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

2016-05-14梁璠

医学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髋部患肢置换术

梁璠

摘要:总结高龄髋部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对我院2013年0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术后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高龄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病)及术后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同时在术前术后进行康复指导,观察护理效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骨折,进行综合性治疗护理及康复指导,为患者解除疼痛,早日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

关键词:高龄老年人髋部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由于老年人身体脏器衰退,尤其是骨质疏松,老年人极易发生骨折,最常见的是髋部骨折。老人轻微的外伤即可引起骨折,也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首要原因[1]。由于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及医学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手术适应年龄有所提高,但由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变化,合并基础疾病多,机体脏器功能低下,手术耐受性 低[2],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术后及时准确系统康复指导,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01月~2014年12月共进行22例高龄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男12例,女10例,年龄75~93岁,平均年龄83岁。骨折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10例。其中大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后遗症、肺结核、糖尿病、尿毒症、老年性慢支并肺部感染、老年性痴呆症等,住院时间17~47 d,平均23 d,均达到临床愈合。出院1个月后均获得随访,1例出院后死亡,1例因脑出血偏瘫卧床休息,其余患者恢复术前日常生活或基本的自理能力。

1.2方法 入院即给予患肢行皮肤牵引,完善各项检查,如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片、头部CT、患肢行多普勒静脉彩超、配血备血等。术前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如用药物将血压和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范围,用扩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静脉点滴抗生素控制感染,全身情况较差者给予支持疗法,情况稳定后行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严格执行手术野皮肤准备,术前12 h禁食,4 h禁饮,术前30 min使用抗生素,术后积极抗感染、对症等治疗,临床愈合出院。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老人家伤前曾行动自如或生活能自理,到因为骨折疼痛带来痛苦,不能行走,易出现情绪低落;针对患者的文化和方言不同,以及家属的不同表现做好心理护理,耐心地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利用图片、资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成功的病例,生活上多给予照顾和指导,使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疼痛的护理 入院时应热情接待,主动为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生、科主任及责任护士,关心患者的感受,并及时给予药物止痛。行患肢皮肤牵引时,牵引带予厚衬垫(如毛巾等),足跟垫一个水垫(可用一次性引流袋装适量水,既经济又实用),定期检查牵引部位及足跟部皮肤情况,随时听取患者的感受并给予处理。

2.1.3饮食、大小便的护理 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指导患者沿脐周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2~3次/d,5~10 min/次,以促进肠蠕动,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防止尿潴留及便秘的发生。必要时给果导片口服或用开塞露塞肛助其排便。

2.1.4预防下肢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 髋部骨折后因疼痛和制动血流缓慢或淤滞易引起血栓,因此应与患者及家属讲解血栓形成的危害及预防的重要性,在进行下肢牵引时,指导并督促患者行股四头肌及踝泵运动,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VT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是外科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3]。根据病情预防用药如低分子肝素钙0.4 ml皮下注射等。

2.1.5预防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入院后给予垫海棉垫,指导患者利用双手抓住吊环,健侧肢体屈曲支撑床上抬臀练习,既能减轻局部受压,增加肠蠕动,又能锻炼双上肢的力量,为以后下床活动打下基础。指导患者进行有较咳嗽,鼓励患者排痰,多饮水,女患者排尿后及时用温水擦洗会阴部。如有其他基础疾病,应先控制原发病,密切观察病情,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遵医嘱使用抗炎、降压、降糖等药物治疗。

2.1.6术前准备 完善各项检查,如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片、头部CT、患肢多普勒静脉彩超、配血备血等。严格执行手术野皮肤准备,术前12 h禁食,4 h禁饮,术前30 min使用抗生素。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术后去枕平卧6 h,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术后第2d或待病情稳定后逐渐抬高床头成半卧位,注意观察患者意识情况,保持各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打折、脱出,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并做好记录,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如引流量≥500 ml,敷料渗血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2正确体位 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肢穿“丁”字鞋,双腿之间放置梯形垫,防止患肢外旋、内收,搬运或翻身时应将髋部托起,以防止关节脱位。因患者年龄较大,术后常不由自主地将梯形垫踢开,应注意观察并提醒家属配合。

2.2.3疼痛的护理 术后教育患者积极配合使用止痛药镇痛,让患者了解止痛药镇痛不仅可以改善切口组织的氧分压和血液供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减少因剧痛引起心血管、呼吸等生理功能紊乱现象的发生[4],应及时有较止痛,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2.2.4预防感染 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机能下降,且骨折后在一定时期内需要卧床治疗,加之疼痛、麻醉及手术刺激等原因,伤后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有文献[5]报道其发生率高达19%,其中以肺部感染和肺栓塞最严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6]。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用0.9%氯化钠10 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糜蛋白霉4000单位雾化吸入,2次/d。留置导尿管者,嘱患者多饮水,一般3 d后拔出,如无止痛泵,根据病情第2 d即可拔出,保持切口敷料干燥,防止尿液浸湿,注意观察体温、血常规变化情况,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2.2.5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麻醉过后即指导患者行踝泵运动,遵医嘱应用低分子肝素钙0.4 ml皮下注射,第2 d可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观察下肢的皮肤是否发红、皮肤温度是否正常。有无疼痛、肿胀、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行CPM功能锻炼,病情允许即可尽早下床活动,以预防下肢血栓形成。

2.3术后康复训练 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行各趾活动,术后第1 d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足趾及踝关节的伸屈及旋转运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度。第2 d病情许可可床头抬高45°~60°,术后3~7 d练习床边站立,早晚各1次,待适应后扶助行器行走,刚开始下床时有医生或护士陪护,以给患者足够的信心。嘱患者及家属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不宜坐矮凳或下蹲,不要使用蹲厕,早期避免剧烈活动和患肢过度负重。

3 讨论

高龄老年股骨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术后早期康复锻炼非常重要,术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力量,预防压疮,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术前、术后及心理护理,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手术的成功率和缩短手术恢复时间,较好地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葛向煜,王君俏,刘邦忠,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6(6):550-552.

[2]王丽芳,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6(17):25-26.

[3]易小青,傅爱凤,付爱民,等.踝泵运动对预防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6(16):36-38.

[4]黄婉儿,黄舜佩.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5(15):16-17.

[5]吴国豪,庄秋林.重视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2):109.

[6]万琪.标准护理计划单在高原脑水肿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37.

编辑/肖慧

猜你喜欢

髋部患肢置换术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