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

2016-05-14陆廷景

新课程·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氛围有效性课堂教学

陆廷景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数学课堂上使学生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关注学生的当前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生是否有进步或是否有发展是衡量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氛围;有效性

要全面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必须树立整体意识,从而使教学这一多层次的、动态的“共生效应”整体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把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到实处,为了全面优化教学过程,我着力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认真备课,讲究教学方法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引入课题时我设计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口渴难忍,八戒找水找不到却抱回个大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每人吃四分之一。”八戒一听满脸不高兴:“哼,西瓜是我找的,我应多分一些,最少也要五分之一。”悟空听了直笑:“切八分之一给你,怎么样?”八戒兴高采烈地答应了。正当大家津津有味地吃西瓜时,八戒突然拍着脑门大声说:“嘿!嘿!我真傻。”听到这些,学生热情倍增,问题也喷涌而出:“猪八戒吃的西瓜是不是最多,为什么?为什么猪八戒吃西瓜时直说自己傻?分数该如何比较大小呢?”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其主动性得到了发挥,质疑、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以学生所感兴趣的卡通人物为切入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设计“红包发的是否公平”环节,自己当回“小法官”,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最后一个环节“给小羊们送礼物”,让他们在乐中买、乐中认、认中学、学中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融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紧密相接。

三、讲究教学艺术

德国著名教育家期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优化教学艺术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内容,要想取得最佳效果,必须加强教学艺术的吸引力。目前,一些课堂教学,教师单向控制,师生之间只有知识上的联系,缺乏情感交流。在心理上是疏远的、冷冷冰冰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学过程刻板化,教师只能完成“双基”任务,对学生的需求、兴趣、情感不注意,缺乏整体的育人观念。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发主动探究欲望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现如今创设数学情境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许多知识的引入、问题的提问和解决都是在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也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时,授课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激趣导入:“在开车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标志,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我从哪里可以看出我是否超速了呢?”(引出汽车上的仪表盘)“仪表盘上的km/h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谁来猜一猜。”接着又出示了一道题目“我从家到学校,全程限速60km/h,我的平均车速是60km/h,我超速了吗?”这时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这种强烈的认知冲突触发了他们想弄清楚其中奥秘的决心,接着又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创设情境的本质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问题,但不能让情境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应该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抓住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等方面入手创设有效情境,让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重视提问方法指导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因此,从儿童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措施。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未见)”时,有意识让学生计算40-9、54-6,学生在计算时发现各位相减是不够的,于是心里充满了疑问。这时教师适时地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心中的疑问:“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呢?”接着让学生同桌两人相互讨论,并借助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以往学生习惯于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不习惯独立思考,也就无从质疑,很难发展他们的个性。其实学生在听课时,脑子里肯定有产生疑问的瞬间,但大多数学生都不敢或不愿向教师请教。对于这些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要予以热情鼓励,“说说自己的看法及问题。”“说错了,也没关系。”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习信心。与此同时,在提问方式上也给予指导。如,学生刚刚学习发问时,完全可以从小疑问开始: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讲?自己有没有掌握?通过老师讲的,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师指导或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多种因素形成合力的综合体现。只有把教学过程中诸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和谐地运用,才能使教学过程产生一种巨大的能量,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序、可控。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优质、高效,使受教育者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国辉.脑学习理论及其对有效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1(8).

[2]袁宗金.浅析儿童提问的教学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2011(7).

猜你喜欢

教学氛围有效性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