护生在限定时间内填写完毕,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370份问卷,剔除漏填、统一作答的无效问卷,有效问卷352份,有效率为95.1%。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如均数、标准差、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护生的一般调查资料 352名护生的平均年龄为(21±0.78)岁。男生21名(5.97%),女生331名( 94.03%)。少数民族学生19名(5.40%),汉族学生343名(97.44%)。独生子女学生143名(40.63%),非独生子女学生209名(59.38%)。家庭月收入<1000元23名(6.53%),家庭月收入1000~5000元212名(60.23%),家庭月收入>5000元117名(33.24%)。本科学生236名(67.05%),大专学生116名(32.95%)。担任班级干部学生69名(19.60%),未担任班级干部学生283名(80.40%)。

2.2护生的关爱能力 352名被调查护生的关爱能力平均得分为(3.78±0.37)。

2.3不同性别护生关爱能力的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显示,男女护生在关爱能力的评分比较有显差异(P<0.05)。

2.4不同在读学历护生关爱能力的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显示,大专护生和本科护生在关爱能力的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3.1护生关爱能力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显示高校护生的关爱能力平均得分为3.78,虽然国内还没有护生关爱能力的常模但是略低于陈双琴[2]等人的研究得分。这说明在本研究的调查范围里,护生的关爱能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前,马芳[3]等人的研究表明国内护生的关爱能力水平低于国外相关研究的结果。分析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①国内外生活背景、文化有诸多差异。比如国外护生宗教信仰的比例远远大于国内护生。国外有先行研究[4]表明,当宗教信仰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时,关爱能力的评分会有所提高。大多宗教教义都是宣扬慈爱、容忍、尊重等,这些思想的传递有利于个人建立关爱意识,提高关爱能力。②国内外的教育体制有所差别。国外护理教育氛围更多的传达人文关怀,国内的护理教育更偏重护理技术、实际操作等智力因素的培养。我国的护理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以及相关方面的实践相对缺乏造成影响护生关爱能力的提高。

3.2男女护生关爱能力有显著差别 护理专业历来被认为是以女性为主要从业者的职业领域。这与护理专业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女性天生的关怀、照顾、细心、体贴等性格特质有密切关系,并且社会观念普遍认为女性是照护家庭成员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本研究中男护生的关爱能力评分和女生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究其原因首先与社会对男女性别角色的认知存在差异有关。在社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男女角色上的差异体现在男女两性个性、行为、智能和成就等方面[5]。另外,有研究表明[6]男护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职业认同感不强,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男护生关爱能力的培养和表现。

3.3不同层次护生关爱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 易淑明[7]等人研究表明临床护士的关爱能力评分高于大专护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年龄阅历的增长都是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关爱能力的。本研究中表明大专护生和本科护生的关爱能力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护生来源于同一所学校故而学校关爱环境、课程的设置安排、教师的教育模式等这些主要影响在校生关爱能力的因素基本是相同的。

3.4提高护生关爱能力的措施 首先,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建立关爱意识。让他们了解到护士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是多方面的是综合的,其中关爱能力是护理工作中的核心能力之一,而不是还停留在实际操作能力的优劣是衡量护士的唯一标准这种简单片面的传统思想观念上。统一思想,扭转观念,使护生认识到只有跟进学科发展的变化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要,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其次,教师在和护生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和护生沟通,建立起和护生的相互信任,让护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给护生示范实际临床工作中护士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体现对模拟患者的关爱,而不是机械单纯的履行教学环节。教师发挥的作用有利于护生的关爱能力形成。最后,建立和谐关爱的学校人文环境。促进学生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和保持。多开展围绕关爱展开的学生活动,比如去敬老院、孤儿院送温暖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进入临床开展见习实习,以此能够真正观察和感知护理的临床工作传递给患者的关爱,从而提高护生的关爱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Maril YN HO,Kathleen TH.Annual Review of Nursing Education[M].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2005:59-74.

[2]陈双琴,李斯俭,张智霞.学校关爱环境、护生间的关爱与护生关爱能力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09,16(11B):1-3.

[3]马芳,朱丹.护理本科生关爱能力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3):9-11.

[4]Simmons PR,Cavanaugh SH.Relationships among student and graduate caring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school climate[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00,16(2):76-83.

[5]张松群,陆卫群.男女性别角色差异的社会学分析[J].新西部,2014, (20):101-102.

[6]丁丁,宋小平,汪洪杰.男护生对专业认可程度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8-19.

[7]易淑明,陈烨,杨石麟.大专护生关爱能力的调查分析及培养策略[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2):4-6.

编辑/安桦

猜你喜欢

护理教育护生
手术器械摆台图谱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应用
护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