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2016-05-14李英红

新课程·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花生习作图书

李英红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反映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高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让许多农村老师都感觉困惑、畏难,教师普遍认为农村小学生知识面狭窄、见识少、信息匮乏,习作题材贫乏,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作文质量不及城市学生。农村小学生也怕写作文,不喜欢上作文课,对作文望而生畏,写起作文来也是无从下笔。我认为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开展读书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多渠道收集好书

作文课难教,学生作文难改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脑子里没有东西,也就不知道能写些什么,怎么写。多读书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乃至各学科学习都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为解决农村孩子阅读量不够的问题,每学期和假期我都会要求学生买一本质量好的书,开学每人上交一本或者多本,让班级图书角的书丰富起来,多交的学生享受优先选择书籍的权利。还向家长发起了“送我礼物请送书籍”的倡议活动,家长们也对孩子的读书问题重视起来。

2.建立图书管理制度

班级按学习小组,由组长管理书籍借阅和回收,之后组长负责和其他小组进行图书交流。每天空闲时间学生随时读书,中午还拿出时间给学生阅读,保证阅读时间。班级之间每月一次图书漂流,书籍在班级、年组、全校进行交换,实现了图书交流范围的最大化。

3.定期开展阅读、习作交流与奖励制度

每周组织学生将喜欢的句子、读后感以读书卡的形式贴到读书角中,评选的最优读书卡片进行全班阅读交流。不定期开展“我最喜爱的故事”“中华经典古诗词欣赏”“朗诵比赛”“读书活动主题队会”等活动,每月评选读书之星。利用班内卖废纸、饮料瓶的钱买物品作奖励(以书籍为主)。广播站推荐好书,播出优秀习作,在家长微信群里展示学生优秀习作。家长总结汇报这学期学生的写作情况。

二、立足课堂教学,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

平时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把文章里好的词汇、写作方法、技巧、文章亮点有机地向学生渗透。有些课文还结合讲读进行句式仿写句段、续编故事、写感受之类的练习。在每单元教学中提早渗透习作内容和要求,让学生早有准备。如,二年级看图写话单元,很多课文内容和春天相关,就结合本单元《找春天》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等类似的句子时,组织学生进行拟人句仿写。

三、创设练笔情境,进行写作思维拓展训练

作文起步阶段最好从仿写入手,训练一段时间后,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拓展时可以关注文本背景,可以链接课文中的相关事物,可以引申文本描述的类似现象,也可以对文本中的人或事评论……这样,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生活、走向学生心灵之门。如《中彩那天》的小练笔就可以重点练习,库伯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是什么样的?把想到的写下来,可结合爸爸的闷闷不乐和我的兴奋重点训练神态描写;也可重新确立题目如“假如彩票在我这里”,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写,拓展习作,一举多得。

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把活动积累与写作训练相结合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很多老师留写日记的作业,而学生为了写日记而写日记大多应付了事。我觉得更好的形式是做写结合。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前,在四年级时就提前组织学生开展种花生活动,号召学生分小组自带花盆和土,在春天开始播种,每一步骤都要写观察日记。学生亲历了“种花生”“照看花生苗”“终于等来开花”“收获花生”“品尝花生”的全过程,学习兴趣高涨,其间不但对花生种植、开花、结果的特殊形式有所了解,不仅写出了深刻的观察日记,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农村孩子对于家禽、小动物接触比较多。班里的花草、操场上的蚂蚁、校园里的柳树、村里的牛羊都可以做作文素材。一年的四季变化、重大节日都可让孩子观察体会。如端午节时,可以讲关于这个节日的故事和一些习俗。安排学习折葫芦的手工,有条件的跟家长学包粽子。这些实践可以引申成“我学会了……”或者“难忘的……”“一件有趣的事”的作文素材。

五、运用多种评改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修改习作

批改习作时我们要遵循多鼓励少批评,用赏识的态度去批改的原则,重学生意愿,尽可能保留学生语言和思想。首先,我让学生自改、互批。再从小组里推选优秀作文全班展示,同学和老师一同挑优缺点,修改后老师再重点批阅。批完的作文要分等级标注。习作重点不是数量而是质量,是为了将来的顺利写作打基础。

以上的做法坚持长久,作文不再成为负担,而是把写作当成一种兴趣,作文教学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林万平.提高农村学生写作水平的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2(2).

猜你喜欢

花生习作图书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