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维纳斯”

2016-05-14劳理殿中

新少年 2016年8期
关键词:博兴县佛像菩萨

劳理 殿中

我去过很多博物馆,几乎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

在山东省博物馆,也有这样一件镇馆之宝,那是一尊历尽了千回百转才得以呈现在世人眼前的瑰宝——蝉冠菩萨像。这尊菩萨像通高120.5厘米,雕工精细,形态优美,面容慈祥睿智,衣服飘逸舒展、装饰流畅繁复,最为引人注意的是菩萨宝冠正中装饰的蝉纹,“蝉冠菩萨像”也由此得名,这种佛教蝉冠,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罕见,因此弥足珍贵。因双臂残失,又有“东方维纳斯”之誉。

据考古学家考证, 蝉冠菩萨像建造于东魏至北齐时期,距今约有1500年历史。

话说蝉冠

有“蝉冠”的雕像在世界上十分罕见,至今只有在山东青州地区北朝石雕造像中发现两例,此尊菩萨像是其中保存较好的一例,弥足珍贵。什么是蝉冠?据史料记载:蝉冠最早为汉代时侍从官所佩戴,侍从官经常陪伴在皇帝的左右,为皇帝的顾问,可以出入宫廷。后来地位逐渐提高,有的甚至代表皇帝与朝臣论政,权力盖过宰相。后人常常以“蝉冠”比喻显贵、高官。但蝉冠装饰在菩萨像上又是何意呢?这还得从蝉的生理和人类赋予蝉的喻意说起。蝉的幼虫长期蛰居地下,若干年后出土、脱壳、升树、高鸣,蝉的生命就是这样循环往复,象征着生命的复活和事物的循环。早期道教更是以“蝉蜕”来比喻人类羽化成仙,蝉也成为仙界的灵物、不死的象征。中国早期佛教接受了本土民间神仙思想和道教观念,常常把佛和菩萨视为神仙,因此菩萨冠上装饰蝉纹也就不奇怪了,这也是佛教造像中国化的一个例证。同时蝉的生死循环,亦表达了佛教的轮回观念。而东汉人应劭则认为蝉具有“居高饮清,口在掖下”的特征,戴蝉冠被喻为韬光养晦、默默奉献。可见蝉冠的这种寓意也是以儒家道德为准则的。

佛像出土

历经千年的磨砺与洗礼,“蝉冠菩萨像”作为山东青州地区南北朝佛教造像的经典,依然闪耀着造像鼎盛期的光芒。然而在菩萨睿智的微笑背后,还隐藏着一段曲折的故事。

1976年3月,山东省博兴县陈户镇张官村一位村民挖土垫房基时,无意中挖出了一堆佛像,这些佛像主要是石质的,虽然都残破不堪,但在土坑中摆放比较整齐。可惜,当文物工作人员闻讯前来勘察时,现场早已破坏,大部分石像已被附近村民当作石料运走了。后来,经过当地文物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几年间陆续找到几百件残块,经粘接修复,合计收回佛像、佛像座等残缺个体73件,蝉冠菩萨像就是其中被收回的最为珍贵的一件。蝉冠菩萨像发现之时就已断为三截,是文物工作人员前后用了三年的时间分三次从三位村民家中找到的,并且终于拼接成一尊较为完整的菩萨像。

回归故乡

1994年7月初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归藏于博兴县文物管理所的蝉冠菩萨像不翼而飞,此后几年间杳无音信,直至1999年12月才发现了蝉冠菩萨像的迷踪。原来,蝉冠菩萨像被不法分子盗走后,流转到英国文物市场,1995年被日本美秀博物馆花费巨资购得,成为该馆的展览文物。在国际诸方友人的协助下,中、日双方经过了多回合的谈判,终于在2001年4月达成协议,并正式签署备忘录,确定2007年底在美秀博物馆创立10周年之际,日方将这尊稀世珍宝无偿捐还中国山东。2008年1月,在外流浪长达14年的蝉冠菩萨像终于回到故乡,入藏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也因此与美秀博物馆结下了良缘,按照先前签定的赠还协议,蝉冠菩萨像此后每五年到美秀博物馆展览一次。

如今,“蝉冠菩萨像”静静地矗立在山东省博物馆的展览大厅里,细细讲述着海外流浪和重返故土的曲折经历,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交流碰撞。“蝉冠菩萨像”依然面带微笑,表达着人们对世界和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责任编辑 张仁斌)

猜你喜欢

博兴县佛像菩萨
“弱有所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研究——基于博兴县基本公共服务试点探索
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
佛像面前的 菩萨
阅读让我收获太空梦想
绕晕爸爸,我最强
刘红卫
滨州市博兴县某窑坑积存废水网络舆情案
辽代八大菩萨造像研究
佛像面前的菩萨
社会意识与菩萨造像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